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得祥
(甘肃省积石山县中嘴岭乡畜牧兽医站,731707)
中西结合对家畜低温病的诊治
宗得祥
(甘肃省积石山县中嘴岭乡畜牧兽医站,731707)
家畜低温病又称衰竭症。寒冬初春,老龄体弱的家畜突遇寒冷的侵袭,易发此病。采用中西药物结合共计诊治各类病畜192例 (其中牛101例,羊76例,猪2例,马 1例,驴3例,骡4例,骆驼2例,猫1例,犬2例),除1例牛治疗后屠宰,2例羊治疗中屠宰外,其余全部治愈,现将治疗方法和粗浅认识,报道于后,以抛砖引玉,敬请同行斧正。
1.1 本病主要是由家畜过度劳役,耗伤气血;或长期营养不良,体质下降,加之管理不善,饲料单一,饲管失调,久病失治,以致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若遇寒冷侵袭,阴寒内生,阳(卫)气不固,造成机体机能衰退,而出现(体温下降)衰竭之症。
1.2 在长期的劳役和营养缺乏的状态下,机体为了补充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即消耗体内储存的脂肪,肌糖元和肝糖元等,进而消耗体蛋白,继而全身机能随之下降。这时即使由饲料中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也不能被及时利用。此时,又由体内分解的不全产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有毒物质,导致血酮升高而发生毒血症,并出现稀血性水肿。由于肝脏和肌肉中的氮、磷化合物严重消耗,以及与糖代谢有关的酶活性降低,从而使热能反应降低。患畜出现渐进性消瘦,肌肉松弛,萎缩,血酮增高,体温降低,全身机能衰退。
精神萎靡不振,被毛粗乱无光,皮肤干燥缺乏弹性,肋弓明显,眼球和肛门凹陷,形体消瘦。体温一般在36℃以下(严重病例水银柱不升),呼吸浅表,心音沉衰,食欲和反刍减少或废绝。精神高度昏迷,卧地不起,耳、鼻、四肢厥逆。粪便干燥,也有下痢者,尿量减少,口色青白,有的病畜口流清涎,脉不应手。
必须中西结合,重用中药。中药:回阳救逆;西药:输入能量,强心,调节水电质平衡。
2016年4月20日,本县银川乡龙光村5社的马某,饲养的一只美利奴尔种公羊,一个月内由于配种过多,5日前发现精神萎靡不振,耳鼻俱凉,食欲和反刍均减少,多方治疗无效,故前来求治。检查:症见形体消瘦,空口磨牙,耳鼻四肢末梢俱凉,口色淡白,脉弱。瘤胃蠕动音消失,R44次/分钟,P87次/分钟,T36.1℃。其它均无异常。依此判断为低温症。治疗:中药用《伤寒论》载的“四逆汤”和《外科全生集》的“阳和汤”加减:熟附子 45g、干姜 20g、炙甘草 10g、熟地60g、白芥子 15g、肉桂 15g、鹿角胶 15g、麻黄 10g、人参60g、桂枝25g、党参30g、黄芪25g、当归20g、升麻30g,混合后,用微火煮沸半小时,温后取渣一次灌服,日服一剂,连用3剂。西药:10%葡萄糖 500ml,50%葡萄糖 200ml,维生素 C30ml;10%氯化钠250ml,10%樟脑磺酸钠30ml,葡萄糖酸钙60ml;为两组静脉缓慢滴注,每天一次,连用3天后病情基本恢复正常。按畜主要求,再按原法治疗3天。于8月30日路遇该畜主,询问得知,此法治愈后,再未复发,效果非常好。
5.1 《内经》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所以,治疗本病时必须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前期下,全面考虑,综合治疗,才能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
5.2 家畜低温病在冬季比较常见,其治疗方法各有不同。但由于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变化多样,辨证施治较为困难,稍有不慎,治标忘本,造成死亡。故在诊治过程中,从整体观念考虑,审势用药。
5.3 在基层门诊治疗中,本病病畜,多数出现在各种病的晚期,故疗效甚微。因此,特别对病危、中毒后期、传染病等导致的低温病,笔者也不提倡进行治疗。
5.4 笔者在本病的治疗中,重在发挥了中兽医的思想,应用了中西结合,取得了一些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敬请同行指正。
S853.33
A
1003-8655(2016)05-00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