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云(淄矿集团中心医院中医科,山东 淄博 255120)
卵巢早衰患者的中医综合护理临床效果
孙桂云
(淄矿集团中心医院中医科,山东 淄博 255120)
【摘要】目的 观察对卵巢早衰病例施以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卵巢早衰病例96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施以一般护理,试验组则施以卵巢早衰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卵巢早衰病例干预后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试验组卵巢早衰病例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P<0.05)。结论 对卵巢早衰病例施以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该类病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具有现实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护理;卵巢早衰;效果
现代女性所面临的高压力、快节奏生活环境,以及对情感压力的承受,导致卵巢早衰女性数量逐年上升,发病年龄呈现低龄趋势,成为严重威胁现代女性身心健康的疾病类型[1-2]。我科尝试性地对卵巢早衰病例施以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1 材料: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卵巢早衰病例96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试验组平均年龄(36.55±6.71)岁,平均闭经时间(11.29±7.23)个月,对照组平均年龄(37.74± 5.21)岁,平均闭经时间(10.31±8.44)个月。两组卵巢早衰病例在文化程度、病程、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施以卵巢早衰一般护理,包括基础护理服务和给药护理服务。
1.2.2 试验组:试验组则于对照组卵巢早衰病例护理内容基础之上加以中医综合护理干预。①情志护理。以医师对本组卵巢早衰患者的诊断和中医证型做为实施情志护理的基础,利用祖国传统医学中的情志学说和现代医学心理学理论、技能,采用满足法、释疑法、暗示法等情志护理方式对护理对象施以个性化的中医情志护理,帮助卵巢早衰患者摆脱不良情绪控制,实现机体的气机和顺。②饮食调护。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药物与食物为同源,可同用,起同效。我们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将卵巢早衰食疗方,使用适宜的煎煮器具,严格掌握各类食物的量和煎煮时间,嘱患者随量一日多次食用,完成1个疗程后暂停服用1周,观察食疗方疗效,如未正常行经,则继续服用一个疗程,如获行经,则于经期第5日始行下1个食疗疗程,坚持食用3个疗程。③中医药外敷护理。指导患者正确实施中医药外敷治疗,以布质口袋盛装药物,外敷前先隔水蒸制20~30 min,蒸制完毕后将药袋趁热外敷于腹部不适处,每次持续外敷30~60 min,外敷频次为1~2次/天,1个疗程需连续外敷10次,然后停止用药3~7 d后再施以中药外敷治疗。用药期间需注意如果出现阴道出血或者处于急性炎症期,则应暂停外敷。
1.3 评价指标:疗效评价指标:患者经干预后可连续正常行经达3个月,临床不适症状消失或者获得明显改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排卵征象,内分泌检测结果已基本正常,评价为显效;虽有月经来潮但量较少,临床不适症状较前有所减轻,超声检查和内分泌检测结果均较前有所改善,评价为有效;经干预后仍未出现正常月经来潮,临床不适未获改善,超声检查和内分泌检测结果显示无改善,则为无效。以显效和有效的病例数占总研究对象的比例计算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两组卵巢早衰病例干预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卵巢早衰病例干预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卵巢早衰患者(P<0.05),见表1。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中医综合护理服务干预的试验组卵巢早衰病例,其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卵巢早衰病例,提示对卵巢早衰病例施以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该类病例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具有现实的推广价值[3]。
卵巢早衰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且在我国呈现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逐年降低的特点,中医护理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观念出发,运用综合护理手段,对卵巢早衰病例施以情志护理、中医食疗方饮食调护、中医药外敷等辩证基础上的护理干预技术,帮助该类病例获得情志调和,获得益气补脾、养肝滋肾之效,达到阴阳调和的机体状态,从而逐步实现正常行经、临床不适消失、情感和生活品质提升的中医综合护理目标[4]。
参考文献
[1] 岑苏,肖利平.循期阴阳序贯疗法治疗卵巢早衰患者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4,23(6):72-74.
[2] 崔晓萍,李晓丽,武淑慧,等.循期阴阳序贯疗法在排卵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医杂志,2011,52(4):356-358.
[3] 庆璐,武淑慧.崔晓萍教授循期阴阳序贯治疗卵巢早衰经验总结[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5):22-23.
[4] 李晓丽,施长征,崔晓萍,等.循期阴阳序贯疗法对卵巢早衰患者性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35(3):43-46.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0-02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