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龙
(丹东市人民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
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董文龙
(丹东市人民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乳腺肿块粗针穿刺活检后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 186例患者中,CNB阳性结果116例(其中低估者4例),阴性结果70例(其中假阴性4例),没有假阳性结果。本组病例中CNB确诊率96.2%,假阴性率3.8%(包括3例低估病例),并有不同比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和保乳手术。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学检查准确率高,能满足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在乳腺癌的诊断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乳腺肿瘤;粗针活检;超声引导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临床实践证明,新辅助治疗、前哨淋巴活检技术以及保乳手术已经逐渐成为当前乳腺癌治疗的主流方式。目前的治疗模式,需要在手术前提供准确的病理组织学诊断,CNB取材方式可靠,可以满足病理组织学诊断所需要的足够标本,从而为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保留乳房手术奠定基础,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 我们对丹东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186例乳腺肿块进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并将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评价和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丹东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 2015年6月期间186例单侧乳腺肿块女性患者,经过临床查体、乳腺超声、乳腺X线检查怀疑为乳腺癌的病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5.3±10.1)岁。病灶位于右乳96例,左乳90例;病灶直径1.2~5.6 cm。
1.2 仪器设备:穿刺采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14G一次性自动活检枪,射程2.2 cm。
1.3 操作方法: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进行乳腺检查,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边界及血流情况,测量肿块大小。在切口线内标记穿刺的进针点。常规消毒、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超声引导下跟踪活检针尖到达预先计算的靶点后,击发活检枪后迅速拔针,取出组织条。在肿瘤不同位置取组织共3~5条,送病理学检查。对确诊乳腺癌的病例穿刺组织标本同期进行ER、PR、Her-2、Ki-67免疫组织学检查。
粗针穿刺结果恶性90例,其中浸润性癌87例,导管内癌3例;癌前病变22例,其中非典型增生1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6例;良性病变74例,其中单纯腺病30例,腺病伴细胞增生活跃27例,纤维腺瘤12例,乳腺囊肿5例。经术前穿刺活检证实为浸润性癌病例与术后病理结果均符合,3例导管内癌病例术后病理均为浸润性导管癌,16例非典型增生病例中有2例钼靶X线检查提示簇状钙化,予以切除病灶,术后病理报告2例均为导管内癌,27例腺病伴细胞增生活跃病例中有2例超声提示肿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予以切除病灶,术后病理报告2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本组病例确诊率为96.2%,假阴性率为3.8%(包括3例低估病例),无假阳性结果,全部病例无出血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乳腺癌实施新辅助化疗后手术6例、实施保乳手术5例。
3.1 CNB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优势:手术切除活检曾是诊断乳腺疾病的唯一方法,但由于无法在治疗前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及预后因素分析,已经难以满足当前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需要。目前,术前穿刺活检得到的每条组织量近20 mg,可获得多条组织,可于术前提供明确的病理诊断。本组对乳癌诊断敏感度达96.2%,无假阳性,并且能够获得肿瘤的激素受体信息[2]。CNB操作简便,在有超声设备的基层医院就可以开展,操作时间短,仅需要15~30 min,而且出血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在西方国家许多大型的医学中心,粗针穿刺活检是最常用的诊断手段[3]。NCCN临床肿瘤操作指南指出,CNB可作为可疑病灶活检的首选方法之一。当然,CNB对于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漏诊率,漏诊往往和穿刺活检技术水平直接相关[4]。
3.2 安全性问题:目前,有关穿刺针道能否引起种植性转移尚存在一定的争议[5]。有研究认为穿刺活检并不会增加恶性肿瘤的血道播散风险,但有可能导致种植性转移(0.003%~0.009%)[6]。为了减少种植性转移的发生,本组在穿刺前先在患者皮肤上标记出手术的切口线,在切口线内选择穿刺点,并沿皮肤与病灶间最短的距离进针活检,从而可在术中完全切除穿刺针道。此外,学者Chen等分别报道接受保乳治疗的病例中组织学穿刺与切除活检两组间局部复发率和总体生存率相同,目前尚无资料提示CNB会导致生存率下降。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建议穿刺入针点尽量靠近肿瘤,并且设计在手术切口内,以便手术中可以切除针道。
综上所述,CNB 具有操作简便、创伤较小、取材可靠等优点,可以为术前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提供充分组织,因此,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乳腺癌的治疗方式提供了多种选择。
参考文献
[1] 唐金海,姚宇峰.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9):913-916.
[2] 王培云.新辅助化疗CTFci方案82例疗效观察[J].肿瘤学杂志,2011,17(5):391-392.
[3] 杨文涛.个体化诊治时代的乳腺癌病理诊断[J].中国癌症杂志,2012,22(7):556-560.
[4] 张熙,陈小松,吴佳毅.空心针活检漏诊乳腺导管原位癌伴浸润的危险因素分析[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3,18(1):77.
[5] 权毅,付华,左怀全.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上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37-38.
[6] 刘超雄,郝晓云,于晓玲.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2,12(23):112.
中图分类号:R445.1;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1-01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