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莉
摘 要: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感训练,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89-01
李海林先生指出:“语感及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界最近20年来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它标志着20世纪语文教学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21世纪语文教学的开始。”早在上世纪3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在《文心语汇与语感》中提出:“语感是对词汇的感觉力”。并倡导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感训练,他认为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种语文能力的心理学表达不是别的,就是语感。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具有对言语作品的警醒的耳朵,从而产生对言语作品的敏锐感受力,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就会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一、在生活积累语感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优越的母语环境,让学生广泛接触并积累语言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习得中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理解语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多听、多阅读。广泛阅读更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有时不必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符号代码,而利用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览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作品实质。跳读、翻读、猜读、倒读等往往是预见、猜测、期待的外在表现,可以活跃主体的直觉思维。有了速读做基础,广览也就好办了。广泛浏览,转益多师,能拓展阅读范围,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其感知对象,增加其词汇、句式的储备,丰厚其语感图式。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
二、在听说中训练语感
听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所获得的知识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3%来自嗅觉,2%来自味觉。”听、读是基础,是关键。听,范围有限;读,其实也就是读给自己听,才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言为心声,阅读不是单向输入,而是心灵的对话和交融。平日许多零星、散乱的生活体验,并不自觉,但在阅读中往往会被文本的言语所唤醒,进而燃烧起来,把人带进一个全新的精神境界的。诵读须口、耳、眼、心并用,通过反复诵读,逐步感受语言内涵和文章蕴味,领会其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妙,充分发挥“五官”的感觉功能来体会语言优美。训练时首先要大声地诵读。要“字字响亮”,要“多诵遍数” 。记得刘国正先生回忆他的语文老师善于用吟诵的方法时说:先生很少讲,但“喜欢吟诵,吟到得意处,音节铿锵、声震瓦屋。我也跟着吟诵,跟着铿锵,许多诗篇的妙,是在跟着吟诵中体会到的。”可见,吟诵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学生在一读一听中,便可直接迅速地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
其次,要求学生注意声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语气的缓急。要让学生再现作者的语调和语气。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读这些句子时,要语调高昂,语速稍快,重音突出,语音轻柔,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春的赞美和那种催人奋进、积极进取的精神。
总之,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间对语言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和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三、在联想中加深语感
言语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或语表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意或语外之意的高情远韵和“可解不可解”之意,他们的语感才是最敏锐、最深切的。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想象与联想,对于这种最敏锐、最深切的语感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中“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如果只停留在字面上,就会觉得平淡无奇,只不是诗人故地重游剑桥大学离开时的情形,但是只要我们想象作者当时故地重游时的情形,同时“体验”诗人当时的心情,就能体会到作者对故地眷恋珍惜、而又略带忧郁的情怀,在这同时也领略到徐志摩那种至真至纯的个性,那种唯美主义者的情丝。
四、在教学中强化语感
1、课文教读中训练语感的分析能力。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内容,每一篇优秀的文章都值得我们去挖掘体味。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揣摸文章的重点词语和关键语句,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中排字的使用,通过认真揣摸之后才能提出来他寒酸而又不屑的神气。其次要深切体味语境、品味语言、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语感,如《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的动作描写,“蹒跚”说明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用两手、用两脚”说明行动艰难;“努力”表示父亲竭力克服艰难,从中可以深深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此外还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等形式扩展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2、写作的训练运用是培养语感的着眼点。培养语感是为了更好的写作,同时,不断地写作也能转化语感,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写作方式来培养语感,如抄写、仿写、改写、语句的积累、日记等形式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抄写篇章能使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增强鉴别能力;仿写能提高写作技巧和语言的应用能力;改写能锻炼想象思维,拓展思路;日记等形式能让我们在写作积累中形成主观的语感意识。
总而言之,语感的培养需要一个严格的训练过程,除以上几种外,还有许多的方法和途径,无论哪种,都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希望语文老师多借助种种的手段去唤醒学生的耳朵,引发学生敏锐的感悟力,那么语文的春天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