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必文 黄志勇 叶建明
(广东省龙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广东龙川 517300)
我国肉牛产业现状分析
温必文黄志勇叶建明
(广东省龙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广东龙川517300)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肉牛生产、加工、贸易、消费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养牛业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闲散劳动力和秸秆饲料资源,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高农民收入,推动饲料、食品、制药和制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肉牛产业已成为我国部分农业产区的一项支柱产业,也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肉牛生产的意义在改善百姓的菜篮子、带动畜牧业发展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现在笔者对我国肉牛业的现状做一个探讨。
1.1基本生产情况
1.1.1肉牛主要生产区域从牧区转向农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牛羊肉生产中心逐步由传统牧区转向广大农区.到2001年,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五大牧区牛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从1980年的44%下降到13%;羊肉产量所占比重由49%下降到33%.同期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四省牛肉产量由占全国的9.7%上升到47.3%,羊肉产量由占全国的20%上升到33.7%;东北3省牛肉产量比重由11%上升到15.7%。
1.1.2饲养方式逐步由放牧转变为舍饲和半舍饲
以往我国牧区主要采用草原放牧饲养牛羊,几乎不用精饲料进行育肥.这种饲养方式的优点是生产成本低廉,缺点是对我国原本生态环境较差的草地资源造成很大压力.近年来,农区普遍采用秸秆、人工牧草和精饲料作为牛羊的主要饲料.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和闲置的劳动力,并缓解了肉牛对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在一些农区特别是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肉牛和的饲养规模逐步扩大.不仅小农户的饲养数量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一批肉牛饲养规模在百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大户和养殖小区的数量还在逐步增加。
1.2进出口情况
牛肉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肉类,是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理想肉食,在国际市场上牛肉一直供不应求.除牛肉外,皮毛及肠衣是轻工业的原料,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自2001年以来全国共有投资千万元以上的牛肉产品加工企业200多家.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全世界总体发展趋势是饲养数量稳中有升,肉牛产量增加幅度较大,一般为2.8%~10.0%,个体产肉量明显提高,平均每头存栏牛的产肉量已突破l00kg.肉牛工业是中国食品工业体系中较大的产业,从生产到销售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肉牛业支撑许多其他相关行业,如动物保健品、饲料和人工授精等。
2.1缺乏专门的肉牛品种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培育出自己的专门化肉牛品种,我国是养牛大国,虽然有5大黄牛良种(晋南牛、秦川牛、鲁西牛、南阳牛和延边牛),但是在肉牛蓬勃发展的今天,其作为父本的肉用种质效果和产肉效率,明显低于国外的肉牛品种,比较效益较差,所以导致我国许多良种黄牛场处境很困难。
2.2牛肉品质不高
目前,我国的肉牛主要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以中小规模育肥场为铺的肉牛饲养模式.并且大多是牧区放养和农区役牛淘汰后,进行短期强化育肥的,用混合精料饲喂的相对较少,所以牛肉的纤维较粗,口感较差.名、优、特牛肉产品数量不足.这是我国牛肉出口较少,以及高档牛肉仍需要进口的主要原因。
此外,我国肉牛屠宰较分散,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60%以上的肉牛由个体户屠宰经营.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分级标准,多数正规的屠宰加工企业没有通过国际通行的质量认证,以致生产的牛羊肉产品与国际通行的质量卫生要求相距甚远.这也是导致我国牛肉品质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2.3牛肉制品转化率不高
目前,我国的肉牛消费还以鲜肉牛为主,牛肉制品转化率较低仅为3%~4%,肉制品仅二三十种,而肉牛业发达的国家牛肉制品转化率为30%~40%,肉制品种类上千种.深加工引进的生产线和配方与外国牛肉制品雷同,生产有特色的中国风味的产品不多,并且很多不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2.4兽医工作基础薄弱,重大疫情时有发生
随着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动物疫病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目前,我国的兽医工作普遍存在预测预报体系不健全、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和疫病扑灭无足够物质保障等问题,每年由于动物疫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60~300亿元.如危害养牛业的重大疫病--五号病,在我国还时有发生,而其他养牛业发达的国家早已控制和扑灭了该病。
2.5牛肉的市场占有率偏低
在肉牛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巴西等肉牛业占畜牧业的比重在20%~50%,在居民食物构成中,牛肉占30%以上.目前,我国牛肉消费在居民肉类消费中牛肉仅占10%.1980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牛肉的消费量是1.0 kg,农村居民人均牛肉的消费量是0.34 kg,到2000年分别增加到2.32 kg和0.75 kg,分别增长132%和120%.但是由于牛肉的单位价格比猪、禽肉高,尤其是高档牛肉,许多人消费不起;牛肉过肥脂肪含量过高,很多人吃不习惯;尚缺乏严格的质量标准或标准不统一,以次充好,好坏不分(如病牛、死牛肉在市场上流通和销售)的现象十分严重,人们对消费牛肉的安全较担忧;有些地方由于风俗习惯不食用牛肉.这些原因,使我国牛肉的市场占有率远不如猪肉和禽肉。
发展养牛业,我们要结合全国畜牧业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目前,我国肉牛产业虽然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但是有关各界已开始着手克服,前景仍然比较乐观.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育肥牛、18月龄以下肉用牛的年产量已逾50万t,按国际标准建立的现代化肉牛屠宰加工厂已超过100家,这意味着我国牛肉推向国际市场的商业力量已初具规模,并将引导我国肉牛产业向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