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鹏,马卫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体育已经成为我国一项不可或缺且需要大力发展的社会事业,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开设社会体育专业提供了基本的客观依据。然而,我国社会体育专业遭遇发展瓶颈也成为了体育学术界的共识[1]。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必将对社会体育专业教育拥有更大的客观需求,破解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发展瓶颈已十分迫切。课程与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加强课程与教学改革对于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MOOC平台构建便是一个尝试性探讨。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动力系统不仅包括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涉及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国高等教育的运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换代升级的互联网对基于资源控制的大学教育方式提出了新挑战,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空间和时间都突破了以往的限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从而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相关研究表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发展正在推动教育范式的根本性变革[3],社会信息化对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正产生着深远影响[4]。由此可见,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影响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社会体育专业是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体育专业的创新发展理应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积极回应。
MOOC平台源起于OER(Open Education Resource)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结合的产物。它把高等教育从工业化时代逐步带入数字时代。
MOOC平台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平台或课程形态,正在迫使人们重新认识高等教育[5]。MOOC平台对高等教育产生的革命性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活动从资源主导迈向课程主导;二是培养模式从共性发展迈向个性发展;三是教学过程从线性模式迈向非线性模式[6]。从基本理念来看,MOOC平台旨在强调校内、校际间、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7]。它扩大了传统教学内容的疆界[8];从基本特征来看,依托MOOC平台的教学方式具有规模大、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微课和多元化等特征[9]。可见,MOOC平台丰富了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MOOC平台将成为我国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新引擎。在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创新发展过程中,通过构建MOOC平台来加强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10]。课程是反映教育目的的具体内容和载体,课程改革可以视为大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在大学课程设置过程中,其逻辑起点应该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即大学课程设置需要对学科本位课程观、社会本位课程观和个人本位课程观的价值取向进行整合。对于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来说,其重点是“让学生在普遍了解体育知识与方法的基础上,围绕着社会大众如何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这个中心,认识和把握体育健身锻炼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研究和学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不同人群进行体育健身指导,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运用多种手段方式进行社会体育管理以及对社会体育活动进行经营开发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从事社会体育实际工作的多种能力和适宜群众广泛开展的健身、娱乐和休闲项目的基本技能”[11]。
依据课程设置体系的结构和内容,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群和选修课程群。其中,必修课程群主要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选修课程群主要涵盖限制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前者包括休闲娱乐体育专业方向课程、养生健身体育专业方向课程和特殊人群体育专业方向课程;后者包括非体育类课程、体育项目类课程和体育理论类课程[12]。依据这一划分,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中的MOOC平台构建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将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限制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五种类型。
由于MOOC平台尚存在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的冲突,我国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中的MOOC资源共享主要集中于国内高校课程资源。目前,我国高校的MOOC平台大体可以划分为区域联盟、行业联盟、同等类型高校联盟等不同类型。这也是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中MOOC平台构建的基本思路。依据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科分类,提供MOOC课程资源的高校可以划分为综合性大学、文科类院校、理工科院校、医学类院校和体育类院校。我国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可以分为体育院校、师范院校和非体育师范院校[13]。利用MOOC平台资源的社会体育专业也依此分为体育类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范类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和非体育师范类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三种基本类型。我国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中的MOOC平台构建将围绕相关课程资源的提供者和利用者展开(见图1)。
3.1.1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公共基础课MOOC平台构建社会体育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中国革命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律基础、大学语文等基本人文素质课程,以及外语、计算机等基本技能素质课程等课程资源。综合性院校应该发挥自身学科积淀和文化氛围的优势,在提供这类MOOC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扮演主导角色,而体育类院校(含高职、专科层次)社会体育专业和非体育师范类院校社会体育专业需要在课程改革中充分利用这类课程的MOOC资源。
