崇尚文明人人有责

2016-01-30 20:32本刊评论员
红土地 2016年5期
关键词:老区革命素质

本刊评论员

崇尚文明人人有责

本刊评论员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作为文明古国,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在今天,革命老区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高,我们更应当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老区人民素质,为革命老区扶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打下更加良好的基础。

在中国,“文明”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该书中多次出现“天下文明”等描述。唐人孔颖达注解说“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其意指社会文教昌达、文德彰显而形成的王者修德、民风淳朴、风调雨顺的和谐景象。古人的名言和“文明”的倡导,在今天的老区社会文明建设仍有引领作用。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革命老区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老区人民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很大进步,人们自觉遵守法律、遵守乡规民约;邻里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已成自觉行为;好家风能够代代相传,家庭和谐,相亲相爱,为社会文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也为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思想保障。

但是,应当清醒看到,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革命老区的少数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为了自己挣钱而破坏公共环境,损害了生态文明;有的为了自己利益破坏他人的事业,损害着物质文明的发展;有的为了特权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政治文明的进步;有的为了酒肉名利而进行幕后交易,破坏着社会风气;有的还直接污染了环境,损害着人们的健康等等。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影响了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建设,阻碍经济发展。

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用政令和刑法来治理和整顿百姓,老百姓只求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礼制引导同化他们,百姓不仅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文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高度繁荣的文化、高度自觉的精神;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意味着良好的秩序、优美的环境、淳朴的风气,人与人之间诚信友善;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意味着比较高的精神文化修养,从言谈举止到内在心灵都很美好。这样的文明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不懈追求。在倡导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老区人民应当弘扬革命传统,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明礼诚信”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制定与当前社会条件和群众认识水平相适应的国民文明素质标准,使老区人民群众自觉按照荣辱观要求规范自身言行。要完善国民文明素质教育体系,制定市民文明公约、行为准则,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公共文明知识等内容的培训教育,打牢老区人民提高自身文明素质的思想认识基础和道德基础。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创新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的载体,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监督社会成员的公共文明行为,宣传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既使被监督者的不文明行为得到纠正,又使参与者受到教育,自身的文明素质同步提高。

民风正,国之兴;家风正,家之和。只有全社会人人都崇尚文明,守国法,守家规,社会文明进步,中国梦才能实现。

(陈佳彬执笔)

猜你喜欢
老区革命素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延安,老区的希望
革命老区迈上幸福路
老区在努力奔跑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中国的出行革命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粉红革命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