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红阳
心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仇红阳
作者单位:110006 沈阳,沈阳市急救中心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沈阳市急救中心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手术病人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焦虑情况(SAS量表)、术中心理状态和术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焦虑评分(37.1±3.0)分、心理状态良好率87.5%、护理满意度100%,均优于对照组的(41.2±3.1)分、75%和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进一步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心理干预;手术室护理;效果
手术治疗是挽救病人生命,促使病人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但因手术为有创性治疗,病人常在术前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会出现抵触治疗的心理[1]。实施科学合理的手术室护理不仅可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还能让病人获得心理、生理上的舒适,保障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2]。因此,在要求手术室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丰富护理服务内容的前提下,还应加强对病人的心理干预,为其提供更加舒适、人性化的服务,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笔者对80例行手术治疗病人给予不同护理方案后,分析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到沈阳市急救中心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80例,其中阑尾炎20例、骨折41例、手外伤19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26~60岁,平均(41.7±10.1)岁。观察组:男31例、女9例;年龄28~59岁,平均(41.0±7.8)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具体如下。①术前访视:手术前,了解病人的病情、既往史、过敏史、血型,本次手术的术式和麻醉方式。手术前1 d进行术前访视,向病人陈述术前注意事项(如术前禁食水、取出义齿、贵重物品的保管、戒烟等),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和手术的大致过程,用良好的沟通方式消除其紧张情绪,同时可向病人介绍与其行相同手术方案治疗成功病例,增强其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另外,辅助加强病人及其家属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双方对手术的认同性,从而提高病人对手术的依从性。②术中心理护理: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向其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并询问病人的舒适度,如果出现因恐惧而发生寒战可适当调高室温,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对于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报警给出简单易懂的解释,避免病人出现不安情绪。实施麻醉时应守在病人身边,通过握手等肢体动作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同时协助病人取得舒适、正确的麻醉体位,使麻醉顺利进行。若为局麻手术,术中应积极主动与病人交流,时常询问病人是否出现不适,耐心聆听病人的陈述,言语和蔼、亲切,同时可以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以降低其心理应激反应。③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告知病人手术已经结束,使其放松紧张的心情。注意术后保暖,指导病人术后注意事项。术后2~3 d进行随访,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并进行满意度调查。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评价病人的焦虑情况,分数越高则表示焦虑症状越重[3]。②心理状态判定。Ⅰ级:病人情绪乐观或稳定,无不良情绪。Ⅱ级:病人有轻微的焦虑紧张情绪,但在可控范围内。Ⅲ级:病人有明显紧张、恐惧心理,临床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四肢微微抖动,难以控制。Ⅳ级:病人有严重的恐惧、紧张、焦虑情绪,临床表现为全身颤抖、冒冷汗、无法自控、心悸气促、血压升高。Ⅰ级和Ⅱ级者为心理状态良好。③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评价,分为3个等级,A级为满意、B级为一般满意、C级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焦虑评分比较 观察组焦虑评分为(37.1±3.0)分,对照组为(41.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05,P<0.05)。
2.2两组心理状态良好率比较 观察组心理反应Ⅰ级30例、Ⅱ级5例、Ⅲ级4例、Ⅳ级1例,心理状态良好率87.5%;对照组心理反应Ⅰ级23例、Ⅱ级7例、Ⅲ级7例、Ⅳ级3例,心理状态良好率75%;两组心理状态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2,P<0.05)。
2.3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A级26例、B级14例,总满意度100%;对照组A级20例、B 级11例、C级9例,总满意度77.5%;两组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89,P<0.05)。
手术室是临床外科疾病治疗的重要场所,病人常对手术操作存在恐惧、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4],进而引起寒战、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不仅增加了病人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痛苦,同时对麻醉和手术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病人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服务,更需要人文关怀[5]。手术室心理护理主要强调用适当的言语和肢体动作,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信心,消除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减少因恐惧情绪而引起的应激性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紊乱,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认识,从而有效配合麻醉和手术,使手术顺利进行。同时,针对病人的不同状态给予相应的交流和帮助,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认同感、信任感,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实施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的紧张、恐惧情绪,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让病人切实感受到人性化关怀的温暖,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 周英.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2015,23(5):693-695.
[2] 邓凤.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2014,33(5):1089-1090.
[3] 钱佳.临床护理路径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论丛,2014,13(5):95.
[4] 王菲,王倩.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9):227-228.
[5] 范永红,郭卿,王宁兰.优质护理模式下护士角色转变及要求[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7):843-844.
R472.3
A
1672-7185(2016)08-0052-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6.08.018
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