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媚,郑琼娜
(广东省汕头市卫生学校,广东汕头515073)
严慈并重,把握分寸,充分维护学生自尊——记一学生偷窃事件的处理及分析
罗媚,郑琼娜
(广东省汕头市卫生学校,广东汕头515073)
中学生随着身心的成熟已经具备强烈的自尊意识。本文通过记录一个学生偷窃事件后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行为及学校对案件的诊断和处理过程来分析强调遵循“严慈并重,把握分寸,充分维护学生自尊”原则对待犯错学生的重要意义。
偷窃;中学生;自尊;处理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都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阶段,他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中职生,即将步入社会,对自身成人化已经具有很强的意识。他们在事情面前表现得很爱面子,希望在同学和朋友面前够体面够强大,即使在错误面前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如果这时受到的是居高临下的批评和教育,他们会感到颜面尽失,加上心智又尚未成熟,极易表现出极端行为,甚至一错再错。而作为处在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前沿阵地的班主任,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会给学生带来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不容小觑[1]。
我在担任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就遇到过一个学生为维护自尊,以谎言掩饰谎言来掩盖偷窃事实的事件,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在侦破案件时还是在教育处理时都要切实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保护学生自尊,做到既要解决问题,教育学生,也要做到不伤害学生[2],否则不但不能使学生得到教育醒悟,可能还会加重其道德行为的扭曲变形,衍生出更为极端的行为。下面就这则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
在国庆节放假前一天下午,我班B同学的姐姐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提示在此一周之前丢失的B同学的手机被××号码使用(手机的一种防盗机能,当手机换了SIM卡,手机就会自动发信息到你之前设定绑定好的手机上去)。B同学通过查找发现××号码竟然是同班A同学的,通过回忆手机丢失当天的情景,B同学高度怀疑A同学偷窃了自己的手机并向我反映了情况。而A同学当天下午恰好请病假回家了,她的手机也处于关机状态。由于放假在即,无法召集全体相关同学,案情侦破只能陷入停顿状态,考虑到各方面的可能性,我只好先嘱咐B同学暂时对此事件保密。
但是,事情一旦发生就无不透风的墙,在放假第二天晚上,A同学同宿舍舍长打电话给我,代表全宿舍舍友提出以A同学的道德不可能偷窃。我表示并无确认A同学偷窃,请大家不要相互猜疑,伤害到有关同学。在放假第七天晚上,A同学的父亲亦来电话表示已经知道有关B同学丢失手机事宜,同时提供证据说在放假第四天曾收过A同学手机号码发来的陈述生活学习缺钱要求汇款的诈骗信息,表明自己女儿手机也丢失并被人利用的可能,案情因此变得扑朔迷离。接着在放假结束返校后的第一天,A同学非常委屈地到学生科告状说B同学怀疑自己偷窃手机,希望能被澄清。
(一)侦破案例
学生科与班主任一起展开了侦破行动,以A同学号码使用经过为侦破点,召集了一切相关的同学分别进行事实陈述并笔记签名,过程录音,经过核对,A同学在手机的丢失过程和时间上与其他同学陈述的曾互通电话的时间不符,A同学露出破绽,最终只能承认错误交出手机。
(二)发掘作案动机
A同学手头宽裕,平日慷慨讲义气,在师生心目中形象较好。而B同学是我班班长,前段时间在纪律管理上对A同学有过约束,使A同学产生过埋怨。恰巧在一天中午放学后看见B同学手机遗留课室,居于报复的一线念头,也刚好校外有一朋友近期无手机可用,A同学就顺手将手机偷窃欲给校外朋友使用。之后又发现手机SIM卡的防盗功能有可能让事情暴露,为了掩盖事实保护自身形象就到舍长面前诉苦,并编造诈骗信息谎言,甚至贼喊捉贼。
(三)教育处理作案同学
首先,私下与家长沟通协商对A同学偷窃事件的教育和引导,密切留意A同学败露后的行为举措,给足其反思时空,不施加压力,甚至表示对一念之差的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B同学亦表示接受A同学的道歉,促其改过自新。
其次,班主任与学生科经反复斟酌之后认为A同学平日表现良好,且最终承认了错误,决定予以A同学记过处分但暂不通报。同时说服B同学为A同学保守秘密,维护其尊严。
