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6-01-28 08:52:26韦富武
大科技 2016年25期
关键词:网络化网络平台少数民族

韦富武

(广西上林县城关中学 广西上林县 530500)

网络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韦富武

(广西上林县城关中学 广西上林县 530500)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逐渐受到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逐渐走进校园,并且被纳入学校体育教学计划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广阔的学术平台上蓬勃发展着,但目前依然有师资匮乏、硬件基础薄弱等问题需亟待解决。本文针对少数民族体育教学现状分析,阐述应用网络化技术对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质量的意义,并针对在网络化背景下,为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的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有关部门具体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少数民族体育;网络化;教学改革

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承载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并在国家、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已逐渐走进了全国各个学校的课堂与操场[1]。在多民族地区的学校,不仅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作为专业课程,同时均申请了专项帮扶资金,成立民族体育项目科研机构,强化理论研究,探索创新实践,并取得积极成效;同时,很多位于多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程教学,让更多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能学习运动技能,强身健体,而且更多地了解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但随着少数民族体育不断深入发展,受到如基础设施薄弱、人才机制不健全、区域文化差异等问题[2]。随着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少数民族体育教学进行改进,创新教学模式,为进一步地普及少数民族体育和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发挥着积极作用。

1 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问题分析

1.1 硬件设施建设薄弱

完备的健身器材和良好的运动场地是少数民族体育教育所需的基本硬件设施[3]。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所用器材由于民族不同、地区相异和不同项目类型等存在差异,诸多运动器材在市场上很难购买到,且多数器材制作程序复杂,须由本民族艺人手工制作而成,所以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教学会受制于器材缺乏而影响其更好地发展。其次,由于多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文化建设水平较低,所以在该地区的学校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时候缺少专门资金去进一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如操场修缮、健身器材购买等,这对于少数民族体育在民族聚集地区的传承和发扬形成不利影响。

1.2 专职教育人才匮乏

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任课教师需具备关于少数民族体育相关理论、运动技能,同时也要对少数民族文化有一定了解,所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教授其运动技能,更是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让学生能通过体育锻炼感受民族文化内涵[4]。笔者发现,目前学校内的少数民族体育专职教师很少,很多学校体育教师会兼职教学,他们可能对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不熟悉以及缺少民族文化知识,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接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缺乏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人才培训机构,无法在国内更多地培养高素质、专业型的教学人才以进一步补充到学校,从事少数民族体育教学工作;同时,我国也缺乏从事研究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人才,缺少对民族体育文化理论的系统研究,不利于民族文化进一步的推广。

1.3 教学模式需改进

通过走访调研、深入教学一线,笔者发现当前很多学校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课程设计缺乏标准化、系统化体系,存在教学内容模糊、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比如很多学校过于注重传统体育教学,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仅是宣讲理论,未开设实践课程;另外,部分学校虽有良好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掌握网络技术的教职员,但不能有效地利用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不能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内涵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更科学、高效地传递给学生,无法使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2 网络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改革的意义

笔者认为,学校在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时,在网络平台讲解体育运动项目、普及少数民族知识、宣传体育精神,让更多的青少年通过网络教学认识少数民族,感知传统体育文化,进一步开拓个人视野,丰富理论知识,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2.1 借助网络平台更好地传播

互联网平台提供了一个承载丰富信息的场所,个人可以通过网络建立与他人良好的互动关系,而学校可充分利用网络推广教学课程以及传播教育理念[5]。如果将校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通过网络平台传播,能使其走出群山,飞出村寨,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利用网络共享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体育发展理念,进一步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得到发扬。

2.2 网络技术能更好地参与体育教学

网络化不仅创新当前民族文化传播、推广的载体,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6]。若能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融入互联网技术中,既有助于濒临边缘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获得重生机会,同时通过网络传播的实时性,可以让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平台更加充分地进行互动交流,更有利于少数民族体育教学融入当代学校教育体系中,会让更多的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

3 对网络化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根据上述对当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利用“互联网+”的理念与技术,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完善师资人才队伍建设等对传统少数民族体育教学进行改进。

