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仕禄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读—导—练”三段式特色教学模式中“读”、“导”、“练”三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灵活机动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使之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三段式教学 ;特色模式;内在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99-01
隆林民族中学建校十多年来,始终把学校发展放在第一位,始终以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立足的生命线,办学规模日渐壮大,办学实力日益增强,学校已在全市的教育舞台上显露锋芒。
教学质量一直以来是衡量一所学校的最主要标尺,可以说是学校发展的命根子。因此,我们学校自建校之日起,就把目光投向了创建名校的宏伟目标,尤其是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探索特色教学模式使之促进课堂教学等方面下了许多功夫,花费了很大力气。多年来一直苦苦追寻和探索,采取了“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并大力推行年级学科小组集体备课,高效课堂教学竞赛等措施。经过十年的积淀、实践、提炼、优化、整合。最终,一个既代表绝大多数老师意愿,又比较切合学校实际的特色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它就是“读—导—练”三段式特色课堂教学模式。这是隆林民族中学十多年来发展的重大成果,更是民中人智慧的结晶。
一、“读—导—练”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在联系
“读—导—练”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最具民中特色的教学模式,它体现了人们认知事物的科学规律,适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笔者认为它更适用于语文学科教学,因为语文教学历来强调“读”的功能,“读”是前提,更是根本。只有爱读、会读、懂读,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导”是教师的作用,既导“读”又导“练”。只有“导”得好,学生才知道读什么,怎样读;也只有“导”得好,学生才会练,练出好效果。“练”是学生的行为,它既是“读”的继续,又是“读”的结果。“练”是消化和巩固已学知识,也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环节。这就是“读—导—练”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共依共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运用于教学实践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安排,科学设计,把握分寸。否则会出现脱节,或者头重脚轻,或者顾此失彼,从而造成功亏一篑的后果。
二、“读—导—练”三段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
“读—导—练”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最具民中特色的教学模式,它体现了人们认知事物的科学规律,适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地灵活机动地运用“读—导—练”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呢?这就要求我们课前认真地备课和对课堂的精心设计。
首先是“读”的设计。读什么,怎样读,读多久,一定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并教给他们方法。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笔者是这样设计“读”的:第一遍要求学生速读,了解其大意,弄清文章结构思路;第二遍是在扫清字词障碍之后全班齐读,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读的核心在于要读懂文意,这就要求学生特别专注,真正把自己融入到文本里去,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达到与作者的强烈共鸣。“读”里面包含质疑,在“读”的过程中,对文中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或者对某些内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之处可以勾画圈点,以便在“导”的环节中向老师提出来,寻求解答。
其二是“导”的设计。这里的“导”是引导,诱导,探讨,释疑的意思。在“读”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回答学生读中存疑之处,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引伸拓展,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是以《背影》为例,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如何发挥“导”的作用呢?在“读”的环节里,学生已经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思路,也知道文章是紧扣“背影”来展开叙述的。但大多数学生未必能理解作者刻画“背影”的深刻含义。因为每个孩子对于父亲的背影实在是熟悉不过了,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不见得有什么特别之处呀。这时候老师就得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动脑筋,仔细想一想,作者如何把父亲的背影放到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进行刻画的?可以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快20岁的大男孩,面对一个年过半百,身体微胖,穿着长马褂且腿脚不便的人,往返穿过铁道,爬上爬下月台,艰难费劲地去为你买橘子。此时此刻,作为儿子的你站在原地看着父亲微驼的背影,难道你不觉得伤心难过而感到内疚吗?难道你还觉得自己聪明,埋怨父亲的唠叨迂腐吗?通过这样层层的诱导,学生终于读懂了“父亲的背影”。
第三是“练”的设计。《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纪实散文名篇,质朴生动,感人肺腑,实乃亲情教育的好教材。面对这样的名家名篇,到底让学生从中得到什么?这就要求老师敢于大胆的取舍,也许很多老师喜欢让学生写写生字,抄抄词语,或者来一点文学常识填空什么的。但笔者认为更应该从大语文的角度去探讨练的内容,文章中五次点到父亲的背影,四次描绘作者流眼泪,这就是文章最为精妙的地方。所以,我就让学生根据这些内容学习对对子。我出了个上联“五次刻画背影父爱子情深”,让学生对下联。这下可就热闹了,学生七嘴八舌,纷纷写了对句。毕竟是七年级的学生,虽然大家对的不尽如人意,但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讨论,也很好。最后我把对句“四处描写眼泪子感父大恩”板书出来,学生顿悟一般欢呼雀跃。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还结合父亲节,设计了一道综合性学习的练习让学生课后完成。①你对父亲印象最深的是什么?②在父亲节到来之际,你最想对父亲说点什么?③平时在家你为父亲做了些什么?希望通过这些训练,加深学生对父爱的理解,知道亲情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总之,“读—导—练”三段式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观念,它不是孤立存在的板块,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程式,它们之间共依共存,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相得益彰。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我们教师把握分寸,灵活机动地运用,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和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