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仵 倚 章新友 李 政 齐城成 周小玲
从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谈中医的自信※
● 仵 倚 章新友▲李 政 齐城成 周小玲
屠呦呦作为中医药界的代表人物,于2015年10月5日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医人”欢呼雀跃,信心倍增。但在兴奋之余,笔者对中医的自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讨,旨在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中医的自信。
屠呦呦 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自信 中医药
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与信赖,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中医药是我国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一株奇葩,为中华民族的延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令人遗憾的是近两百年来随着西方医学涌入中国,既有对中医临床效果的质疑,还有对中医药深奥文化的不自信,这种局面对中医学子来说都会造成困惑与迷茫。虽然近几十年来全国中医药院校培养了大批的中医药学子,但仍然存在中医药行业后继乏人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与中医的不自信密切相关。为此笔者认为应当对中医的自信进行反思。
2015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教授获奖,实现了中国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这无疑让“中医人”欢呼雀跃,信心倍增。然而,诺贝尔奖委员会委员汉斯先生在回答记者提问“这是不是你们第一次把奖项颁给传统医学”时却说“我们不是把奖项颁给了传统医学,而是把奖项颁给了受传统医学启发而创造出新药的研究者们”。这让笔者在兴奋之余,面对如今的中医行业现状,对中医的自信不免也多了些思考。在西方医学没有涌入中国之前,是中医中药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保驾护航。尤其是在唐朝,中国是世界向往的中心,无论经济还是文化等都是各国学习的榜样。与此同时,中医的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两百多年来,其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迅速成为中国的主流医学之一。或许我们可以说是西方医学的传入为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但我们更应该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医药的命途多舛,也许我们应该从鸦片战争屈辱的两百多年的历史说起。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妄自尊大,不愿意接受外来文明,更加排斥西方的科学技术,“闭关锁国”也改变不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命运。当“西学东渐”的思潮打开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时,中医药即迎来了西方医学的挑战。来华的传教士把基督教带到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医药学,西方医学以其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在中国大受欢迎并被广为传播。中医学和西方医学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意识的碰撞及中西医不同的诊疗思路导致了中医学面临了严峻挑战。从1879年清末学者俞樾发表的《废医存药》到2006年中南大学张功耀教授发表“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再到2011年方舟子发表中医是伪科学的激烈言辞[2],这又让新一轮的中医科学与否之争再掀波澜。中医自近代随国家命运风雨飘摇,中西医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术争鸣了,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上的碰撞了。中医药未来该怎么办,我们这些中医人又该何去何从。中医的存废之争一直不绝于耳。屠呦呦荣获诺贝尔是否是中医界的一针强心剂?我们中医人又该做些什么才能重拾“中医人”的自信?
笔者作为一名“中医人”,接触中医已经将近六年,却依然不敢独立看病,这是否从某些方面来说是缺乏中医自信的表现呢?现如今有的“中医人”“弃中学西”,有的中医院存在“名中实西”的运作模式,以及时不时传出的“废黜中医”的声音更让“中医人”惶恐。我们必须要深刻反思自我,重拾中医人的自信。
中医不仅是一种经验医学,也是一种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不同于现代医学的“还原论”,中医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相结合为特色的复杂性的经验医学。中医学博大精深,“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脏腑经络之曲折”(明代张介宾《类经·序》),几乎包罗了天地万象,可以说中医药文化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在西方医学没有涌入中国之前,是中医药让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数千年。由于中医传统理论的难以证伪性,中医科学化的道路荆棘丛生。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认为,中医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所界定的以客观、定量、精准为标准的科学,而是一种自然哲学[3]。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研究中医中药,却几乎没有在国际科学界与学术界得到认可。作为药品,到目前为止在美国FDA注册的中药药品数量仍然很少。樊代明院士曾经说过,医学不是为科学服务的。中医的现代科学化=中医的西化=中医的毁灭化[4],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去证明中医科学与否,而应该从中医的特色入手,以经验疗效入手,重拾中医人的自信。自信来源于临床疗效,石氏伤科继承人、上海市名中医石印玉教授曾说过“建议要有这么一支小小的队伍,强调用传统的诊疗技术,允许这些医师不掌握心电图,但不能不掌握以脉诊为主的中医诊疗技术”[5]。自信不是骄傲,更不是自卑,而是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这恰恰是自信的表现。