3.1 优化少数民族体育教学网络平台建设

建立少数民族网络平台,是通过利用先进信息、网络技术,建设专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网站,以网罗更多学校关于民族体育教学课程资料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互动平台,将一些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更好地向一些贫困地区学校进行推广[7]。对于优化网络平台建设:①政府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将发展学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充分结合,设立专项资金,积极支援全国各地学校,尤其是偏远、多民族地区学校的少数民族体育教学,加强其硬件设施建设;颁布相应鼓励政策,支持学校建立少数民族体育网络化教育体系,促进全国性网络平台的顺利运行。②建议学校面向社会招募一些拥有丰富经验的网络技术专员进行平台实时维护,任课教师应及时与技术人员进行沟通,补充、改善网络栏目内容,如添加各大学校优秀的少数民族体育视频课程和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介绍的有关资料,进一步为少数民族体育的教师向外界获取宝贵资料创建渠道,对促进体育教学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3.2 利用网络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现代教育、网络技术教学可有效弥补场地、器材、硬件设施不足为从事教学带来的困难,借助互联网优势发扬少数民族体育精神,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进一步丰富我国体育课程体系建设。

(1)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任课教师通过整理课程相关资料,如有关于少数民族体育的图片、影像资料等,以及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模型,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展示,并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话语进行说明。利用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同时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建立远程网络教育体系。很多学校已经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对学生进行文化课辅导,并取得积极效果[8]。笔者认为,一方面学校可将远程网络教学平台引入少数民族体育教学中,师生利用新媒体技术,如微信、微博等,建立线上学习交流平台,以聚合学习信息和相关资料,形成“线上交流、线下互动”,不仅能让师生之间充分探讨体育知识、课程安排等问题,进一步拉近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可实时掌握学生个人思想动态与学习情况,并进行专门辅导,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西部地区各学校的教学设备日臻完善,教学理念也逐渐改观。利用少数民族体育网络平台可将最优质、最丰富的远程网络教育资源带入到西部地区,弥补其教育资源不足,优化资源分配。笔者认为,该地区的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平台,筛选优秀学校少数民族体育课程进行学习,并且根据课程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及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让更多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接触互联网,强化他们对网络技术的进一步认识。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教师团队是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笔者建议,一方面各大学校、中小学应进一步完善学校人才机制建设,进一步释放人才红利,面向全社会、海内外招收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实践教学的专业型人才,以充实学校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或新招入教师的严格培训,聘请业界知名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展教育讲座,使在校教师增长知识、开拓见识、掌握教学方法,更是要加强其熟练应用网络技术,如少数民族体育远程网络平台的使用,使其更好地将互联网知识与传统的民族体育授课相互融合,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好地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网络化教育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4 结语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学校教育对体育课程愈加重视。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已逐渐纳入学校体育教学体系。在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发展的今天,教育界应大力推行网络技术,利用互联网的理念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师资培养机制进行完善,应用网络技术引入远程网络课程,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综上,互联网技术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应用可以推动民族文化与新兴科技的融合,对民族文化传播和体育精神传承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课题批准号:2013ZJJ022

课题组成员:广西上林县城关中学(邱克武,梁海松,李振华,覃健辉,蒙建成,卢凤朝,栗彩凤,樊新武,石春丹,覃彩丹,黄宇霓,陈重创,蓝岚,林莺,龙宾,卢继方,黄芳萍,苏小丽,朱璇,韦斌,韦富武,覃华虎,蒙树华,李素花,莫永丰,覃健,周勇,马海平,李德禄,黄巧忠)。

[1]于文谦,戴红磊.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1~16.

[2]徐泉森.基于网络化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02:15~16+34.

[3]彭力,刘忠华.网络化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4,03:89~92.

[4]李忠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发展的新思路[J].大家,2012,07:265.

[5]李庆贺,丁先琼.试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民族中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5:75~77.

[6]贾洪刚,毛世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2:157~159.

[7]磨练.民族传统体育与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4:223~225.

[8]黄善球.试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6:92~94.

G852.9

A

1004-7344(2016)25-0039-02

2016-8-16

韦富武(1967-),男,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体育教学与训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任体卫处副主任。

猜你喜欢
网络化网络平台少数民族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46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