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与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2016-01-28 21:48崔秀慧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2期

崔秀慧

摘 要:阅读是一种由理智作导向的复杂的心智活动。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阅读的基本规律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的过程中,精心设疑置问,让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深入细致地思忖文章的各部分内容,又以此加深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促使学生在复杂的阅读中受到相应的思维训练,沿着理解——探索——发挥的方向逐步登上智力发展的高峰。阅读是一种技能——生存和发展技能;阅读是一种需求——精神需求;阅读是一种动力——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关键词:创新;阅读;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24-02

歌德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教会学生用两只眼读书,一只眼看纸面上的话,一只眼看纸的背后。”怎样才能看到纸的背后呢?靠的就是思维。可见,阅读是一种由理智作导向的复杂的心智活动。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阅读的基本规律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的过程中,精心设疑置问,让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深入细致地思忖文章的各部分内容,又以此加深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促使学生在复杂的阅读中受到相应的思维训练,沿着理解——探索——发挥的方向逐步登上智力发展的高峰。

阅读是一种技能——生存和发展技能;阅读是一种需求——精神需求;阅读是一种动力——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能使人陶冶性情,获得人生的智慧和美感,可以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能使学生了解生活的意义,创造愉悦的心境,寻找到精神的寄托,获得广博的知识。

一、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阅读者

就阅读的心理因素及实践情况看,阅读是一个始终充满着积极的活动。所以,让学生在阅读前提出问题,并在阅读中解答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阅读者。这些问题大致包括:作品概括说明的是什么?作品详细说明的是什么?作品的内容是否正确?作品的价值是什么?你是否认为它更重要?此外,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运用技巧作记号:如在关键词语下划线、标星号、写问题、加详注、写提纲等。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过去20年出现的知识信息量的总量,等于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知识信息的总和。由于社会的发展,信息量的急剧膨胀,现代人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每3~5年一个人的知识就会有二分之一变陈旧了。

二、训练学生用最短的时间领会阅读段落的精髓,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能力规定学生阅读若干段落,阅读时不要被其中某些细节所干扰,不要来回反复地读,而能从多种陈述中迅速选择出中心答案。这样坚持一段时间,能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基本思维能力。

三、结合课文知识点,巧设能引起思维发散的问题,扩大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为问题能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对学生进行多思维提问,即提出具有多指向、多结果问题,使学生心理过程朝着不同方向进行,避免思维的程式化。如学习《荔枝蜜》一课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本文为什么结尾写了‘梦里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这样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不限于教师的讲授,进行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的说:“偌梦寓意,要像蜜蜂一样为人类多做贡献。”有的说:“羡慕奉献精神。”有的说:“蜜蜂体现了劳动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巧妙地引导和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进行思考,在寻求对问题多方面解答的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从不同角度给课文另换几个题目,按不同的线索给课文分段;改写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改变课文中的人称或叙述顺序;根据课文内容重新设计思路;不改变原文意思换上不同的说法等。

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思维的良好品质

为了培养学生勇于标新立异、锐意开拓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如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可提出这个问题:在剥削制度下,穷人无法摆脱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设计小女孩擦燃整把火柴,跟她死去的祖母一起飞向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的结局呢?

就《红楼梦》中的两处“风骚”而言,揣摩上下文语言,都是极言贾府中人物的容貌美丽、穿着气派豪华。因此,这个“风骚”一词是基本义,在文中均指姿容美丽,而非指态度放荡轻佻。

又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最后两段: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去补救的。母亲……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这两段文字中加横线的“离我而去”在本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它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离我而去”是一个短语,如果单从字面上看是离开我的意思,但是这样理解显然是错误的,理解这个短语离不开对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理解,如果看一下最后一段“愿母亲在地下安息……”,我们就很清楚,这里加横线的“离我而去”在文中的意思是去世,表达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五、设置探索性的疑难,促使学生思维深化

阅读是因文悟道,有独特的“刺激——反应”机制的,对语义的反应是建立在图形文字对视觉的形象刺激基础上的。作者是反向通过这种一个个图形而发的联想,串连起来就形成了流动的卡通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而(下转第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