3.1.2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MOOC平台构建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科研方法(统计学)等课程资源。其中,体育管理学和体育经济学不仅需要结合社会体育的专业特色,而且需要管理学和经济学的母学科知识作为支撑。这就决定了文科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需要在提供这类MOOC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发挥支撑功能;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属于医学类课程,医学类院校应该在提供这两门课程的MOOC资源过程中发挥支撑功能;科研方法(统计学)课程属于理工类课程,在提升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理工类院校在提供这类MOOC课程资源过程中具有自身的优势。体育类院校(含高职、专科层次)社会体育专业和非体育师范类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则需要充分利用这类课程的MOOC资源。
3.1.3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MOOC平台构建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主要涉及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健身概论、田径、体操等课程资源。由于这类课程的鲜明专业性,体育类院校应该在提供这类MOOC课程资源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师范类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和非体育师范类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则需要充分利用这类MOOC课程资源。
图1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中的MOOC平台构建
3.1.4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限制选修课MOOC平台构建社会体育专业的限制选修课主要涉及到休闲娱乐体育方向、养生保健体育方向和特殊人群体育方向三个方面的课程资源。这类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体育专业的分化和交叉特征,对于提升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体育专业教育不仅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体育兴趣、体育参与动机和运动处方,而且需要考虑体育与旅游、休闲、保健、康复、养老等领域的交叉性。这就决定了文科类院校和医学类院校需要在提供这类MOOC课程资源过程中发挥重要支持功能,体育类院校(含高职、专科层次)社会体育专业和非体育师范类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则需要充分利用这类课程的MOOC资源。
3.1.5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任意选修课MOOC平台构建社会体育专业的任意选修课涉及到非体育类课程、体育项目类课程和体育理论课程等三个基本类型。其中,非体育类课程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综合类院校应该在提供这类MOOC课程资源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体育类院校(含高职、专科层次)社会体育专业则需要充分利用这类课程的MOOC资源。体育项目类课程主要指向田径、体操、游泳、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术科技能类课程。体育理论类课程主要包括体育原理等基础理论课程,体育类院校应该在提供这类的MOOC课程资源过程中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师范类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和非体育师范类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则需要积极利用这类MOOC课程资源。
从本质上讲,MOOC平台是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模式[14]。这在客观上要求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改革中需要协调好MOOC教学的自组织性与传统教学的它组织性之间的矛盾,并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构建一种高等教育教学新秩序(见图2)。
图2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MOOC平台构建
3.2.1高校MOOC平台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系统工程中的教育管理模式变革提供了可能[15]。在依托MOOC平台推进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在三个方面实现变革。
首先,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应积极利用MOOC资源。目前,体育术科和体育理论教学的国内在线课程已经非常丰富。教师对于选用相关在线课程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兴趣也渐趋浓厚,学生对于选用相关在线课程来拓展课堂学习的动机也渐趋强烈。对于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来说,应该结合本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相关MOOC资源进行梳理、分类和评估,然后提供相关MOOC课程列表供教师和学生选择,为社会体育专业课堂教学提供更多、更好的在线课程资源。
其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应建立教师利用MOOC资源的激励体系。对于教师来说,MOOC资源改变了他们与学生之间的传统师生关系并打破了他们原有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平衡,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荷,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应该通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鼓励教师积极利用MOOC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最后,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应该探索学生选用MOOC资源的学分认定办法。学分认定是高校教学管理应对MOOC潮流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来说,可以采用免修免考的方式认可学生通过MOOC平台学习所获得的理论课程结业证书(学生自行负责MOOC学习的相关费用),采用免修不免考的方式认可学生通过MOOC平台学习所获得的术科课程结业证书。
3.2.2教师MOOC平台的兴起给高校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教师亟需角色重塑[16]。在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依托MOOC平台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依据课程的教学大纲,服从学校领导和管理的原则下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
在师生关系方面,教师应该实现角色重塑。依托MOOC平台实施教学的社会体育专业教师需要通过MOOC平台引导学生广泛挖掘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术科课程教师可利用MOOC资源优势来提升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大众健身指导方面的能力,理论课程教师可利用MOOC平台的资源优势来培养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大众健身管理方面的能力。
