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鑫 (承德市群众艺术馆 067000)
文化志愿者服务为公益文化服务注入新动力
姜 鑫 (承德市群众艺术馆 067000)
文化志愿者逐渐成为公益文化服务队伍最好的补充力量,他们在各项公益文化服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志愿者服务的重要意义,以及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以进一步推进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从而为公益文化服务注入生命与活力。
文化志愿者服务;公益文化服务;新动力
近年来,文化志愿者队伍作为一支新兴的生力军,已逐渐成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在各项公益文化服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文化志愿者服务成为公益文化服务的新动力这个话题进行一些思考。
文化志愿者是指不收取物质报酬,自愿为公众提供公益文化服务或者帮助的人。他们是志愿者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性更强,强调公益文化艺术服务。
文化志愿者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小康阶段,生活富裕、物产丰沛为文化志愿服务提供了物质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志愿服务的繁荣;人们对志愿精神推崇,以及先进事迹的传播,为从事文化志愿服务营造了氛围;人们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文化服务的需求,使文化志愿者逐渐走进人们生活;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认识的提升,使文化志愿服务成为个人丰富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总之,文化志愿者的出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当下历史阶段的结果,它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与需要,也反映了文化志愿者自身的需要,彰显了进入小康社会的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美好诉求和时代特点。
(一)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壮大,为公益文化服务队伍补充新生力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单靠公益性文化机构的从业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文化志愿者便是公益文化服务队伍最好的补充力量。他们依靠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才华,参与管理公共文化设施,生产公共文化产品,提供文化咨询、文艺辅导,策划、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
(二)文化志愿者服务深入基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
文化部、中央文明办已经将文化志愿服务列入重要日程,
组织引导文化志愿者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广大群众中广泛开展文艺演出、文化艺术知识普及教育、文化艺术技能辅导、文化展览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引导基层群众创造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以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全民文化素质的明显提升。
(三)打造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品牌,进一步提高公益文化服务质量
各地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在进一步完善、优化长期志愿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全力打造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公益文化服务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在2012年12月4日召开的全国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会议上,38个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品牌都得到了表彰,其中既有活跃在基层、深受百姓喜爱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品牌,也有紧贴少数民族文化需求、远赴边疆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品牌。这些品牌化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推动了公益文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四)文化志愿者服务精神的传播,带动全民参与公益文化服务的积极性
文化志愿者在提供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同时也传递了友谊、信仰、团结、奉献的精神。他们不仅是文化大使,更承担着社会责任。如今,公益文化服务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深入基层的文化志愿者,更有利于促成公益文化服务成为全民行动,是公益文化服务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他们心中形成的那种自觉、自愿回馈社会的风气感染和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文化志愿者的队伍中来,带动全民参与公益文化服务的积极性。
第一,不断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机制,使其纳入规范化、常态化管理。目前,文化志愿者流失率较高、人员构成单一、缺乏健全完善的志愿者管理体系以及志愿者服务下缺乏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等,不断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制度与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文化志愿服务进行法律支持、规范,对文化志愿服务的立法有助于提升公民对文化志愿服务的认知水平;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和引导,促使志愿者更好地提升服务水平。
第二,建立文化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促进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健康发展。文化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极易受到侵害。为了提高文化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应该建立文化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支持、肯定文化志愿工作,对志愿者绩效进行评估,对优秀志愿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同时,进一步探索文化志愿服务的自身特点与内在规律,逐步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志愿者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促进文化志愿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加强对文化志愿者的培训和辅导,确保文化志愿者的服务质量。文化志愿服务涉及的面很广,需要懂得多方面的知识,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公共文化机构阵地活动管理知识、广场文化活动管理知识、图书管理和借阅知识、知识共享工程知识、博物馆管理和讲解知识、音响使用知识、文化活动的策划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文化政策法规知识等等。文化部门可以根据自愿者的素质情况以及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从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管理能力、文化素质、服务能力等方面,对文化志愿者进行相应的培训,从而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文化志愿者队伍。
第四,丰富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方式,推进文化志愿者服务品牌建设。文化志愿服务品牌要在提升文化服务品位、创新文化服务形式上做文章。善于挖掘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志愿品牌,努力使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成为当地主流文化和时尚文化的一部分,并自觉担当起公益文化服务的重任。
如今,文化志愿者的身影在各种文化场合越来越活跃,文化志愿者服务也逐渐成为公益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文化志愿者要以服务群众文化为己任,以丰富公众文化生活、提高公众文化素质为目标,结合当地社会文化发展需要,努力形成鲜明的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志愿服务,以进一步推进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从而为公益文化服务注入生命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