承认中医传统的诊疗经验却有不足,认真而自信地去学一点西方医学的最新成果,既不要盲目推崇,也不要不屑一顾,这样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当代中医的价值,才能够建立起真正属于中医人自己的自信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疗效也是验证医学有用与否的唯一标准,而且争论中医科学与否本身就没有意义。所谓的中医要科学化更多的来源于对中医的不了解和中医人的不自信,用西医的理论来解释中医,其方法学本身就是错误的。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并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已不断被世界各国所认识和重视[6],新的科学成果和尖端科技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给医学带来了巨大的进步,现代医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革命息息相关,17世纪以来,各种医疗技术无一不是伴随着各个学科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在诊断医学方面,自X线的发现并开始应用于医学领域,以及后来的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摄影的发展,为分辨各种密度相近的软组织提供了可能。超声波和核磁共振技术在医学上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断效果。在治疗方面,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使“人造器官”成为可能,许多临床新药和治疗手段使各种医学难题迎刃而解。在基础医学研究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而医学的发展的也相得益彰,其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绘制与测序的完成,为了解人类全部的生理病理状况提供了依据,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明了人体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医的诊疗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中医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拓展。如:红外线技术在中医领域的运用,能将人体经络走向直观化、可视化;四诊合参仪的发明及其中医临床应用,将中医传统的诊疗效率大大提升。信息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尤其是互联网+中医药大数据,为继承和深度挖掘中医药信息资源提供了技术平台,亦为中医药理论的创新提供了信息支撑,这些中药医药研究新成果必将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综上所述,不能说西医就是科学的,实践证明,随着医疗技术的深入发展,很多医疗方法也被证实是错误的。中医也不等于迷信,中医的诊疗尤具浓厚的传统诊疗特色,其遵循天人相应等自然规律,不能因为解释不了就说中医不科学,这是愚昧的表现。中医的形成过程是古人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与人体生命现象融合在一起的过程,中医传统理论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们所预见的控制论、系统论的科学观,或者说是哲学观[7]。中医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上培育的一株锦绣奇葩,其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如道法自然、阴平阳秘等中医理念,与我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中医镌刻着我国的民族烙印,同时又是一门正在走向世界的医疗体系,它兼具传统与现代的特色,有其特有的复杂理论体系,而且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反复实践证明了其独特价值和功效。传统医学与西医学具有互补关系,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曾经说过“中医药学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我们应该为中华民族拥有这份宝贵的优秀遗产而自豪[8]。西医自有其发展模式,中医也有中医的特色,二者本身就是不同的医疗体系,不能将它们生硬的结合,更不可相互替代。疗效才是检验医学的唯一标准,因此,无所谓对错,无所谓中西,只要能为病人解除痛苦,能够助人类健康之完美,就能被人们认可。毛主席就曾经说过“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库,要认真地挖掘”、“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我们中医人也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自信。
[1]王文峰.论大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养[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1-84.
[2]佚 名.中医存废的百年纷争[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8):56-57.
[3]余振苏,倪志勇.人体复杂系统科学探索[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72.
[4]张其成.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科学化?[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15(1):8-10.
[5]张婷婷,张建中.对中医的自信以临床疗效为基础[N].上海中医药报,2007-06-22(3).
[6]钟丹妮.浅谈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医学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新科技紧密结合促进新生儿学的发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S1:74-75.
[7]王卫真,程绍民.对中医存废讨论的一点思考[J].医学与哲学(A),2012,01:67-68.
[8]周仲瑛.谈中医治学与成才之路——走出困惑,自信自强[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187-190.
江西中医药大学资助项目(No.2014ZR008)
▲通讯作者 章新友,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信息管理研究。E -mail: xinyouzhang@163.com.
江西中医药大学(3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