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无闻铺路人,中流砥柱高尚人

2016-01-29 09:11景作人
音乐爱好者 2016年2期
关键词:指挥家题词交响乐团

景作人

刘大冬,中国指挥艺术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一位德艺双馨的指挥界老前辈。

作为指挥家,他是新中国最早一批接受外国专家培训的元老,也是最早在中国交响乐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指挥家之一。他一生为指挥事业呕心沥血,做出了旁人无法比拟的贡献。

作为教育家,他桃李满天下,数十年来在交响乐队训练课上培养了各声部共六百多位演奏家,以及一批日后成才的指挥家,如阎惠昌、侯颉、魏征、万建国等。他是西安音乐学院的早期创建者之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从事教学和学院管理工作,先后担任过教研组组长、系主任、副院长等职务。1983年至1989年,他担任了西安音乐学院院长。2005年,刘大冬在一次医疗事故中不幸去世,终年七十岁。

2015年,刘大冬八十诞辰纪念活动在西安举行,许多刘大冬老师的生前好友及西安音乐学院历任领导都出席了研讨座谈会。随着人们动情的回忆和叙述,一个才华横溢、和蔼可亲、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形象逐渐浮现在大家面前……

默默无闻铺路人

刘大冬1935年出生于山东济南,早年在西安艺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的前身)音乐系学习小提琴,1953年毕业留校,后转为学习指挥。那几年,他被派往京沪地区参加外国专家的指挥训练班,先后随德国指挥家希撤曼、苏联指挥家瓦西里·巴拉晓夫学习,从此奠定了指挥的专业基础。

学成后,刘大冬立即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在学校,他开设了乐团合奏课,亲自指挥当时的西安音专乐团(由于编制小,很多曲目都靠他亲自改编总谱),训练学生演奏员的实践能力,并于1958年成立了西安音乐学院合唱团(他亦从事合唱指挥)。就在这一年,他担任了西安音乐学院管弦系的领导工作。

1978年,刘大冬发起并创建了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从此,一块荒原在他的辛勤耕耘下变成了沃土。他以艺术指导的身份带领这支乐团快速发展,几十年内演出了五百余场交响音乐会,参加了西北地区无数重要的音乐节、艺术周等活动,最终使这支乐团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交响乐栋梁。此外,他还在西北地区推广交响乐,指挥了新疆、兰州等省份和城市的交响乐团,为交响乐艺术在西北地区的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勋。

“五十年兴学,创‘西音’辉煌。耸立坦坦秦川,弦思不绝于缕。八十载一念,写华枝春满。含秀浩浩神州,乐奏万方慨叹。”这是中国音乐家名誉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作曲家赵季平先生为刘大冬八十诞辰而写的题词。词中除了缅怀和感叹外,还颂扬了刘大冬所拥有的宽广胸怀和优秀品德。作为老一辈指挥家,刘大冬从未居高自傲,沽名钓誉,做的都是扎扎实实的基层工作。他心系“西音”,扎根秦川,几十年来不离不弃,以辛勤的努力和汗水,在西北地区开拓了一片美丽的交响乐艺术百花园。

刘大冬八十诞辰纪念活动当天的座谈会严肃而热烈,作为特邀嘉宾的我,在现场看到了大冬老师生前好友们及学生们所敬献的题词。

“忠诚执着,默默奉献。”这是西安音乐学院老教授鲁日融先生的题词。

“德音孔昭,正乐育人。”这是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罗艺峰先生的题词。

“缅怀恩师,铭记教诲。”这是指挥家阎惠昌的题词。

“西部交响音乐的开拓者。”这是钢琴家殷承宗的题词。

“统一人们步伐,点化时代灵魂。”这是西安音乐学院老教授李立章先生的题词。

“他,虽不曾给我上过一节课,但他是我一生中最尊敬的导师。”这是指挥家李心草的题词。

……

这一幅幅带有深切情感的题词,从各个方面展示出刘大冬老师忠诚于艺术、高尚待人的品德作风。一本名为《思贤集》的册子记录了这一切,它是西安音乐学院为纪念刘大冬八十诞辰而特别印发的,里面有很多珍贵的文字及照片资料,当年老指挥家指挥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演出的星期音乐会节目单虽已发黄老旧,但都清晰地印在册子上。

人们都说,刘大冬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指挥家,他最擅长的是训练、调教乐团,培养出富有经验的乐队演奏家。他极少到各地游走做客席指挥,始终坚守在学院乐团教学、训练、演出的一线岗位,为管弦系教学水平的提高、学院交响乐团的艺术成熟化、音乐家实践演出的常规化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大冬老师还十分喜爱孩子。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他就担任了陕西小天鹅艺术团少年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免费为他们排练并指挥演出。直到逝世时,他仍然是这个少年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

默默无闻铺路人,刘大冬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无可挑剔的老艺术家。

中流砥柱高尚人

人们常说“中流砥柱,力挽狂澜”,指的是在关键时刻能够一夫当关的勇士。刘大冬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在“西音”,他从一位普通教师升至院长,尽管职务变化巨大,却时刻没有忘掉自己的本质和责任。在发展“西音”教学事业和指挥艺术的领域,在为西北地区普及和发展交响乐的“战场”上,他始终是一根牢固的中流砥柱,可以说,没有刘大冬,就没有中国西北地区的交响乐发展。

