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梁
【适用话题】正能量 爱心 浪费 施爱与责任心
笔者也在网上看到过类似的募捐信息,学校名称有一大串,有详细的联系方式、地址和需要的物品,所以我们相信不止一所学校有过这样受捐过剩的遭遇。这里的尴尬不是说慈善有错,而是应该反思如何让慈善真正做到物有所用。
衣服等物品是捐赠者自愿捐献的,所以我们可以从捐赠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解决,这是“牛鼻子”。
捐赠者要核实信息,了解人家要不要。如今是网络时代,新的旧的、真的假的、有意的无意的、存在于某论坛或留在贴吧的各种捐赠信息,只要留意随处可见。有的信息被善良的人手指轻轻一按便在瞬间传遍大江南北,五湖四海。这些信息往往容易打动善良的人们,继而让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如果不加核实,盲目行动,就易造成浪费甚至误解。笔者附近也有捐物点,家里有衣物想捐赠时,却听说管理者不收,理由是原受捐者说不要了。当时笔者还觉得不可思议,现在觉得对方拒绝是有苦衷的,不能够简单地说对方摆架子。
捐赠要有针对性,了解人家要什么。捐赠的目的是解决对方的困难。如果真是为对方排忧解难,那对贫困的孩子来说,御寒衣物固然重要,但还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多捐些其他的物品,如学习用品,甚至多媒体设备。如果捐赠的是成年人的衣服,根本不适合学生,就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捐赠者要摆正心态,反思捐助是为了什么。学校收到的大量捐赠衣服,绝大部分是旧衣服。当现任学校领导因为已经不必要而婉拒衣物捐赠时,捐赠者不是有爱心地问“那还需要其他什么,如学习用品”之类的话,而是冷漠地斥责“给你还不要,不要为啥发帖子”。所以笔者以为,在肯定爱心的同时,捐赠者也要明白捐赠是自愿地奉献爱心,是为了解决对方的问题,应该给人以尊严,想想对方真正需要什么。否则这样的捐赠很容易让人产生施舍、花点快递费处理旧衣服的误解,有违慈善应有的高尚和纯洁之义。
总之,关注贫困生和贫困地区,即使物质条件改善了也值得倡导,这是正能量。关心教育、参与慈善没有“完成时”,在网络时代,捐赠者应该树立“精准”意识,让爱心真正令人心爱,让花费不成为浪费。
【素材分析】“一人有难大家帮”,人们的爱心接力,让多少困难学子、无助家庭渡过了难关。但现实中也有不少捐赠者是盲目的,缺少理性的。因此捐赠前一定要了解对方的需要,考虑对方的感受,以免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