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利多卡因对丙泊酚麻醉诱导和维持效应的影响

2016-01-29 02:04:00黄海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期
关键词:丙泊酚

黄海涛

(沈阳市大东区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1)



小剂量利多卡因对丙泊酚麻醉诱导和维持效应的影响

黄海涛

(沈阳市大东区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1)

【摘要】目的 分析小剂量利多卡因对于丙泊酚麻醉诱导与维持效应影响。方法 选取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50例行全麻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与观察组(25),对照组给予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给予利多卡因,分析两组对丙泊酚麻醉诱导与维持效应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插管、组织切除、关胸、拔管时血浆靶浓度与效应室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利多卡因能加强丙泊酚麻醉诱导与维持效应。

【关键词】丙泊酚;维持效应;麻醉诱导;小剂量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属于局部麻醉药物,在静脉全身麻醉中得到普遍应用。但麻醉剂量接近中毒剂量,给予大剂量利多卡因容易造成低心排综合征[1-2]。近些年来,随着丙泊酚的应用,临床中逐渐替代大剂量利多卡因。小剂量利多卡因可对心血管反应产生抑制,使得支气管痉挛得以保护,具有镇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小剂量利多卡因对于丙泊酚麻醉诱导与维持效应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50例行全麻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与观察组(25)。病例排除标准:肥胖;存在利多卡因、阿片类药物、丙泊酚相关禁忌;交流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7 d内患者应用镇痛药物;慢性疼痛。对照组中,10例女,15例男,年龄为19~64岁,平均为(33.44±9.34)岁。观察组中,11例女,14例男,年龄为18~64岁,平均为(34.56± 9.34)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方法:术前20 min,两组患者给予0.3 mg东莨菪碱静滴。麻醉诱导期,两组患者采取以下方案:0.03 mg/kg马来酸咪达唑仑静滴;观察组给予1 mg/kg利多卡因单次静滴,然后连续滴注33 µg/(kg·min),对照组等速等量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 μg/kg瑞芬太尼单次静脉滴注,持续给予0.2 µg/(kg·min)滴注;丙泊酚静滴,血浆靶浓度起始为1 mg/L,根据0.3 mg/L每次逐步调节,维持脑电双频指数为40~60;意识消失,给予0.6 mg/kg罗库溴铵静脉注射。在脑电双频指数达到40~60,采取气管插管。术中,按照监测肌肉松弛情况采取4个成串刺激,恢复25%肌颤搐,0.15 mg/kg罗库溴铵静脉注射。结束手术30 min以前,罗库溴铵停止使用。按照靶控输注程序所预测血药浓度降低时间,确定丙泊酚停止时间,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在皮肤缝合时降低到1.0 mg/L水平。在皮肤缝合时,观察组患者瑞芬太尼、利多卡因停止使用,对照组患者瑞芬太尼、氯化钠注射液停止使用,对于残留肌肉松弛剂使用阿托品0.25 mg、新斯的明0.5 mg拮抗。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将气管导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插管、开胸、组织切除、关胸、拔管时血浆靶浓度与效应室浓度。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数据采用 SPSS 14.0软件,计数资料χ2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插管、开胸、组织切除、关胸、拔管时血浆靶浓度与效应室浓度分别为(2.41±0.36)mg/L、(2.53±0.67)mg/L、(2.75 ±0.74)mg/L、(2.24±0.78)mg/L、(0.96±0.23)mg/L;(1.56 ±0.56)mg/L、(2.43±0.65)mg/L、(2.76±0.76)mg/L、(2.35± 0.73)mg/L、(1.03±0.35)mg/L。观察组分别为(1.97±0.45)mg/L、(2.24±0.65)mg/L、(2.01±0.51)mg/L、(1.71±0.42)mg/L、(0.80±0.20)mg/L;(1.21±0.35)mg/L、(2.12±0.63)mg/L、(2.02±0.47)mg/L、(1.78±0.38)mg/L、(0.88±0.21)mg/L。观察组插管、组织切除、关胸、拔管时血浆靶浓度与效应室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开胸时,两组血浆靶浓度与效应室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目前,对于利多卡因是否能降低催眠药物剂量仍然有一定争议[3-6]。目前,脑电双频指数是应用较为广泛无创催眠监测方法,对于丙泊酚麻醉下催眠情况检测尤为适用,避免苏醒延迟。本组将脑电双频指数作为监测标准,通过对丙泊酚用量的调整使得脑电双频指数维持理想催眠深度,确保术中两组患者催眠深度一致。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插管、组织切除、关胸、拔管时血浆靶浓度与效应室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与效应室浓度存在差异可能是因为利多卡因的应用,这说明小剂量利多卡因能降低麻醉期间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与效应室浓度。开胸时,两组血浆靶浓度与效应室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利多卡因作用发挥主要是经抗伤害效应,在无伤害性刺激状态下对于催眠深度所产生的影响小。总而言之,丙泊酚麻醉期间给予小剂量利多卡因,麻醉风险性明显增加,同时能减少麻醉费用以及用量,小剂量利多卡因能加强丙泊酚麻醉诱导与维持效应。

参考文献

[1] 周莹,朱涛,朱昭琼,等.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丙泊酚麻醉诱导的影响[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4,7(1):109-113.

[2] 薛瑛,刘进.静脉利多卡因对无痛胃镜检查中异丙酚全身麻醉的影响[J].华西医学,2013,8(6):134-136.

[3] 崔伟华,谭红,韩如泉,等.小剂量利多卡因对丙泊酚麻醉诱导和维持效应的影响[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6(1):125-127.

[4] 卢玲.小剂量利多卡因对丙泊酚麻醉诱导和维持效应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22):92-93.

[5] 郝天兵.盐酸奈福泮复合小剂量利多卡因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疗效[J].中外医疗,2015,34(10):117-118.

[6] 刘芝慧,范婷,田雷.静脉预注小剂量利多卡因对丙泊酚靶控输注效果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5,24(16):30-32.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1-0153-01

猜你喜欢
丙泊酚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淮海医药(2015年2期)2016-01-12 04:33:43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44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预注丙泊酚抑制芬太尼所致呛咳反应的量效关系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NI和BIS监测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