在工作方式方面,教师应该加强团队合作。MOOC平台对于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在于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教研室团队、学科团队、不同院系之间的学科交叉团队、乃至于不同学校之间的学科团队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术科课程教师需要依托MOOC平台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理论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需要依托MOOC平台加强社会体育专业理论与其他学科专业理论的广泛交叉。
在基本职能方面,教师应该树立研究理念。MOOC平台对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信息素养对于教师的重要性。社会体育专业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判断什么时候需要利用MOOC平台来丰富他们的课堂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了解如何利用MOOC平台来丰富他们的课堂教学方式,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如何评价学生通过MOOC平台进行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在能力素质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学术与技术的复合。MOOC平台的动态性要求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树立探索创造新知识、提升教学能力、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把学术研究(尤其是教研教改研究)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新理念。通过MOOC平台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解决我国社会体育事业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3.2.3学生MOOC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17]。在通过MOOC平台加强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在学习时空、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等方面作出相应改变。
第一,通过MOOC平台实现超越时空限制的学习。通过MOOC平台,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可以由学校所规定的固定内容扩展到他们感兴趣的灵活学习内容。如学生可以通过MOOC平台对那些虽没有进入课堂教学但发展势头迅猛的时尚体育、轻体育等诸多新生大众健身体育项目以及一些重新焕发生机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学习和探究。
第二,通过MOOC平台实现快乐学习。社会体育专业需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重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决定了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需要通过MOOC平台来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活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以一种轻松和快乐的心态来学习。
第三,通过MOOC平台实现自主学习。从人才培养类型来说,社会体育专业主要培养大众健身的技能指导和活动管理人才,这意味着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未来就业具有不确定性特征,也决定了他们需要通过MOOC平台提高自我约束、时间管理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自主学习成为他们的学习主流,并逐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第四,通过MOOC平台实现合作学习。在MOOC平台中,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用相关术科和理论课程的MOOC资源,而且可以与授课教师和学习伙伴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堂内容进行广泛讨论,这不仅可以提升他们全面挖掘课程内容的能力和获取更多基础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我国,MOOC教育虽然难以朝着认证式的大学教育迈进,但在创新教育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专业性学习需求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在破解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瓶颈的过程中,通过构建MOOC平台来加强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旨在为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相关思考。
[1] 辛松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困境及改革思路[J].体育学刊,2014(4):77~80.
[2] 龚正伟,雷艳云.试论社会体育的发展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设立[J].体育科学,2002(3):29~31.
[3] 戚业国.在挑战变化中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4(5):53.
[4] 董泽芳.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十大机遇[J].湖北社会科学,2013(1):178~181.
[5] (英)安迪5莱恩,莎莉5凯尔德,马丁5韦勒.慕课的潜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从运营和历史角度与一门大规模 “封闭在线”课程的比较[J].肖俊洪译.中国远程教育,2015(2):18~24,79.
[6] 刘和海,李起斌,张舒予.“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基于高等教育核心价值取向视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517~521.
[7] 高地.“慕课”:核心理念、实践反思与文化安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78~186.
[8] 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7):22~26.
[9] 潘燕桃,廖昀赟.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21~27.
[10] 百度百科,课程[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83341.htm.
[11] 于善旭.建设和发展社会体育专业是21世纪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1):75~82.
[12] 杨迺军,吕树庭,招乐辉.构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的课程体系[J].体育科学,1998(4):10~13.
[13] 梁旭鹏,高东,王樱桃.基于SWOT分析的非体育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战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7):91~97.
[14] 朱庆峰.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困境及理路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4(23):73~77.
[15] 任友群.“慕课”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4(7):26~30.
[16] 张丹.略论慕课对教师角色的深层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7):45~46.
[17] 张红丹.“慕课”背景下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教育评论,2015(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