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亚斌 (四川外国语大学 400031)
试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多重符码
毛亚斌 (四川外国语大学 400031)
结构主义后期代表人物罗兰·巴特在其著作《S/Z》中所发展出来的符码解读法,借助符号学知识将《萨拉辛》演示成了一个充满无限含蓄意指的符码系统。本文运用这一理论对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进行符号学解读,探究小说中的“阐释符码”“义素符码”“象征符码”“行动符码”和“文化符码”,揭示小说在其表层的叙述之下,所可以拥有的深层意义空间及文化心理。
罗兰·巴特;符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述了一位痴情女子对一个男人一生的爱:小说家R.41岁生日那天收到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这封长信中女子倾诉了她13岁起的爱恋,但是他却一无所知。按她所述,他们有过亲密的接触并生下一个儿子。后来他们还有过邂逅,但是他每次都没认出这位女子。最后儿子夭折了,女子选择了自杀。她便在临死前发出了这封信。
罗兰·巴特在《S/Z》中将巴尔扎克的小说《萨拉辛》震荡分割成561个阅读单位,以五种符码与阅读单位相连,对其进行过滤式透析。对于阐释符码,巴特解释说:“以不同方法表述问题、回答问题,以及形成或酝酿问题、或延迟解答的种种机遇事件,诸如此类功能的一切单位,我们称之为阐释符码,”。义素符码在文本中往往是意义的旁逸斜出。可以把义素符码理解为“‘区别性阅读单位’中某些特定词语所构成的含蓄意指背后所构成的较大所指”。象征符码是具有传统结构主义惯用的对立关系影子的一种象征区域,“在此区域内,一些重复出现、读者可清晰辨认的基本对立模型或曰对立关系,左右着文本叙事的张力与平衡关系。”行动符码是叙事文本中主体的行为行动及其遵循的逻辑。巴特坚持“叙事中确定情节者,乃是话语,而非人物”,应进入话语之中找寻行动符码,挖掘其“丰富蕴含的,此时此地的话语意义。”文化符码则是“发自人类传统经验的集体而无个性特征的声音,是文时时引及的诸多知识或智慧符码之一”,“是对科学或智慧符码的引用。”
以上通过对符码解读法应用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巴特在《S/Z》中“仍然忠实于关于外延和内涵的区分、‘种种语义’的捕捉、所选文章的统一性(这里指巴尔扎克的短篇小说《萨拉辛》)和换喻等思想”,并“印证了巴尔特所谓‘一切皆能指’,揭示出结构的变化、生产要远远大于其静态的反映功能。”这种解读法既保留有传统结构主义思维方式的影响,又饱含符号学知识体系,探索出了一条“体验——符号学阐释——文化解码”的全新阅读模式。“这意味着巴尔特已经突破了结构主义把文本结构置于中心地位的局限,开始注意到文学形式作用与读者的关系,开始在文学研究领域引入对于读者活动的研究,同时也标志着巴尔特的立场已经由结构主义转向后结构主义。”
本文尝试用符码解读法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构筑故事筋骨的角度看,阐释符码起了重要作用。小说开头便说“‘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这句话写在顶头,算是称呼,算是标题。”这个情节非常奇特,因为一个在德语中不用尊称您的人居然是不认识的人,并且还写来“大约有二三十页”的长信。正是这样奇怪的抬头勾起了小说家R.读完这封信的兴趣和读者对来信人情况的好奇。再如信的正文第一句话就是“我的儿子昨天死了”,但接下来女子又不断提到“我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此处儿子的存在与前文中男人不认识女子之间又是一串迷。
义素符码也同样随处可见,比如信本身就是一个拥有无穷内涵之物。它暗示着精神层面的交流。它的洁白以及信封开启的单次性,又暗示着贞洁。男人对这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信的阅读,正像男人对女子唯一的一次体验,这体验不是肉体的而是精神的。同样,女人每逢男人生日送去的白玫瑰也同样透露着纯洁之意。而这多年不断的送花及插入男人花瓶的行为,也暗含着信所表达的精神依恋之外肉体上的向往。
小说是围绕一男一女展开的,以此为线索可找到该小说的主导象征符码,建立起围绕男女基本二元对立的象征区域。如下所示:
男人 - 女人
成熟 - 年轻
浪荡 - 专一
富足 - 落魄
陌生 - 亲密
遗忘 - 铭记
生活 - 死亡
性交 - 信交
多次 - 单次
……
在这组对立中,一方代表着纯洁清新的情怀,它脆弱,偏执,不获现实的肯定,却又让人怜爱,永恒地怀念;另一方则代表着现实的成功,它沉浸在感官体验的丰腴中,麻木地在动荡间前进。写信从某种意义上看也像是早已远去的我对现实中的我的召唤,它勾起我们对纯真的记忆,提醒着我们在时光之流中失掉的自我。
故事的整体情节可作为一个大行动符码来探究。如果对主人公的前后行为进行一番总结,可以得到下图所示的一个行为模式:
故事中男人的行为是一种阳具般的,具备无限伸张能力的线性行为,它没有明确的起始和终结。女人的一生只是男人一生中的一环而已,不清楚他生命中还有多少个陌生女人。而女人的行为却是一个有始有终的封闭区间,起始皆依附在一个男人的生命坐标上,像一个旁生的附属物。
小说中最大的一处文化符码就是专情。而专情便是文化观念对原始欲望的改造,令人以追求单一目标为高尚和满足。对这样一种行为的表现正是对爱情信仰的引用。再进一步观察男人和女人不同表现与结局,就会发现这又是对传统性别模式的引用。
总之,通过以上对符码解读法的介绍,以及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多重符码的典型分析,我们可以在传统视角之外增添新的切入点和方法,虽然这方法并非十全十美,但是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协助读者在对文本的细致挖掘中获得一种可以不断深入,不断产生全新灵感的动力和空间。
[1]罗兰·巴特,屠友祥译.S/Z[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李广仓.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3][法]让-伊夫·塔迪埃,史忠义译.20世纪的文学批评[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4]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Zweig,Stefan. Brief einer Unbekannten,Meisternovelle. Frankfurt am Main:S. Fischer, 1970.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从小说到电影中的跨文化重构研究”
毛亚斌(1981-),男,湖北黄石,职称:讲师,学历:博士在读,研究方向:现当代德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