但是,同学们的窃窃私语让A同学变得不如以前活泼开朗了,还总有意躲避人群,略显郁郁寡欢,因此决定改变保守秘密方案,给予A同学足够的时间考虑选择,在其自愿情况下召开了班内检讨会。检讨会分四部分进行:①A同学向B同学归还手机并公开道歉;②B同学欣然接受道歉,号召大家鼓励A同学改正进步;③班主任对偷窃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对事后A和B同学的做法加以肯定;④同学们表态接受A同学改过自新,过后不再议论此事。
A同学背后的猜疑、讨论等负面影响消除了,其勇气还得到不少同学肯定,在同学间的信任度得到恢复,大家都积极鼓励她,让她如释重负,重新抬起头做人,逐渐走出心理阴影和行为误区。其他同学通过此事件亦深刻体会了偷窃等不良行为是可耻的,行不正必自毙,但能悬崖勒马,及时改过自新也是值得肯定的。
从此案例的具体经过可以看出,虽然A同学是个慷慨义气,活泼友好的人,但因要解B同学对自己约束之怨,竟稀里糊涂地步入了偷窃者行列,之后还制造假象,以一系列谎言掩盖事实。透过现象观察本质,这一系列谎言的编造其实正是其维护自尊的需要。可想象其内心承受着多大的压力,担心一旦暴露即刻颜面扫地。整个过程明显披露着她自身极其强烈的自尊及一念之差,这是本案例的突出特点,也是我们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始终要考虑的。但偷窃事实摆在眼前,却不能为保护自尊而忽视,因此我们采取了“严慈并重,把握分寸”的方针。
(一)严肃对待,严格处理
学生科与班主任配合全程参与案件的侦破和处理,采取多方笔供和录音的方式,搜索确凿证据,让犯错者束手就擒,教育了学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案明后对犯错同学记过处分,让学生知道犯错势必要接受惩罚,承担后果;并且密切追踪其行为改正情况,鞭策其改过自新,而不是一味强调保护就忽略教育和处理。
(二)善待学生,重在感化
A同学一系列的掩饰行为实际表明其内心对“偷窃是错误可耻的”已有认识,只不过这种悔悟却在维护自尊的时候走向歧途。如果此时加以责骂、惩罚,势必与其特点相背而驰,还可能会带来逆反或委靡的极端心理。所以作为班主任,在侦破案件之后我给足了A同学反思时空,不施加压力,甚至表示对一念之差的理解,明确表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在说话字眼上也注重以“拿”代替“偷”。同时,说服B同学能给予A同学改正的机会,让A同学得到多方面的鼓励和感化,乐意迷途知返,落实自主教育。
(三)把握分寸,确保效果
1.必需处分,但不公开通报。在案件侦破之初,考虑到学校作为学生的聚集地,各种消息特别是小道消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且极易变形,这种偷窃件事一旦传扬出去,很容易使A同学在同学之间难以立足,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更不要说有心改正。所以为了能最大程度维护A同学自尊,即使面对的是偷窃这种恶劣行为,在严肃对待,严格处理的同时也是采取封锁消息,不能传播的方针,以此希望能为A同学搭建良好的改正氛围和心态[3]。
2.必须与家长沟通,但私下进行。A同学认错之后一再请求不能让家长知道,一是觉得无脸见父母,二是怕父母的责骂甚至殴打。但是家长具有完全的监护权利和义务,所以我们必须与家长协商有关教育和引导问题,这也是在把握好处理教育与维护自尊的分寸。
3.以维护自尊为前提,把握好隐瞒与公开的分寸。检讨会前由于同学们对案情结果猜破了八九,私下议论沸扬,给A同学自尊带来了慢性侵害,极不利于其改过自新。权衡利弊,我们不再隐瞒,反而鼓励A同学站出来主动承认错误。事实证明,A同学在班内公开检讨后反而消除了心理阴影,其勇气可嘉,得到师生肯定,大家保证不再议论,真正维护了其自尊。
综上,偷窃行为一开始诊断未果,在自尊心的自我保护下迫使A同学衍生了一系列说谎行骗行为,如果我们接下来未遵循保护学生自尊的原则去处理问题,一味严肃批评教育,难以料想还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4]。通过此事件,我深深体会到中学生逐渐强烈的自尊心保护意识,体会到“严慈并重,把握分寸,充分维护学生自尊”原则对待犯错学生的重要意义。
[1]李欣.试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J].亚太教育,2016(16):59,52.
[2]钟静冰.关于中专学生偷窃事件处理的案例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26):140,148.
[3]徐小娟.试论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偷窃学生的管理与教育[J].现代经济信息,2015(22):384,387.
[4]于振波.理解学生内心挽救学生过失[J].学周刊,2011(14): 9-9.
[责任编辑张敬亚]
G71
A
1673-9132(2016)34-0255-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146
罗媚(1978—),女,汉族,硕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