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的旅游产业转型与高校人才培养策略①

2016-01-28 11:10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汪亮
中国商论 2016年30期
关键词:供给旅游企业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汪亮

供给侧改革下的旅游产业转型与高校人才培养策略①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汪亮

新常态下,旅游产业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处于供给侧转型的困境。旅游产业供给 侧改革,需要政府科学调控引导,行业协会独立运行,企业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作为旅游人才与服务的供给方,高职院校应主动服务于产业发展与企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供给高规格、应用型人才,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供给侧改革 旅游产业转型 人才培养

2015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多年来抓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到现在重视供给侧的劳动力、资本、产品、创新等要素,可谓是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重要举措。

可以预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2016年乃至整个“十三五”(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时间从2016年~2020年)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如何围绕供给侧改革这个大局,推动旅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如何调整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供给高规格、应用型人才?这是摆在政府、行业、企业和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新常态”下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征及供给侧困境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一个“新常态”发展时期,经济高速增长乏力,需要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旅游产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调整结构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2015年,我国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13万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42万亿元、国际旅游收入1136.5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比重为4.88%;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8%,超过教育、银行、汽车产业;旅游直接就业2798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旅游产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带动了一大批关联产业发展,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特征。

1.1 旅游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多元投资格局形成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5年全国旅游业投资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10072亿元,同比增长42%,比第三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32个百分点。从投资来源看,民间投资快速增长,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5779亿元,占全部旅游投资的57.4%,投资热点从传统制造业、房地产业向现代旅游业转变。从投资类型看,景区类实际完成投资达到6046亿元,占全部旅游投资的60%,其中新业态投资实现高速增长。从投资领域看,乡村旅游投资增速最快,实际完成投资2612亿元,同比增长60%,投资内容从单一产品建设向乡村度假酒店、历史文化村落、养生休闲山庄、旅游风情小镇等多类型、多业态乡村度假产品拓展。旅游投资项目中,大型综合类项目所占比重最大,实际完成投资3576亿元,占总投资的35.5%,其中,温泉养生、山水度假、体育运动、特色街区、商贸购物等休闲度假综合体项目成为各类资本追逐的热点。

1.2 三大旅游市场增速“两快一慢”,逐渐分化

2015年,受国际、国内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多重影响,三大旅游市场消费规模差异较为显著,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企稳回升,出境旅游市场增速放缓。2015年,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17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同期增长9.0%,人均出游花费893.16美元;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1%,人均出游花费848.13美元;国内旅游人数40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5%,持续走高,但人均出游花费仅为857元人民币。三大旅游市场增速“两快一慢”的特征明显。同时,人均出境旅游花费继续超过入境,远远高于国内旅游,体现我国公民的国内旅游消费仍不能得到充分释放。

1.3 传统行业发展受困,并购重组不断

受“八项规定”等相关政策及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影响,近年来饭店行业发展全面受挫。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星级饭店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实缴税金等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所幸到了2015年除利润总额仍为负数外,营业收入和实缴税金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出现了企稳趋势。旅行社行业也不容乐观,受在线旅游迅猛发展的冲击,旅行社“小、弱、散、差”的市场困境进一步凸显,2015年由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游人数占出游总人数的3.4%,组织的入境游客占出游总人数的10.58%,出境游客占出游总人数的36.3%,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比重均比上年有所下降。面对这一现状,无论饭店抑或旅行社纷纷谋求资本运作开展并购重组,如锦江酒店集团收购铂涛集团、众信旅游控股北京周游天下国旅等屡见不鲜。

