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外敷治疗儿童鼻衄验案2例

2016-01-30 02:51张鹏宙邵彩芬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外治小儿

张鹏宙 邵彩芬

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浙江 东阳 322100



栀子外敷治疗儿童鼻衄验案2例

张鹏宙邵彩芬

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浙江东阳322100

【摘要】浙江东阳一代,民间常以一种简便外治法治疗部分小儿热性疾病,例如小儿衄血,疗效肯定,且本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依从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鼻衄;衄血;小儿;外治

鼻衄是一种常见疾病,儿童尤为多发。在鼻衄急性期,西医多采用指压法、局部药物止血、烧灼法、纱条填塞等方法止血,多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中医多采用凉血、清热、益气等法,亦可在急性期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然而在部分患儿急性期血止之后,遇食辛辣食物、厚衣厚被、天气炎热或干燥、外感等条件后极易复发,严重时可数日一次甚或一日数次。西医对于预防鼻衄复发多采用劝诫患者勿挖鼻孔、修复鼻腔粘膜、预防上感等措施,效果有限。中医对于预防鼻衄复发多采用在辨证后施以中药治疗,疗效虽然较佳,但儿童依存性较差,短时间服药尚可接受,经年累月服药多难以接受,而鼻衄的成因,尤其“血热、胃火”等因素,虽消除容易,然极易再生,小儿纯阳之体,更是易于复发。故笔者认为,对于小儿顽固性鼻衄缓解期,治疗方法的简便化也极为重要。

浙江东阳一代,民间常以一种简便外治法治疗部分小儿热性疾病,如小儿发热、高热后惊风、小儿受惊吓后诸症等。具体操作如下:以栀子或栀子仁数个,碾碎,以面粉、蛋清或蜂蜜等物调匀,睡前以布带等物固定于患儿单侧或双侧手腕、手心、脚踝、足心部位(每次选取其中1~2部位),次日早晨睡醒后将外敷物去除,外敷物位置常可留有淡蓝色斑块,2~5天后可自行消褪。笔者试用该法治疗小儿顽固性鼻衄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病案举例

两患儿均男性,分别为4岁、6岁,临床表现相似,主要症状如下:平素易鼻衄,遇天气炎热或干燥、食辛辣刺激食物后加重,症状严重时可达1~2次/天甚至3~4次/天,血色鲜红,已排除血小板减少引起及鼻腔血管瘤等器质性疾病引起可能,舌红苔薄黄,脉数而有力。辨证属血热妄行证,治疗上急性期以压迫止血等法止血,血止后当日即采用上述外治法,以栀子1~2枚去皮取仁,以适量面粉调匀后外敷左侧掌心处(以劳宫穴为中心),次日去除,后每间隔二日依次以上法外敷于右侧掌心、左侧足心(以涌泉穴为中心)、右侧足心,一轮约10天左右,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每间隔30天左右门诊复诊1次,如果复诊时出现舌红苔黄等明显热像则再次以上述外治法治疗1个疗程。4岁患儿在第三月重复上述外治法治疗1个疗程;6岁患儿在第三月及第四月分别重复1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儿清淡饮食。两患儿自最后一次以上述外治法治疗后分别门诊随访6月,随访期间两患儿鼻衄均未再复发。

2按语

对于小儿鼻衄,中医认为多以阳热为主,如《幼幼集成》认为:鼻衄者,五脏积热所致者多,盖血随气行,得热而妄动,溢出于鼻。《寿世保元》认为:衄血者,鼻中出血者也;阳热沸郁致动胃经,胃火上烈,则血妄行,故衄也。何英[1]认为:小儿鼻衄多为火热迫血妄行所致,其中以肺热、胃热为常见。栀子性寒味苦,入心、肺、三焦经,功可泻火除烦、凉血解毒,既可入气分清气分热盛,又可入血分凉血止血;烧炭存性可吹鼻止衄。掌心为手厥阴心包经所过,足心为足少阴肾经所过。劳宫穴主清心火,涌泉穴可收敛浮越之阳,能引热(血)下行[2]。以栀子外敷于手心足心劳宫穴与涌泉穴,可交通心肾,引火归元,兼清气分及血分之热,使热消而血止。与汤药相比,本法虽起效略慢,但最终疗效肯定。且本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依从性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何英.鼻衄中医药疗法体会[J].光明中医,2008,23(10):1583-1583.

[2]郭太品,杨洁,诸毅晖,等.涌泉穴治疗鼻衄中医机制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2):1381-1382.

(收稿日期:2015.11.21)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3-0044-01

作者简介:张鹏宙(1984-)男,硕士,医师。

猜你喜欢
外治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中医外治杂志
小儿涵之三事
两小儿辩日
·启 事·
藏医外治治疗盆腔静脉瘀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藏医外治综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中医外治药物(贴剂)疗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