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艺 (献县广播电视台 062253)
当前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陈 艺 (献县广播电视台 062253)
摘要:近年来,电视访谈类节目经过不断发展,成为了我国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纵观当前此类节目的现状,却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视访谈节目质量的提升。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从访谈节目的界定入手,对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探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进一步促进访谈类节目的发展。
关键词:电视访谈类节目;良莠不齐;质量;发展
电视访谈类节目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结合了起来,实现了人们长久以来对人本化传播的要求。正因如此,电视访谈类节目在我国电视节目中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深受大众喜爱。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访谈类节目的热情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加之很多访谈类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后续乏力,时常面临着节目形式老化、内容造假、嘉宾资源不足、主持人不专业等困境,急需寻找突破口。作为电视从业者,我们不得不思考,在全媒体时代,电视访谈类节目如何吸创新节目形态,吸引大众,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电视访谈类节目,其内容多是邀请嘉宾参与节目,利用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对话吸引观众。引入我国后,电视访谈类节目出现了很多新形式,既可以采用嘉宾群的方式对新闻突发事件进行讨论,又可以主持团队的形式访问一个嘉宾。本文所说的电视访谈类节目主要是指以电视为传播媒介,主持人以现场访谈的方式,与被访者、嘉宾和观众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的节目类型。
(一)形式僵化
当前,激烈的收视率竞争,使得电视节目呈现出病态化趋势。从整体看,电视访谈类节目数量巨大,但从细节上说形式太过僵化,模仿、抄袭现象严重。像《艺术人生》《超级访问》《非常静距离》《杨澜访谈录》《背后的故事》等,这些节目虽然各有特色,但基本的访谈思路和理念几乎完全一致,都是讲述明星成长经历及对人生的感悟。有时同一个嘉宾可能做客过这个节目也可能做客过另一个节目,他的故事也会重复谈论,不仅耗费了电视资源和观众的时间,而且影响了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二)内容造假
除了形式僵化,内容造假也是电视访谈类节目的通病。因为很多电视访谈类节目并不是直播,一般为录播或者直播状态的录播,每期节目的节奏、风格、框架都是事先预设好的。有时为了博人眼球,迎合观众的期待心理,编导、嘉宾、现场观众还会故意制造悬念,放弃真实的表达。试想,这样的内容怎么能够提高节目的质量?
(三)嘉宾不足
电视访谈类节目不能没有嘉宾,尤其是对于一档全新的访谈类节目而言,嘉宾的选择至关重要。但在当前的电视访谈类节目中,一直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刚刚推出时颇受欢迎,但时间不长,大众就对节目逐渐减低兴趣,有的甚至毫无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节目在初期常常会不遗余力地搜索符合当期话题的典型嘉宾做客,这些嘉宾往往有着强大的号召力,但之后便难以找到独具代表性的嘉宾了。久而久之,观众便对节目不再关注,这也直接导致收视率下降,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四)主持人能力不够
一个访谈类节目如果没有主持人,是无法录制的。虽然现在的访谈类节目中有很多优秀的主持人,他们将节目的效果做到了极致,但仍然有一些电视台尤其是地方电视台的主持人在个人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不足,他们并不懂得倾听,总是不分时机地打断嘉宾的话语,甚至急于抛出自己的观点而不给嘉宾说话的空间,更不懂得如何与现场观众互动,常常出现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纷纷就同一个话题争得面红耳赤的局面。可见,没有选对主持人,节目同样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一)形式创新
面对僵化的节目形式,如果不能推陈出新,勇于探索,势必会走向消亡。那么,对于访谈类节目而言,应该怎样做呢?首先,找准定位。每档访谈节目在初期就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确定观看的人群范围,然后根据受众的需求制定详细的节目策划方案。其次,独具一格。找准了节目的定位,就要在节目的形式上多下功夫,以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环节设置吸引观众。再次,注重细节。格伯纳的“培养理论”认为,受众在电视中看到的场景同生活中的场景有重合时,会大大提高教养的程度,即所谓“共鸣”。访谈类节目如果能够把握细节,从生活中的细节琐碎入手,便能轻松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提高表达张力。《鲁豫有约》中有一期节目是采访陈冲的。主持人鲁豫巧妙地以陈冲的儿时生活引入话题,最后引出正是从小就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成就了她后来的非凡人生。
(二)内容真实
事实上,访谈类节目之所以能够深受观众喜爱,原因就在于其的真实性。如果真实性不复存在,那么观众必然会毫不犹豫地中断收看,或更换其他频道。鉴于此,在访谈类节目的录制过程中,我们必须以真实作为准则,给观众展示真实的人和事,以真动人,以情感人。采取无彩排式现场录播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种方式下,主持人和嘉宾并没有进行提前排练,他们所有的对话和表现都是即时的,是真实的反应,从而使节目更加真实感人。
(三)选对嘉宾
作为访谈类节目的基本要素之一,嘉宾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节目的成败。我认为,在邀请嘉宾时,先要筛选适合本期话题的嘉宾人选,从中挑选出最具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嘉宾。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访谈节目侧重点不同,在选择嘉宾时同样要有所区别,决不能仅凭一条标准选择,这样做可以让观众更好地从嘉宾身上寻找到共同点或相似点,提升节目的号召力。比如,《鲁豫有约》这档节目之所以能从众多疲软的访谈类节目中冲脱出来,原因就在于其在面对嘉宾号召力下降的问题时,将嘉宾的来源进行放大,不再是仅限于艺术界人士,很多都是生活中来着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在这一特色的带动下,观众不再抱有猎奇心理,而是跟随主持人一起感受发现路上的点点滴滴。
(四)找准主持人
主持人在节目中贯穿全程,起着桥梁的作用。很多时候,人们总会将主持人与栏目联系在一起,如说起《鲁豫有约》就会想到瘦瘦的主持人陈鲁豫,说到《实话实说》就会想到一脸“坏笑”的主持人崔永元。所以,访谈类节目在主持人的选择上必须要慎重,要从栏目的定位、风格等方面去选择与之相吻合的主持人,与此同时还要考虑主持人的现场把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节目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朱军为例,他在主持《艺术人生》时就善于抓住嘉宾背后令人黯然伤神的故事,对故事进行追诉,从而使嘉宾和观众被浓厚的情绪感染,将演播室塑造成情绪的宣泄场所,抓住观众的心。
总体来说,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只要把形式、内容、嘉宾、主持人等几大方面协调好,再进行后期的包装,便能获得良好的节目效果。
参考文献:
[1]伏传凤,谢锐.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J].新闻知识,2007(8).
[2]姚喜双,郭龙生,邢欣.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现状与发展态势探讨[J].现代传播,2005(4).
[3]李荣归.如何加强电视节目的策划[J].新闻实践,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