1.4 新业态层出不穷,产品复合发展

2015年1月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在现有“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基础上,拓展出以旅游目的为标准的“商、养、学、闲、情、奇”新的旅游六要素,标志着养生、研学、休闲、探奇等旅游新业态正式进入国家战略的视野。随着旅游业的不断转型升级,传统要素业态依然存在,多样化的新要素新业态不断生长,今后还会拓展出更多更新的旅游发展要素。随着交通日益发达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自驾旅游、邮轮旅游、房车旅游、低空飞行等发展迅猛;将传统业态功能升级为新生活方式的乡村度假、养生保健、户外探险等,注重旅游的体验与互动;在传统业态模式中注入新理念的主题酒店、精品酒店、特色民宿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

1.5 在线旅游持续升温,跨界融合渐成常态

2014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已高达3077.9亿元,同比增长38.9%,在线渗透率达9.2%,较上年增长1.7个百分点,在线旅游市场规模和份额不断增加。其中在线度假市场交易规模为448.8亿元,同比增长48.1%,给传统旅行社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线酒店市场规模达632.5亿元,同比增长28.0%,继续挤压本就不高的饭店利润。此外,大数据管理手段、互联网营销模式、个性化服务方式层出不穷,促进了线上、线下企业深度竞合的O2O模式的发展,推动新兴旅游企业和传统旅游企业的整合。与此同时,大型非旅游集团加速进军旅游业,跨行业投资态势明显,仅2015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投资旅游业累计超过160亿元。此外,万达集团计划投资商贸和文旅项目资金将超过7000亿元,京东5亿美元领投途牛旅游网,成为跨界旅游企业的新势力。

虽然,旅游产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也日益增加,但存在且尤其在供给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产业结构发展失衡,资源有待整合。无论政府或企业,都习惯性注重“吃住行”三个消费环节发展,对“游购娱”消费环节重视不够,度假产品乏善可陈、旅游商品千篇一律,休闲娱乐项目单调乏味;饭店业缺少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旅行社集中化程度低,景区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对温泉旅游、滑雪旅游、山地旅游、生态旅游等新业态需求重视不高,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二是一些地方政府追求重大项目,对投资引导不够。一方面是高星级饭店房价持续走低,大型主题公园同质化情况严重;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仍然热衷于引进高档饭店、大型投资项目,而对特色民宿、乡村旅游及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扶植不足。三是行业协会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多年来旅游协会一直“隶属”于旅游主管部门,与政府趋同性强,对企业培训、产业协同发展等缺少创新思维和有力举措。四是传统旅游企业对新技术运用不足,产品创新乏力。一方面在线旅游企业攻城略地,频频进入饭店、票务预订、度假旅游等领域,渗透率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不少传统饭店、旅行社及景区对新技术反应迟缓,互联网化发展速度较慢,对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有限,不能满足度假游客所需的旅游产品。五是旅游管理及服务人才匮乏,校企合作不够紧密。一方面旅游企业对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十分渴求;另一方面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规格有待提高,培养模式亟待创新,校企合作互动性亟需加强。

2 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策略

在全国旅游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旅游产业将发挥重要作用。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应当按照后工业化的视角,挖掘前工业化的资源,创造超工业化的产品,对应变化中的市场。需要政府科学引导、协会整合各方资源,企业提供优质供给,扩大有效供给。

2.1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供给引导

各级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变,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强化服务职能,提供服务效率,为旅游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便捷化的公共服务。要强化投资引导,合理配置和引导各类资金流向,在做好基础设施服务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旅游产业促进基金等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旅游业;对企业的各类投资,应帮助其进行风险评估、给予合理建议,防止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旅游主管部门应改进管理体制,加强对旅游供给的调控能力。当前,国家旅游局正通过创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以点带面推进旅游供给的提质增效。前者旨在推进市县政府的旅游产业改革,通过用地、资金、人才等供给侧的政策支持,实现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发展,提升县市层面旅游综合供给水平;后者则力图树立“全域旅游”的标杆,推广全域旅游的新理念,以促进试点区旅游从业人数、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旅游产品等指标的全面提升。地方各级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也应效仿国家旅游局,推出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举措。

