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彤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干诊科,辽宁 沈阳 110031)
整体护理模式在心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思考
李 彤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干诊科,辽宁 沈阳 110031)
【摘要】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心内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分为(93.68±5.36)分,对照组为(70.24±6.69)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整体护理模式是一种全面性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应推广使用该护理模式。
【关键词】心内科;整体护理;满意度;护理措施
心内科住院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心血管疾病患者较多,因而患者病情变化较快,突发状况较多,需要护理人员给予细致的护理。同时,心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也较为复杂,不仅需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提供日常护理,还要处理患者突然发作的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等状况。整体护理模式强调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适合于复杂多变的心内科护理工作。为此,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整体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男1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9.21±8.61),平均病程(2.69±1.28)年,其中冠心病10例、心肌梗死7例,心力衰竭 6例,其他3例。观察组,男16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9.65±7.98),平均病程(2.31±1.69)年,其中冠心病11例、心肌梗死6例,心力衰竭5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自愿放弃整体护理,两组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护理、输液护理、饮食干预等,不作详述。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心内科患者疾病较为多样,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且患者多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往往有多次住院史,再次入院后,往往较为担心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因而心理状态较差。护理人员要主动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告知其积极治疗的预后效果,并选择多个成功案例暗示患者预后效果良好[1]。同时,要了解患者心中的问题,及时排疑解惑,避免患者过分担心病情,使其放心配合治疗。
1.2.2 强化病区管理: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及家属病区内环境特点和各项设施,如腕带佩戴方法,紧急呼叫器用法、不要随便离开病区等。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离开病房,必须由家属陪同。护理人员要加强病区环境检查,及时清理异物、杂物、积水等,保持区域整洁,防止误伤患者。
1.2.3 分级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老年患者及重症患者要加强生命体征监护,注意并发症预防。急性肺水肿、慢性肺心病患者等需要持续吸氧,需严格要求给予不同的方式吸氧[2]。同时,护理人员要注意提醒患者规律口服药物,输液期间还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避免输液过快导致患者心脏负担加重。
1.2.4 并发症护理:老年患者中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较多,要做好排痰护理,减少患者呼吸道症状。无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要强化呼吸道感染预防措施,调节好室内温湿度,定时开窗通风,避免患者感冒[3]。对于合并多种疾病、需要长期卧床患者,还要定时协助患者翻身(2小时/次),给予患者肢体、背部按摩,每天更换床单、被褥,避免患者形成压疮。
1.3 调查方法:本科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护理效果,满分100分,评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患者出院前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共发放52分问卷,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或家属填写,全部问卷收回且有效,有同一护理人员统计问卷分数。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分为(93.68±5.36)分,对照组为(70.24±6.69)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就医理念的变化,现代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整体护理模式,可有效满足现代人的个性化护理需求。本次研究中,整体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可知整体护理有效满足了心内科患者的护理需求。
心内科临床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模式,涉及多方面的护理内容,需要护理人员针对各项内容一一检查,这样才能保证较好的护理效果,不能因为护理工作繁杂,而忽视一些护理服务。例如,受心绞痛、呼吸衰竭等因素的影响,心内科患者自我感觉较为痛苦,往往较为紧张、不安[4]。因此,必须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干预。此外,要求护理人员要灵活、冷静应对突发状况,以降低护理风险。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模式是一种全面性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应推广使用该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曹玉仙.整体护理模式在心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1(8):145-146.
[2] 路俊英,付静.整体护理在心内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9(36):180.
[3] 贾俊格,姜艳丽,王素芳.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4):253-254.
[4] 郭海燕.心内科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0(4):114-115.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1-02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