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形式的创新——以舞蹈《飞天》为例

2016-01-28 07:43纪兰幽广西艺术学院53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期
关键词:飞天

纪兰幽 (广西艺术学院 530000)



浅谈舞蹈形式的创新——以舞蹈《飞天》为例

纪兰幽 (广西艺术学院 530000)

摘要:本文以舞蹈作品《飞天》为例,从舞蹈道具、舞蹈音乐、舞蹈动作、舞蹈构图四个方面浅谈了舞蹈形式的创新。

关键词:《飞天》;舞蹈形式;舞蹈道具;舞蹈音乐;舞蹈动作;舞蹈构图

引言

逼真的敦煌舞蹈形象,现代的技术手段,让首演于2008年“春晚”的舞蹈《飞天》博人眼球。然编导也曾表示,采用敦煌壁画的“飞天”形象,就是为表现我国的盛世壮景,其道具的特殊利用也是为突出展现舞蹈形象及中国古典舞之美。

一、《飞天》的舞蹈形式

1.“飞天”的由来

“飞天”意为飞舞的天人,佛教称它为飞天,道教称之飞仙。后世佛道二教相融天、仙不分,共称“飞天”。

东汉佛教经印度传入我国,由于当时社会动荡、经济堪忧。基于现状人们希望在思想上寻求解脱,便信奉佛教天神向往飞天。随佛教思想的深入,舞蹈艺术也被渲染,具体表现在大量石窟被开凿,多彩的人物形态及各异的舞姿造型纷纷呈现。

直至唐代,敦煌壁画得到空前发展,其风格相比前代更多是表现明丽的人物形象,色彩也更为艳丽。由此可见,唐代的社会状况及人民生活情况均有好转。此时出现的飞天形象不是希冀解脱,而是反映当时人们生活富足,向往羽化成仙的真实写照。舞蹈《飞天》就是根据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而创作出的舞蹈作品。

2.舞蹈《飞天》

金色的服饰、飘逸的丝袖、“S”状的静态造型、似沉似浮的动态舞姿、圣洁的人物形象、活泼的人物性格、现代化的舞蹈道具、华丽的舞台布景、宏伟的音乐伴奏,这便是我第一次看到舞蹈作品《飞天》后的感受。

舞蹈《飞天》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分类,被划分为群舞类。这个由七名女性舞者共同演绎的《飞天》,诞生于我国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人民幸福的大背景之中。在舞蹈的创作上,特别是在舞蹈人数的选择上,编导选用单数人数,打破常规的平衡对称力求创新,而这恰巧在人数上对应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七仙女。舞蹈《飞天》是一部取材于古代敦煌壁画,为表现现代国家盛世的舞蹈作品。

本文以舞蹈《飞天》为例,探讨舞蹈形式的“创新”。

二、《飞天》中舞蹈形式之“创新”

舞蹈形式是舞蹈内容的物质外化形态。主要包括舞蹈语言、舞蹈结构、舞蹈体裁。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舞蹈形式的“创新”之处。

1.舞蹈道具

舞蹈道具是舞蹈表演时使用的舞具,是经过美化、加工、制作之后为舞蹈作品服务的。我们通过对道具的使用,使舞蹈作品呈现出完美的视觉效果,同时使舞蹈作品的内在深意更为清晰展现。

《飞天》中,值得一提的就是道具的运用。首先,取材于敦煌壁画的飞天形象关键就是造型塑造,编导在创作时利用道具的特殊性,给予舞者重心支点,突出身体倾斜幅度,通过造型还原似真实的壁画形象;其次,该道具的正确选择和极限运用扩大了舞蹈的表现领域,提高了身体的技艺性。

2.舞蹈音乐

《乐记.乐象篇》中说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身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从之”。从古至今舞蹈就与音乐相配,从根本上说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舞蹈的情绪更为饱满、人物更为典型、情节更为丰富。

就《飞天》而言,在提取壁画形象时是既无流动性、又无节奏性。舞蹈《飞天》中的音乐是在舞蹈作品创作时才产生的。这种根据人物以及作品需要创作的舞蹈音乐,首先从听觉上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其次在音乐与动作节奏的配合上不会出现“断层”现象,再次从音乐情感与舞蹈内容的匹配上不会出现“两张皮”的状况。所以舞蹈《飞天》在听觉上充分体现出了“创新”二字。

3.舞蹈动作

舞蹈动作即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

《飞天》中的舞蹈形象出自唐代壁画,它是非流动的舞姿造型。要说创新就在于将壁画上静态的造型流动起来。从舞蹈语言的角度出发对飞天造型进行深层次探寻,充分挖掘发展“S”型的敦煌舞蹈语言。从“飞天”单一造型入手发展动作变化,衍生出更多类似的静态造型,并将造型与造型之间进行路线连接,扬弃原有的固定动作程式,根据《飞天》主题,创作相应的动作单词。这从根本上符合舞蹈主题及舞蹈中人物的形象,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敦煌舞蹈的舞蹈语言,使舞蹈既贴近真实壁画,又符合舞蹈内容,做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创造。

4.舞蹈构图

舞蹈构图由两部分组成:舞蹈调度和画面造型。

《飞天》中的舞蹈调度不再是以往概念上的流动路线,这从未变化的队形排列成就了该作品。编导将独立造型进行连接,把每一转化过程视为一种路线变化,即舞者自己的造型变化以及每个舞者之间相互作用的造型变化。

然造型画面编导采用弧线构成圆形。其用意在于:首先,中国古典舞本就是画圆的艺术,单在动作路线上就讲求“平圆、立圆、八字圆”;其次,《飞天》由七位美若天仙的女子演绎,所立足之处就是那让人联想翩翩的圆月;再次,圆形构图与我国古代文化有关,极力追求太极图中的阴阳平衡,构造一种圆满的意象。舞蹈《飞天》中的圆是数不胜数的,动作路线、画面造型、道具形状等等都是圆形。

总之,舞蹈作品《飞天》在吸收前人艺术作品的基础之上敢于创新,是一个优秀的作品,是一个视听的盛宴。

参考文献:

[1]王克芬,刘恩伯,徐尔充,冯双白.中国舞蹈大辞典[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12月.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

[3]吴曼英,李才秀,刘恩伯.敦煌舞姿[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4月第1版.

[4]李建隆.敦煌壁画中的乐舞演出与演出空间[M].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

[5]袁禾.舞蹈与传统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

纪兰幽,广西艺术学院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2015年入学,专业:音乐与舞蹈学,研究方向:中国古典舞教育与教学。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飞天
飞天之梦
飞天角马
航天员的“飞天战袍”有多酷
华夏文化频“飞天”
航天探索之飞天筑梦
飞天探月,永不止步
飞天之路
飞天,并非浪漫之旅
“飞天屁股”重返蓝天
乘坐“气球”去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