2.2 发挥桥梁作用,扩大有效供给

行业协会是联结政府和企业的重要桥梁纽带,根据2015年中办、国办制定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要求,行业协会将与行政机关脱钩,实现职能、人事、财务等方面的独立。旅游协会作为行业协会的组成部分,正在为独立运行积极准备,并将在旅游供给侧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积极承接旅游主管部门委托的购买服务,帮助政府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同时发挥旅游协会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将企业的发展建议与诉求及时向政府反映,并通过参与立法、政府规划、公共政策、行业标准的制订,为旅游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进行内部组织结构改革,探索“二级分会+专业委员会”的组织模式,扩展行业协会的覆盖面,并针对自驾车、房车营地、徒步旅行等新业态,以及在线旅游企业、度假租赁行业的快速发展,适时成立新业态旅游分会等,使协会真正代表不同业态企业的利益。三是立足于旅游要素提供有效供给。旅游协会应发挥其资源与智库的优势,联合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针对“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以及新业态发展的需要,帮助企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针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联合高校共同培训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帮助企业提高人才规格与技术运用水平。

2.3 从旅游供应链入手进行产业整合

为了促进旅游产业扩大有效供给,加强优质供给,形成完善的供给体系,应当着重从旅游供应链入手,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重组。通过旅游供应商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品创新,通过经营商与代理商推动并购重组、销售渠道整合,以实现旅游供应链资源的上下融通,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

(1)掌握新技术,注重产品升级与创新。作为旅游产品供应商,饭店企业应借助智能手表、谷歌眼镜及VR技术等,进行预订、支付和实景导航;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感知手机虚拟钥匙,进行入住、离店服务;通过智能终端,控制窗帘、空调、沐浴,调节灯光、声音、温湿度等各项指标。以“国中青”为首的传统旅行社,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及OTA反馈的各种信息,对游客的偏好与满意度进行比对分析。一方面做精做细旅游市场,力推邮轮、包机、私人订制、高端出境等个性化产品;另一方面面向乡村、生态、房车旅游等新业态,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开发更具吸引力更加灵活的度假产品。景区则应在不断加强智慧景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紧跟移动互联的步伐,运用消费授信、扫码入园、线路规划、微信(支付宝)支付等手机应用技术,促进景区产品的多样化、消费的便捷化。

(2)鼓励并购重组,推动产业资源整合。从供应链角度看,产业整合主要分为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两个维度。纵向整合是指不同层次组织间的整合,即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如港中旅控股乌镇与山水系列酒店,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控制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开发能力,应在降低风险的基础上予以合理引导。横向整合是指供应链中同一类型企业间的整合,如首旅集团控股如家酒店,能够促进生产、采购成本降低,扩大旅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应当支持国内大型旅游集团通过纵向、横向两个维度收购国内企业并进军海外,以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本土旅游集团和品牌。

(3)加快O2O步伐,突破销售渠道边界。面对当前客源由线下迅速转向线上这一形势,饭店、旅行社、景区等传统旅游企业,应大力加强与OTA的合作,形成稳定、良性的互利共赢机制。传统旅游企业要借助OTA拓展在线预订业务,通过网络促销发展线上会员;要加强与同一服务平台的多家OTA合作,避免对某一家企业过度依赖;要积极拓展与不同类型在线服务平台的合作,包括搜索类平台(去哪儿)、点评类平台(驴妈妈)、团购网站(美团网)及电商(天猫)等,从而达到集聚人气、增进互动、加强营销的效果。对在线旅游企业而言,则应根据旅游产业各个细分市场,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根据在线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丰富产品的类型,减少产品同质化现象;根据旅游预订方式的变革,优化提升产品和服务,通过市场细分和个性化服务来赢得差异化竞争优势;条件具备的OTA还可以适时布局线下企业,减少流通环节,控制服务质量。

