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急夜深

2016-01-29 04:22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6年1期
关键词:报时钟楼时辰

【原文】

十二月十五夜

(清)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注释】

沉闷的更鼓从远处一阵紧一阵地传来,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我也吹灭油灯准备入睡,但灯灭后却发现房间更亮了,原来因为夜空正高悬明月,大地又撒满白雪,明亮的圆月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比吹灯前还要明亮。

【经典背后】

我们阅读古代的文学作品,就会发现古代的计时方法和今天不同。比如对白天和黑夜的计时和称呼都不相同,白天说成“钟”,黑夜说成“更”或“鼓”,这一点,我们从现在古人留下的钟楼鼓楼上也能看得出来。

古时候,人们是把一个昼夜平均分成十二个等份的,每一个等份称为一个“时辰”,分别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命名。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水浒》中写武松来到景阳冈,看到庙门上的印信榜文写道:“过往客商人等,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推算起来,这巳、午、未三个时辰就相当于今天的上午9点至下午3点。

在古代,城镇都设有钟楼鼓楼,晨起要撞钟报时,所以白天都称为“几点钟”。

古人又将一夜分为五个更次。夜间计时一般以戌时(19点至21点)为起点,称为一更,后面依次是亥、子、丑、寅。一个时辰为一个更次,每个更次又分为五“点”。除夕夜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就是这个意思。

夜晚巡夜人员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所以夜晚时间就称为“更”;有的地方是用击鼓方式报时,所以夜晚的时间还称为“鼓”,所谓的“几更天”或者“几鼓天”都是这个意思。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也是源自这里。

《红楼梦》在大观园里过元宵节那一章中说:“天未二鼓,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八出;三更时,贾母听罢女先生的《凤求鸾》;四更时,凤姐的笑话也讲完了,元宵节终于‘聋子放炮仗——散了。”这就是“更”“鼓”用得最为明显的例子。

古人的一更相当于现在的19点到21点;二更是21点到23点;三更是23点到凌晨1点;四更是1点到3点;五更是3点到5点。三更为子时,正是半夜时分,也是夜间最为寒冷的时候,所以贾母这时说“怪道寒浸浸的起来”。贾府的元宵节闹到“四更”,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凌晨三点左右,可见贾府的元宵节是非常热闹的。

古代,在城市较为中心的地方往往建有鼓楼,上设漏壶和更鼓等报时器,用以在夜间向全城报更。目前,北京、西安、南京等地的鼓楼,还保存得相当完好。

(张 庆 整理)

猜你喜欢
报时钟楼时辰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感应式报时闹钟
报时猫
十二时辰养生之未时
本期健康策划——十二时辰养生之辰时
点兵
夕阳下西安市区古老的钟楼绚丽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