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秀
(东港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东港 118313)
侧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马春秀
(东港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东港 118313)
目的 探讨侧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小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侧脑室置管引流术+YL-I型微创穿刺针行小脑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 72例患者中,68例恢复良好,4例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颅内感染、头皮脑脊液漏现象。血肿清除拔管时间为3~6 d。随访6~12个月,24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40例患者生活自理,4例患者半自理。结论 在小脑出血患者中实施侧脑室置管引流术+YL-I型微创穿刺针行小脑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良好,且能降低病死率,减少颅内感染、头皮脑脊液漏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小脑出血;侧脑室置管引流术;小脑血肿清除术
小脑出血约占全脑出血疾病的20%,由于小脑的解剖位置比较特殊,因此小脑出血会直接对脑干产生压迫,从而继发脑脊液梗阻,导致脑积水,脑积水若不能及时有效控制,极易继发脑疝,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小脑出血的治疗方法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侧脑室置管引流术是近些年应用比较广泛的治疗小脑出血的方法[1]。本研究采用侧脑室置管引流术+YL-I型微创穿刺针行小脑血肿清除术治疗小脑出血,取得不错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小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50~75岁,平均(62.34±2.19)岁。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有高血压病史,合并有糖尿病者8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左侧小脑半球出血32例,右侧小脑半球出血34例,小脑蚓部出血6例。血肿量为10~40 mL。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侧脑室置管引流术+YL-I型微创穿刺针行小脑血肿清除术治疗。由于横窦、窦汇、环窦、乙状窦、枕窦将小脑围绕在狭小的一个空间内,因此在进行穿刺时,极易对这些静脉窦造成损伤,因此应谨慎定位。因此为避开上述的静脉窦,一般讲穿刺点定在同侧的上项线下1.5~2 cm,并在中线旁开2.5~5 cm。用金属物标记小脑血肿的穿刺点,复查CT以进一步明确头皮标记点与血肿中心的位置关系。患者取病灶部位向上的侧卧位,使其颈部微微前屈,向前下牵开同侧肩部,使患者的矢状面与地面保持平行。行引流操作时注意不能急速减压,减少反天幕切迹的出现。根据患者血肿的深度,选择长度适宜的YL-I型穿刺针,一般选择长约5.5~6.5长度的穿刺针。操作时由一名助手观察并记录头侧与矢状面的夹角,同时另一名助手观察穿刺针有无沿着D线所在平面进针。待颅骨出现落空感后,将电钻取下后,将塑料钝头针芯更换,沿上述方向置入血肿腔,将针芯拔出后更换好盖帽,接好侧管后,慢慢将其抽出,以抽出1/3~1/2血肿量为宜,使用等量冰盐水对血肿腔进行冲洗,并将1万~5万U的尿激酶注入,将引流管夹闭4 h后开放引流。每日进行1~2次的冲洗,根据引流的情况确定留针的时间,如有必要可配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术,以疏通脑脊液循环通道。由于穿刺针位于患者的枕部,患者不能平卧,极易导致烦躁等不良情绪,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复查CT结果确定拔针的时间。待血肿占位不明显时,可将穿刺针拔出,注意保留脑室的引流,待患者脑室内的出血清除后再考虑将脑室的引流针拔除。
72例患者中,68例恢复良好,4例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颅内感染、头皮脑脊液漏现象。血肿清除拔管时间为3~6 d。随访6~12个月,24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40例患者生活自理,4例患者半自理。
小脑出血若不能及时处理,持续出血或出血量过大时,极易导致机体的颅内压升高,引起枕骨大孔疝死亡,因此应及早对血肿进行清除,并降低颅内压。传统的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对血肿的清除虽然比较彻底,但该术式造成的损伤极大,手术后极易导致各种感染的发生,且该手术方式要求的术前准备工作也比较复杂,手术操作也比较复杂,对麻醉的要求也很高,且该手术的禁忌证也比较多,极易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2]。侧脑室置管引流术+YL-I型微创穿刺针行小脑血肿清除术能很快进入脑内,手术操作简单,且手术创伤小,采用的引流为密闭式引流,固定也较好,因此不易产生干扰等不良并发症。该手术方式采用的是微创血肿清除术,一方面能将机体的颅内压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穿刺针比较小,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且穿刺针针尖的侧孔能沿针轴转动360°,因此使用该方法能进行各方向积血的清除操作,且该术式配有针型的血肿粉碎器,可进行全方位的冲洗,有利于患者的恢复[3]。本研究中,72例患者中,68例恢复良好,4例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颅内感染、头皮脑脊液漏现象,结果表明侧脑室置管引流术+YL-I型微创穿刺针行小脑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有效性。
行该术式治疗时应注意,在清除小脑血肿前,应线行侧脑室外引流术,行穿刺时应准确定位穿刺位置,手术中尽量避免血肿过量抽吸、抽吸压力过大等。手术时间应选择在发病6 h后进行,因为发病6 h后出血已基本停止。
综上所述,在小脑出血患者中实施侧脑室置管引流术+YL-I型微创穿刺针行小脑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良好,且能降低病死率,减少颅内感染、头皮脑脊液漏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 齐跃,王新义.微创手术治疗小脑出血36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4):34-35.
[2] 赵丽英.侧脑室置管引流术加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2):1528-1529.
[3] 冯胜利,孙有树,李庆林,等.双侧侧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效果观察[J].人民军医,2012,55(12):1203-1204.
B651.1
B
1671-8194(2016)29-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