3 旅游供给侧改革高职院校大有可为

面对供给侧改革下复杂多变的旅游市场,仅仅依靠政府、协会和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还不够,高校尤其是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人才供给最为“适销对路”的高职院校,应主动服务于产业发展与企业需求,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1 探索高校办学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要帮助企业顺应旅游供给侧改革发展趋势,高职院校首先应立足自身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服务产业与企业的能力。要改变高校尤其是公办高职院校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组建由政府、协会、企业、高校共同参与的理事会或董事会,凡涉及到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重要事项,必须提请理事会或董事会审议,以建立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实现开放办学。其次,要成立由高校或龙头企业牵头的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吸引旅游协会、优质旅游企业、旅游中高职院校加盟,在中职—高职—本科衔接教育、企业培训、双师队伍建设、校企协同创新等方面展开积极的合作,促进旅游产业链与职业教育链有机融合。最后,大胆探索高职院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民办院校可借鉴江苏紫琅学院的案例,吸引国有资本注资,并以此作为学校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公办院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根据学校自身实际借鉴三类高校的经验开展:一是学校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借鉴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模式,不断吸引优质民企投资入股,增强办学实力与活力;二是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与企业共同举办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成立由校企共同参与的二级学院董事会或理事会,双方结成股权合作关系,开展联合招生、共同育人;三是以苏州工艺美术学院为代表,该校几乎在每个系部都设有工作室,其中传统雕刻工作室与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均拥有国家级大师,是名副其实的大师工作室,可在此基础上以大师的技艺转化为股权进行混合所有制的探索。

3.2 科学设置专业,对接产业需求

高职院校要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促进人才供应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2015年11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将“旅游大类”分为三类12个专业,与修订前相比,合并了涉外旅游、邮轮服务与管理等9个专业,取消了旅游传媒专业。《目录》修订说明指出,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由此可知《目录》所对应的旅游产业仅包含了旅游、餐饮、会展三个行业,非但没有体现旅游新业态的发展,甚至连旅游业三大支柱(旅游、交通客运和住宿)及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都未能完全体现,这给旅游专业设置带来了困扰。以交通客运对应的专业为例,不少高校设置了空中乘务专业与邮轮服务与管理专业,但如今邮轮服务与管理被合并,与高铁交通相对应的“高铁乘务管理”专业迟迟未能出现。依笔者所见,首先应将交通客运中涉及服务环节的专业并入旅游大类,专门设置旅游交通类,并涵盖航空、高铁、水运等几大领域;其次,应将酒店管理专业从旅游类中独立出来,以对应住宿行业;最后,应针对旅游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设立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新专业,加强市场急需的“互联网+”、“旅游+”课程开发与建设。

3.3 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供给高质对口人才

劳动力是供给侧的四大要素之一,除了增加劳动力数量供给,提高劳动者素质也是劳动力要素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近年来,高校旅游专业在校生人数不断减少,从2013年的55.53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51.65万人,降幅接近10%,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缺口不断扩大,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2014年~2015年,教育部、人社部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两份文件都指出要适应学生就业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新机制,从学校和企业两个维度为学徒制的试点提供了动力,充分调动了校企双方的积极性。从学校层面看,高校是旅游从业人员的供给方,只有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才能为企业有效供给旅游产品创造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应抓住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两个关键环节:首先要改革现有招生制度,做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高校可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从合作企业员工中招收学徒,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要签订好学徒与企业的劳动合同、学校与企业的培养合同,让旅游专业学生从进校之初就具备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其次要以职业资格标准、岗位技能需求为切入点,构建“课岗、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旅游类专业课程体系应基于学徒工作岗位,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切入点,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初步确定专业教学内容;在行业专家与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参照国家、旅游行业的相关标准,按照企业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形成涵盖职业素质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包括行业通用岗位需求课程和岗位基础能力课程)、岗位职业技能课程(根据岗位工作任务与流程设计)、个人发展需求课程(因个人兴趣选修课程)不同模块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3.4 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培养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人才

