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俊 滕跃中 郭宝贝 揭浩亮 张映升
(山西省晋中种蜂场)
山西省中华蜜蜂保护措施
郭成俊滕跃中郭宝贝揭浩亮张映升
(山西省晋中种蜂场)
中华蜜蜂是我国的当家品种,该物种具有嗅觉灵敏、抗螨性能好、零星蜜粉源利用价值高、饲料消耗少、抗逆性强等优点,为当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做出杰出的贡献。
通过2007~2009年对山西省中华蜜蜂资源的调查,发现山西省中华蜜蜂的分布主要出现在太行山和吕梁山的各山区县,以深山区为中华蜜蜂集中区域,全省蜂群总量不足2万群,并且还有继续减少的可能,严重影响该物种的遗传物质保留、优良遗传性能的体现。所以十分必要进行中华蜜蜂保护研究,促进其发展,以保障我省生态平衡。从2010年开始,结合蜂产业体系工作,我们进行大量的宣传、培训提高养蜂员饲养水平,到目前为止我省中华蜜蜂拥有量达5.5万群,下面就我们的具体保护措施介绍一下。
不良的饲养方式给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要想根本解决问题,必需改良现有的饲养管理方式,同时提高养蜂效益,提高中华蜜蜂养殖效能,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进来,保障蜜蜂群体数量。
1.原始养殖法的弊病山西省饲养中华蜜蜂多以筐洞为主,占饲养量的95%以上。一年一取蜜的生产方式,简化单一,难以增加蜂蜜产量。
2.蜜蜂蜂巢、生产方式的改良办法经济条件差的养蜂户采用筐洞,卧式放置,改变蜜蜂生活空间,给蜜蜂提供能储备优良饲料适宜生活栖息的工作场所;采用楔形切蜜法,在每个流蜜期都能采集巢内成熟蜜,提高产量。经济条件好的采用过箱饲养,借鉴西方蜜蜂的生产方式管理,提高其养殖效益。
1.采用人工分蜂保障蜜蜂增值采用人工育王的方法,通过蜂群形态特征、生产力鉴定,进行父母群选育定群,早育雄蜂,采用人工授精或控制交尾区和打时间差的办法,依据当地蜜、粉源植物开花时间,一次性完成蜂王培养任务,进行蜂王更替和分蜂。
2.生产蜂场不要盲目引种生产蜂场不提倡远距离引种,因为新引入种需要经过多年的驯化与选择,并且进行配合力试验,才可以投入生产使用,工作量大,费工费时。
1.认识、掌握中华蜜蜂主要病虫害对蜜蜂病虫害知识掌握的多少,是对病虫害防控的首要条件,我省中华蜜蜂的主要的病害有中蜂囊状幼虫病、麻痹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虫害有驼背蝇、巢虫、胡蜂、蚂蚁等。通过对病虫害知识的学习,掌握其发病时间,消长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防控工作。
2.加强饲养管理预防病虫害依据蜜蜂病虫害的在蜂群内发病规律可以看出,蜜蜂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与蜜蜂自身的群势大小、健康与否、蜂脾比例有直接的关系。身强抗百病,在蜜蜂发展的每个周期,给蜜蜂提供洁净的工作环境及时清除蜂场、蜂巢内杂物,提供充足的优质饲料,常年保持蜂脾相称或蜂略多于脾,做好保温遮阴措施,做到安全繁殖与生产并重。
1.设立保护区的意义中华蜜蜂在山西省的数量骤减,其原因与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单一化有关。中华蜜蜂如果与西方蜜蜂同场饲养,在蜜源短缺期,一旦出现盗蜂,中华蜜蜂将面临整场毁灭的局面。
2.保护区设立为了便于管理,保护区规模不易太大,以县、乡划定保护范围,设置明显的保护区标识,行政职能部门委派专人(例如养蜂协会、蜂业合作社)负责。并在保护区内选择信誉好、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养蜂户,建立种蜂场,进行优良品种选配;同时区域内养蜂户形成联保体系,蜂群统一模式管理、蜂产品统一销售,交纳风险资金和保护区管理费用,共同抵御自然灾害风险。
3.保护区管理的长效机制中华蜜蜂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在一朝一夕,对养蜂户建立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进行技术资料发放、不定期培训,提高其养蜂技术水平,保障其收益稳步提升;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发展养蜂人员,不断增加保护区蜜蜂拥有数量,改善保护区蜜蜂生存环境,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体现保护区充在的价值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