刘大冬是一个品德高尚、光明磊落的人。他从不利用职业之便凌驾于人,排练时更不居高临下地呵斥乐手。他与大家是朋友,是同事,是师生。他从来都是善待大家,用音乐去“温暖”“感化”大家,使他手下的每一位音乐家,都从音乐中感觉到了广博、宽容和伟大。

我始终认为,指挥家应具有的天生使命就是德行与情操。只有具备了与人为善的思想和“人性化”的心灵,才能够摒弃私欲,端正作风,从而达到指挥家的崇高境界以及指挥大师的真正标准。刘大冬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他有着平易近人的思想、和蔼待人的态度、高风亮节的品德、刻苦钻研的作风。他处处以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大家树立榜样,为音乐呕心沥血,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担任“西音”院长的几年间,他竭尽全力为事业奋斗,学院的各项成果蒸蒸日上,均与他的奋力号召和正确领导密不可分。他爱才如命,“聚纳百川”,在人才匮乏的艰苦条件下,四处寻找开拓,为“西音”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做出了大量工作,当年圆号演奏家及教育家李立章教授等一批人,都是刘大冬院长亲自招募来的。

刘大冬是一个坚持原则,但绝不无情的人。他相信党,相信群众,处处以大局为重,表现出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大冬老师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被迫离开了“西音”院长的职位。然而,天生“乐天派”的他,不但没有被一时的挫折所阻碍和吓倒,反而笑称自己是被“放了长假”的“闲”人,可以尽情地研究音乐,享受音乐。他利用这段时间潜心研究指挥法和指挥艺术史,写出了《合唱指挥法》《新中国指挥学科建设及指挥学术理论研究工作四十年纵横观》等专著,还与王少军合作,译著了日本指挥教育家斋藤秀雄的《指挥法教程》,为国内指挥专业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指挥大师是具有综合伟绩的人物,除了专业技术、艺术品味、指导能力外,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人格的魅力,要有高尚的人品、伟大的情操和宽广的胸怀,要有深刻的人性理念和善良性格,还要拥有慈悲为怀的精神信念。刘大冬老师就是具备这一切的人物,他的举止言谈、言教身教,没有一样不被人们当作楷模来尊敬。这就是指挥大师的标准,指挥大师的德行,指挥大师的境界。

刘大冬的伟大人格,是所有中国音乐界人士所共仰、共敬的。对于这样一位中流砥柱的高尚人,“西音”全体师生乃至中国的全体音乐家,都会将他牢牢记在心中并永远怀念的。

隆重的纪念音乐会

在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音乐厅,一场纪念刘大冬先生八十诞辰的音乐会隆重举行,演出阵容包括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唱团、四重奏团等。

上半场,师生演出阵容在魏征、田凯华、侯颉、万建国等大冬老师弟子的指挥下,演出了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韦伯的《奥伯龙序曲》《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第二乐章以及刘大冬老师长子刘铮的《弦·思》、饶余燕《碗碗腔主题变奏曲》等作品。该院单簧管教授迟铮,小提琴副教授、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首席钟怡担任了独奏。他们两人都是“西音”有经验的教师,迟铮的音色纯正透彻,音乐悠扬自如,钟怡的演奏富有大气感,乐曲民族风格的把握及特殊旋律的处理均饶有情趣,有着风韵俏皮的味道。

音乐会下半场,法籍钢琴演奏家、“西音”钢琴系客座教授种佳登场。她在李心草的指挥下,演奏了刘大冬老师生前好友饶余燕的《钢琴协奏曲》(献给青少年)。种佳的演奏是娴熟而稳重的,音乐的青春气息表现得很充分。她是这首协奏曲的首演者,这次重新登台演奏,技艺仍不减当年。

最后,交响乐团与环站在舞台上方的庞大合唱团联合,演出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欢乐颂”。四位独唱家均为“西音”的声乐系教师鲜于越歌、宋委、陈勇、蔡占科。李心草满怀热情、信心十足地背谱指挥了“欢乐颂”,其出色的把握、全面的掌控、精准的手势,令所有的参演者为之精神一振,完全放开了手脚,他的沉稳控制和强烈激情使音乐达到应有的崇高效果。四位歌唱家的表现亦很出色,尽管合作略显生疏,但声音和音乐激情都属上乘。陈勇、鲜于越歌的声部很难唱,但他们均完成得很流畅。宋委的声音很有魅力,蔡占科的声音也有着一定的穿透力。

音乐会结束后,一个意想不到的场面出现了。在李心草及全体乐团、合唱团的集体指引下,全场观众集体起立,面向刘大冬老师的夫人郑敏教授长时间地鼓掌。大家把对刘大冬老师的满腔热情,都送给了这位老教授。在现场,我清楚地看到郑敏教授眼中噙含的泪水,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台上的音乐家们也禁不住热泪盈眶……

此时的我顿悟,由衷感到作为一名真正的音乐家是多么光荣,同时也再一次领略到,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多么的幸福、崇高和荣耀。

猜你喜欢
指挥家题词交响乐团
一场极致的“生与死”的体验——评邹翔指挥长沙交响乐团演奏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复活”》
题词
交响乐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上海交响乐团举办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音乐会
没有绝对的天分,也没有绝对的天才——指挥家陈琳专访
题词
首页题词
曼妙地走在五线谱上
——访女指挥家、作曲家朱婕
题词
找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