高职院校要和旅游企业建立校企互聘共培机制,形成双导师团队。“互聘”指学校与企业相互聘用对方的骨干教师与业务能手,为双方服务;“共培”是学校与企业根据双导师队伍服务工作的需要,共同培养被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学校可设立企业教师工作站,实施“一师一企”制度(即一至三名教师入驻一个企业),组织同专业教师赴对应旅游企业定期挂职锻炼,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并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与员工培训等服务。与之相对应,企业派出师傅进驻校园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任务,对管理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超的“能工巧匠”,学校可聘任其为兼职专业负责人或兼职教授,与校内教师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职业素质课程由学校导师集中讲授,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以学校导师为主,校企双导师共同完成;岗位职业技能课程由企业师傅以师带徒传授为主,学校导师辅助答疑为辅;个人发展需求课程由学徒自由选择,主要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此外,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借助校办企业打造“双师合一”的新型导师队伍。如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正尝试将酒店管理学院打造成现代学徒制特色学院,已委派五名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入驻独立运营的教学酒店担任总经理、部门经理等管理职位,实施“双岗双职双薪”的激励政策,老师们在参与酒店管理的同时开展课堂教学,兼具学校导师与企业师傅双重身份,通过教师在学校——酒店的双向岗位流动、职务互换,实现由教师向师傅,师傅向教练,教练向导师的能力转变。

3.5 助力企业经营管理,实现服务有效供给

旅游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对企业员工素质、服务水平、产品创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旅游企业的人才供给方,高职院校应帮助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针对企业用工不足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紧缺的问题,应主要从人才输出与企业培训、定制化服务三方面入手:一是根据企业需求,每年提供稳定的毕业生与实习生,以解企业燃眉之急;二是通过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帮助企业实现“招工即招生”,通过工学交替、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模式,为企业新招用人员和新转岗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帮助员工提高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有条件的高校还应为合格学员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或毕业证书;三是为企业开展各种定制化服务。首先,根据企业加强管理、提升能力、改进服务等不同需求,精心设计培训课程,组织以校内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培训团队,为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与研讨。其次,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优势,组织力量为企业进行需求调研、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服务,在实现学校科技成果转换的同时帮助企业创新发展。最后,有条件的高校还可利用校属管理公司、规划公司等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建议咨询,甚至进行输出管理,帮助企业解决转型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综上所述,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不能单靠政府、协会或企业一己之力,应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与服务供给的作用,整合政、行、校、企四方资源,形成完善的供给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1] 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EB/OL].http://news.xinhuanet. com/world/2015-12/16/c_1117481089.htm,2015-12-21.

[2] 国家旅游局发布《2015年旅游投资报告》[EB/OL]. http:// www.gov.cn/xinwen/2016-05/17/content_5074067. htm,2016-05-17.

[3] 2015年及“十二五”旅游业 发展目标完成情况[EB/OL]. http://www.ctaweb.org/html/2016-1/2016-1-27-9-46-94655.html,2016-01-27.

[4]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EB/OL]. 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953/ moe_722/201511/t20151105_217877.html,2015-10-28.

[5] 魏小安.从供给侧改革看产业结构调整[N].中国旅游报,2015-12-28.

[6] 王德刚.旅游行业协会改革要找准定位[N].中国旅游报,2015-11-30.

[7] 中国旅游研究院.2015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

[8] 贾文胜.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同体办学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4(36).

[9] 陈嵩,韩保磊.关于“现代学徒制”与“新型学徒制”的比较[J].职教论坛,2015(28).

[10] 王寿斌,刘慧平.混合所有制:高职改革“市场化”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5(4).

F243

A

2096-0298(2016)10(c)-181-05

①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证研究—以旅游高职院校为例”(2015SJB335);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科研创新团队“酒店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团队”。

汪亮(1981-),男,安徽铜陵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讲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供给旅游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旅游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