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敏
摘 要: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使他们成为具有数学素养的合格社会劳动者,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课的材料,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关键词:教学;分析;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08-01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使他们成为具有数学素养的合格社会劳动者,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我们的学生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读死书、死读书。学习目的不明确,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不到实践中去,根本谈不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去年春天我们班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到公园去划船。租船的方式有两种:大船每只能坐8人,每小时12元,小船每只只能坐6人,每小时1O元,咱们班共有54名学生,不妨你当一次生活委员,计划一下同学们怎样乘坐最省钱。大家分组讨论,很快计算出,大船一小时每人需1.5元,小船每人每小时1.7元,乘大船便宜,54÷8=6(条)…6(人)但是剩下6人,若乘大船花1.2元,就不便宜了,必须再租一条小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
二、要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达成的,而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发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对教学而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是要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中去,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操作、积极思维,主动去了解、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尽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把原来的只为学而学的学习方法,改为学用结合,以学促用,转化为技能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以后,我就带领学生去县城西关的花园小区,因花园小区楼前的长方形空地想在正中间建一圆形花坛。我让学生自愿结组,进行实地操作,当一次设计师,为施工队设计一份图纸。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组组都能画出比较理想的图纸。这样经过探讨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巩固了已学比例尺的知识,既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又使学生初步体验了学好数学对社会生活所起的作用。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思维方式很少自然涌现,它主要取决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新的理论知识之后,应有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应对周围事物,经常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有与教学理论有关的实际问题,应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实地“演习”。在教学正反比例应用题之后,我们学校正在铺四楼微机室地面,我及时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亲自动手,测量每块方砖的边长及微机室的长与宽,并问学生应用多少砖块?学生们均能准确应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知识,计算出方砖的块数。然后我又问如果改用长为14厘米,宽为9厘米的长方形砖铺这一房间,能用我们所学知识解决吗?学生们马上意识到应用房间的总面积一定,块数与每块方砖的面积成反比例这一知识,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使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我又引导学生,如果用这样的方砖铺上咱们的教室,能用多少砖块?学生们议论纷纷,很快又应用每块方砖的面积一定,房间的总面积与所需块数成正比例这一知识找到问题的答案。然后我带领学生走回教室,看课本(12册)120页第七题,学生们经过审题,联系实际问题,很快知道了“解第一问哪个条件是多余的,要应用哪些条件;解第二问,要用哪些条件,哪是多余的条件。”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题意,化难为易,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巩固了所学知识。
六、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课的材料,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数学材料具备情、新、异、奇四个特点,而情、新、异、奇是数学活动课材料的灵魂。情,即材料适合儿童活动的特点。生动有趣的数学材料,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新,即材料构思独特富有新意,有意渗透数学教学方法。异,即创造。这些材料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创造性。奇,数学材料都蕴含着奇怪、奇特、奇妙的数学现象、数学规律,一旦被儿童发觉,就会引起儿童惊奇、惊讶和兴奋,要去追问“为什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我在教学了圆柱体的体积之后,将数学材料(同样长的四根铁丝)发给按优差搭配结成的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用四根铁丝折成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计算它们的面积。看来非常简单的数学游戏,它包含了好多的数学知识。折正方形必须先测铁丝总长,计算出边长,才能折成正方形;折长方形必须先计算长和宽;折三角形必须考虑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一原理才能折成。在计算面积时,圆形必须知道周长才能计算面积,既应用了周长公式,又应用了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必须测量出三角形的底和这一底边的高等,当面积计算完以后,又使学生感悟出周长相等时,圆面积最大。在此基础上,我又出一题,小明的爸爸想砌一粮仓,同样的高度,我们应砌一什么形体的粮仓,学生们积极投入热烈的讨论之中,且想出比较理想的答案: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同样高度时,面积大的体积大,应建一圆柱体形的粮食。这样看似简单的数学材料,能够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交流、探讨,悟出好多的数学原理。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操作能力,同时体现出师生互助的社会性、群体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始终贯穿着“学以致用”指导思想,努力做到课堂教学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其技能的过程,使每个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成为社会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