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昭 李文铭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710062)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杨昭李文铭(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710062)
摘要: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数学作为一门较抽象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逆运用及对逆向思维解题技巧的掌握,并结合分析法和反证法,探讨教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关键词:逆向思维初中数学培养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55
正向思维一般是指传统的、逻辑的、习惯的思维方向,它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采用。而逆向思维则是一种反向思维,它要求人们要善于从事物的正、反两个方向去思考问题,把一些原来一直如此的事物颠倒过来思考,从而认识事物的相反方面,揭示不同的现象,获得不同的效果,进而从中发现新的原理、新的方法、新的结构、新的思路。逆向思维在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实际上就是以“出奇”去达到“制胜”。
在初中数学中存在许多互逆运算,如:加减、乘除、乘方与开方等。它们都是相辅相成的。要真正学好数学,灵活解决数学问题,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都不可或缺。然而初中生由于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普遍习惯于从问题的正面入手。长此以往,便会造成学生的解题思路狭窄、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数学思维发展。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从基本的初中数学教材入手,寻找其中能够用于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素材,并重视对其在课堂中的讲解,使这些材料充分发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作用。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概念的学习对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如果教师在教学之初,仅注重对概念的一个方面进行教学,学生在今后的应用中也会只单一的重视从这一方面进行思考。学生没有完整掌握概念的内容,就容易导致理解的偏差,从而影响数学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注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教学,使学生同时理解概念的正、逆两种形式。
如学习“相反数”概念时,教师可考虑从正面提出问题:相反数是什么?再从反方向提出问题:什么数的相反数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设计如下互逆的问题:如果a=-8,那么-a=_____;如果-a=-8,那么a=_____。
又如,在教学“补角”概念时,教师就可这样引导学生从正、逆两方面来理解此概念:“如果α+β=180°,那么α和β互为补角”;反过来:“如果两个角α和β互为补角,那么α+β=180°”。
教师通过从正、逆两个角度巧设疑问,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同时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之初就形成了完整的认识。
同数学概念的教学一样,教师在对数学公式、定理的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帮助学生从仅使用正向思维过渡到同时使用正、逆双向思维,克服长期思维定势导致的思维刻板,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方差公式S2=[(x1-)2+(x2-)2+…+(xn-)2]时,可从正向告诉学生,这些字母代表的含义,也可以通过例子逆向帮助学生强化公式的意义,如展示例题:一组数据的方差是S2=[(x1-4)2+(x2-4)2+(x3-4)2…+(x10-4)2],则这组数据共有多少个?平均数是多少?
逆向思维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是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不断亲身经历、不断锻炼,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因此,教师要坚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断渗透逆向思维解题的方法,合理利用练习题,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以下就从三个方面举例说明,利用练习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解题技巧。
(一)逆用运算律
例1:计算129×(-63)+129×58-10×129-94× 71+79×71。
此题看似复杂,涉及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对于初学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题目特点,使学生发现此题可通过几次逆用乘法分配律大大简化运算。
解:原式=129×(-63+58-10)+71×(-94+79)(乘法分配律的逆用)
=129×(-15)+71×(-15)
=(129+71)×(-15)(乘法分配律的逆用)
=200×(-15)
=-3000
(二)逆序思考问题
例2:已知方程2x2+(p-2)x+=0的两个根分别为某正方形的内切圆半径和外接圆半径,求p的值。
分析:若按正向思维,应得关于p的方程
但解此方程非常麻烦。如果逆向思考,设正方形内切圆半径为r,则外接圆半径为r,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三)从问题的对立面入手
例3,若下列两个方程x2-2(a-1)x+(a2+3)= 0;x2-2ax+a2-2a+4=0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此题若从正面着手,则情况较多。相反,如果我们从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的对立面,即两个方程都没有实数根考虑,则得到以下解法:
解不等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