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媛琼 (首都师范大学 100037)
浅析结构对少儿舞蹈创作的意义
彭媛琼 (首都师范大学 100037)
摘要:结构是舞蹈创作的重要精神环节,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整统一。少儿舞蹈作为舞蹈艺术的重要组组成部分,其创作风格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本文以当下少儿舞蹈创作的现状为出发点,重点分析了结构在少儿舞蹈创作中的意义,进而思考少儿舞蹈创新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少儿舞蹈;结构;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舞蹈艺术普及程度的提高,少儿舞蹈创作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在每年各大少儿舞蹈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下少儿舞蹈创作的内容题材是越来越丰富,舞蹈创作的风格手段也是越来越多元。
(一)成人化的创作模式
少儿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而舞蹈的呈现者却是儿童,当下少儿舞蹈创作,存在着照搬成人舞蹈创作模式的现象。首先,舞蹈的题材不贴近儿童生活,舞蹈内容并非孩子所能理解的。其次,舞蹈的形象塑造,缺乏童趣。没有孩子天真烂漫、纯真可爱的个性表达,少儿舞蹈变为了成人舞蹈的小儿版。最后,舞蹈动作编排大量使用技术技巧,没有充分考虑舞蹈内容的需要,仅仅是为了炫技而炫技。实则是画蛇添足,大大破坏了少儿舞蹈的画面感与意境感。且需要强调的是,少儿舞蹈的技术技巧训练必须要遵循其生心理特征,若没有科学的方法,一味地追求成人化的高精尖技巧展示,那将会对孩子今后的身体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音乐、音效使用不当
众所周知舞蹈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艺术,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舞蹈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情境氛围、表达作品思想及传递内心情感。如果说成人舞蹈在没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进行编创及表演的话,那么少儿舞蹈却是万万不行的,音乐在少儿舞蹈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下一些少儿舞蹈在编创上多喜欢采用现代性音乐,以突出其创新性与独特性。但由于对音乐与舞蹈关系的认识不足,就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音乐与舞蹈的风格属性不符,在某些具有特定风格属性的舞蹈中,存在着音乐与舞蹈风格不统一的现象。其次音乐的段落拼接太多,为了形成听觉上的冲击力,大量的使用高分贝高潮迭起的音乐。生理学表明,儿童在12—13岁以前,听觉认知能力尚未成熟仍处于发育阶段。试想孩子长期在这样的噪音环境下排练,对他们耳朵会有多么大的伤害。
舞蹈中的结构是编导精神创作的重要环节,它是编导有了内心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之后,在舞蹈内容和形式上的整体创意和安排。结构之于舞蹈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整体性,编导必须要通过缜密的思考、严格的布局,不断的推敲、深入的探索,寻找进行结构的最佳方式,才能使其更加合理地服务于作品主题,达到审美的目的。反之,如果没有一个巧妙而合理的结构去支撑和体现舞蹈作品,那即使有再新颖的选材和再而高难度的动作,也会使作品缺乏美感。与成人舞蹈相比,少儿舞蹈的情感表达更加直观、具象,然而这并不代表少儿舞蹈的结构要比成人舞蹈简单,相反少儿舞蹈的创作更加考验编导对作品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
(一)结构指引动作语言的发生
结构作为舞蹈的框架,它支配并引导着动作语言的发生,动作作为舞蹈语言,是编导在作品结构的布局、分段、连接和整合过程中精心安排的。经典的主题动作,不仅能够鲜明地体现舞蹈作品结构思想和发展脉络,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舞蹈《走向春天的下午》通过对一系列“走步”动作的开发,不断推进舞蹈情节的发展,将孩子在春游途中的懵懂迷茫与勇往直前的心理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结构决定调度构图的呈现
一个舞蹈的调度构图应该和它表现出来的结构规律是一体的,如果没有形成这样一种有机的关系,所有调度构图的就没有它存在的意义。与成人舞蹈相比少儿舞蹈的内容与结构相对简单清晰,但有意蕴的调度构图仍至关重要。少儿舞蹈在调度构图的设计上,要充分发挥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内心情感、营造舞蹈意境、增强艺术表现力等的作用。舞蹈《化妆间》,以一横排坐在凳子上的小女孩为定点开场,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小女孩梳妆打扮时的手部动作的开发与双人配合,将小女孩照镜子的场景及爱美的内心情感,巧妙的表现出来。
(三)结构赋予情感表达的逻辑性
舞蹈的结构给了舞蹈语汇和情感表达一个言说的顺序和逻辑的安排,它让感性的动作在理性的结构中流转,让观众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舞蹈审美。少儿舞蹈的结构类型大致可分为情节式、抒情式、音效式和情境式等结构,无论选择哪种结构进行创作,都必须要围绕少儿舞蹈的独特性展开。舞蹈《鸟·鸟·鸟》是典型的情节式舞蹈,舞蹈一开始运用了一块长画布遮挡住演员的下半身,给人造成鸟儿站在树上的视觉感,然后一只只鸟儿在画布后面忽隐忽现,生动地表现了小鸟自由快乐的生活。突然枪声打破了这样的平静,小鸟们开始恐惧、慌张、进而愤怒。霎时间画布突然拉开,场上的鸟儿们羽翼丰满姿态昂扬,通过各种大幅度的动作表现了对人类的反击。最后有一只小鸟受伤倒地被两个小孩救起,将舞蹈的主题升到了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高度。
“创新”是近年的热门词,当下少儿舞蹈在创作上日益凸显其作品的创新性的表达。随着时代的发展,少儿舞蹈对于舞美技术的运用更加丰富多变。各种新潮的服装道具、绚丽的舞美灯光、现代的音乐音效层出不穷。适度的外部包装,确实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提高少儿舞蹈的审美效果。但若过于重视舞蹈外在表现形式的新潮感,而忽略对内部结构的创新性思考,则是走入了少儿舞蹈创新的误区。少儿舞蹈创新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并非设计些新奇的服装道具那么简单。舞蹈表现手段上的新必须要配合创作理念上的新,外部形式要与内部结构相得益彰,才是优秀的作品。
在少儿舞蹈的创作过程中,重要的不在于作品选择的题材是不是司空见惯,塑造的对象是不是平淡无奇,而是看编导是如何创造性地构架其结构形式和编织动作语言的。编导在深入观察儿童生活,找到合适的题材内容之后,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努力发掘别人不曾有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创作结构要另辟蹊径、与众不同,富有时代感,不能照搬别人的东西,不能走老套路。如《艺术概论》上所说:“艺术性舞蹈具有完整的艺术结构,严谨的动作规程,精心的构图设计,鲜明的主题思想和细腻的表情要求,能够在舞台上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舞蹈结构是舞蹈编导创造力的和想象力的体现,是观众最终完成作品欣赏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需要强调的是,舞蹈与其他艺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通过肢体动作来传情达意的,编导们不应该为了创作而创作,而应该通过舞蹈排练与表演,激发孩子们对舞蹈的热爱,让他们在肢体的律动中感受美、认知美、表现美,不断提升他们的身体素养,享受学习舞蹈的乐趣,在舞蹈的陪伴下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高师艺术概论教材编写组.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何群.论舞蹈结构的意义[J].北京舞蹈学院报,1992(2).
[3]张宗霞.论调度在少儿舞蹈创作中的运用[J].北京舞蹈学院报,201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