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炜
(丹凤县水务局 陕西丹凤 726200)
丹凤县农村饮用水源安全保护现状及对策
段炜
(丹凤县水务局 陕西丹凤 726200)
饮水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保障饮水安全是水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水源地保护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关键。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当前丹凤县农村饮用水源的现状、饮用水源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措施,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具有借鉴作用。
农村饮用水源安全;丹凤县;现状;保护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是农业经济的命脉。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一大批农村饮水工程。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对水环境构成了巨大压力。发展农村供水、保障饮水安全是农村居民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广大农村居民对饮水安全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而水源污染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村的发展和村民的身体建康。因此,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已经成为水利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1.1 基本概况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北与洛南县接壤,西与商州区毗邻,南与山阳县交界,东与商南县连畔,东西长62.1km,南北宽65.5km,总面积2438km2。全县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全县辖11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32个村、23个社区、18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71万人。由于受自然地理、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县境内山大沟深,水资源困缺,群众生活用水困难。为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多年来,全县通过多种途径,以多种方式投入了大量资金,建成了一大批农村饮水工程,少量雨水积蓄工程,主要用于解决人畜饮水问题。1996年以来丹凤县抢抓机遇,相继实施了“甘露工程”、“人饮解困”和“安全饮水”等多项工程,特别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使我县农村供水建设工作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截止2015年年底全县累计投资上亿元,共建成供水工程340处,解决农村21.65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根据十三五规划巩固提升要求,经调查,丹凤县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目前仍有15.9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需要解决。
1.2 丹凤县农村饮水水源安全保护存在的问题
1.2.1 水源问题
目前,我县农村供水工程水源选择主要为河道水、沟溪水、山泉水和浅层地下水,部分工程水源在没有勘测和采样化验的前提下自行开采,导致工程建成后水量不足或水质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加之我县有一半以上群众居住在深山区,居住分散,地形条件较差,搞规模化供水难度大。原有饮水工程规模小,不具备进行水质处理的条件,每逢雨季,原水浊度加大,水质难以保障。
1.2.2 面源污染严重
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迅猛发展,随着工业发展、城镇化向周边农村延伸,人口聚集、企业增多,生活、生产、生态等各类用水量不断增加,污染物向农村转移,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规模养殖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化肥农药等,形成了农村面源污染,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系统,经沼气工程处理污水还不到30%,还有70%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污染。农村卫生状况堪忧,生活垃圾随处倾倒,农户对生活垃圾处理的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没有做到垃圾袋装化和集中堆放。
1.2.3 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
现在各级政府都意识到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性,也经常强调,但没有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既无专职管理队伍,又无经常的管理经费,事实上仍延续了重建轻管的旧习。实践证明,工程是否发挥应有的效益,关键靠管理。多数小型工程建成后,开始由村集体管理,到水费入不敷出,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工资无法保障,稍遇问题就会陷入无人管理状态,任由工程自生自灭,导致工程不能发挥正常效益。
1.2.4 水质检测体系不完善
我县部分农村供水工程投资较少,必须的配套设施达不到标准,工程供水规模较小,净水工艺落后,没有检测设备。丹凤县农村供水水质检测工作主要由县疾控中心负责,定期对供水点水质进行取样检测,由于工程分散点多面广,相关部门对水质定期监测投入不够,导致水质定期跟踪监测没有保障。
2.1 做好水源保护规划,建立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示范区
农村饮水工程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是确保农村稳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安全饮水工作的领导,树立构建绿色水环境意识,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积极做好水源保护规划,完善农村饮水工程基础资料数据,配合县环保局制定水源地生态保护工程规划。按照《丹凤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划定水源地保护范围,标明地理界标,设立警示标志牌,在醒目位置刷写农村饮水安全宣传标语,禁止在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建设工业项目和发展畜牧业,严禁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杜绝一切污染源,从源头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2.2 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供水管理水平
要坚持走以水养水、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完善和创新工程运行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实现工程可持续利用的长效机制,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和精简高效的要求,明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产权,落实工程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加强农民用水协会建设,建立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管理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在工程建设、使用维修、水费征收等方面的作用。建立维修基金制度,强化农村供水优质服务,真正做到建管并重,确保农村供水工程长期有效发挥效益。
2.3 加大水源保护宣传力度,鼓励群众共同参与
针对各类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现状,应制定出适合本区的保护饮用水源地宣传对策,同时采取多种形式,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宣传册等,在机关、农村、学校、社区等进行强有力的并有针对性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引导当地居民加强对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并积极参与其中,有效提高群众参与和保护水源意识。另外,为切实监督并遏制破坏保护区环境的行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公众积极揭发各种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督促全民动员、全民参与饮用水源地环境的保护工作。
2.4 建立预警机制,完善生态监测系统
为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应根据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特点,必须有针对性的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预警监测机制,并落实机构、责任和经费,确保在出现重大污染事故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以维护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秩序的稳定。
2.5 加强农村水源水质监测
加强农村水源水质监测,建立以县农村饮水水质监测为核心的县乡村三级水质监测体系,全面实现供水水质监测集中化、标准化和饮水安全化。定期对农村供水水源出厂水、末梢水水质进行全面监测,对水质进行分析评价,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和消毒措施,使群众吃上干净卫生的放心水。
饮用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而饮用水的污染问题历来都是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政府部门及环保相关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解决居民饮用水源安全问题,同时响应国家保护农村饮用水源的号召,我县建立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但并不完善。在此,通过对我县农村饮用水源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各职能部门能够协力合作,为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保护工作作出贡献。
[1]李仰斌,张国华,谢崇宝.我国农村饮用水源现状及相关保护对策建议[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11:1~4+7.
[2]赵永鹏.凤翔县农村饮用水源安全保护现状及对策[J].陕西水利,2013,01:154~155.
[3]胡庆琼.农村饮用水源现状及保护对策——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09:14~15.
[4]李铁光,宋实,潘丽雯.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12:82~83.
[5]张忠磊.简述农村饮用水源现状分析以及保护对策建议[J].城市地理,2015,14:252.
S277.7
A
1004-7344(2016)25-0136-02
2016-8-15
段炜(1977-),女,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农村饮水安全和水土保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