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宪章教授辨证治疗粉刺经验

2016-01-27 11:57宋群先
中医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痤疮经验

宋群先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名师高徒·

冯宪章教授辨证治疗粉刺经验

宋群先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冯宪章教授是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从医50多年来,在皮肤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痤疮方面,冯教授认为肺热血热,肺经之血热蕴阻肌肤,或过食辛辣油腻食物而生湿蕴热,循经外越肌肤。脾气不健,运化失调,水湿内停,湿热内生,热与痰凝阻于肌肤而致本病;或肌腠不密,用化妆品刺激皮肤乃是发病的诱因。总之,肺血热、痰,脾胃蕴湿热,外之毒邪凝滞肌肤所致。临床将痤疮辨证分为3型:肺胃湿热证、气血瘀滞证、痰瘀互结证,并制订了自己的经验方,临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痤疮/中医药疗法;经验;冯宪章;教授

冯宪章,主任医师、教授,2008年被聘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2014年,国家中管局批准成立冯宪章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自1972年起,冯宪章教授对皮肤病的疑难病如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白塞氏病、紫斑病、天疱疮、各种过敏性皮肤病等,对以上各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以中西医结合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写作方面,冯教授前后共写论文25篇,其中国际论文2篇,多年来自己精心研制的消癣气雾剂曾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笔者是冯教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2008年至今随侍左右,朝夕受教,获益良多。现就冯教授临床中医辨证治疗粉刺的临床经验试述如下,以飨同道。

粉刺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在中医文献中多有记述,《诸病源候论》中说:“百疮有风热之气,生疮头米大,赤为谷大,白色者是也。”《外科正宗》中说:“肺风粉刺、渣鼻。”指出了病因与治疗。肺风、粉刺、酒渣鼻3名同种,粉刺属肺,酒渣鼻属脾,总之皆因血热瘀滞不散所致。《医宗金鉴》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以枇杷清肺饮主治。”

1病因病机

肺热血热,肺经之血热蕴阻肌肤,或过食辛辣油腻食物而生湿蕴热,循经外越肌肤。脾气不健,运化失调,水湿内停,湿热内生,热与痰凝阻于肌肤而致本病;或肌腠不密,化妆品刺激皮肤诱发。总之,肺血热、痰,脾胃蕴湿热,外之毒邪凝滞肌肤所致。

2临床表现

发病部位多在面部,也可发于前胸后背,自觉瘙痒、疼痛不适。病程缠绵,往往此起彼伏,不断出现新皮损,迁延数年。皮损为毛囊性丘疹,丘疹有时出现黑头,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挤压有白色分泌物排出,严重者会出现脓疱,痊愈后出现色素沉着,或凹陷性疤痕,或增生性疤痕,常伴有皮脂溢出。

3辨证论治

①肺胃湿热证:多见于面部前额,严重者波及前胸后背,皮损散在分布,丘疹大小不等,色红或暗,部分丘疹有黑头,皮肤油腻,伴有口干、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此属肺胃湿热证,治宜清宣肺胃湿热,给予枇杷清肺饮加减。药物组成:枇杷叶、栀子、连翘、赤芍、桑白皮、黄芩、牡丹皮、红花、凌霄花、生地黄、金银花、冬瓜仁。水煎服,1 d 1剂。②气血瘀滞证:面部皮损经年不退,肤色红或暗红,伴有月经不调,往往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同时伴有腹痛;男性面色晦暗或紫暗,舌质暗红,伴有瘀点,脉细涩。此属气血瘀滞证,治宜行气理血、解毒散结,给予凉血清肺饮加减。药物组成:生地黄、金银花、茵陈、白花蛇舌草、牡丹皮、黄芩、赤芍、桃仁、益母草、连翘、紫花地丁、知母、枇杷叶。水煎服,1 d 1剂。③痰瘀互结证:面部皮损反复发作,经久不消,皮损以豆大肿块,高出皮肤,颜色暗红,触之质软,挤压可见脓血或黄色分泌物,皮疹消退后会留有疤痕,舌质淡红,脉滑数。此属痰瘀互结证,治宜活血化瘀、消痰软坚散结,给予海藻玉壶汤加减。药物组成:海藻、陈皮、昆布、法半夏、夏枯草、连翘、生龙骨、生牡蛎、川芎、青皮、甘草、山慈菇、赤芍。加减:面部渐红不退,加鸡冠花、玫瑰花、槐花、寒水石;脓肿甚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草河车、虎杖;皮损成结节状者,加贝母、昆布;经期加重者,加益母草、香附、淫羊藿;面部油腻者,加茵陈、五味子、虎杖。

冯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以清肺凉血、健脾祛湿、化痰解毒为治则,制定了自己的经验方,药物组成:枇杷叶10 g,生地黄30 g,桑白皮20 g,赤芍12 g,栀子10 g,石膏20 g,茵陈20 g,蒲公英30 g,紫花地丁30 g,连翘20 g,胡黄连10 g,法半夏10 g,穿山甲10 g,白花蛇舌草30 g,白茅根30 g,甘草10 g。水煎服,1 d 1剂。加减:口渴唇燥者,加玄参、麦冬、天花粉;结节脓肿难消者,加莪术、夏枯草、牡蛎、海藻;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白芍;烦躁者,加虎杖、郁金。方中枇杷叶、桑白皮入肺经,清肺热;石膏入肺、胃两经,清肺胃两经热邪;生地黄、赤芍、白茅根清热凉血;栀子、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胡黄连、白花蛇舌草清热燥湿解毒;茵陈清湿热;法半夏、穿山甲祛湿化痰、软坚散结。

4外治法

①大黄、硫磺各半,煎水外洗患处。②黄连、黄柏、大黄、冰片共为细末,凉开水调搓之。③大黄、硫磺、丹参、冰片共为细末,加适量大豆粉混合,以红霉素软膏为基质调稀膏,外敷患处。

5病案举例

患者,女,33岁,2013年4月3日初诊。主诉:面部出现红色丘疹、结节、瘢痕,痒8 a。8 a前,患者面部不明原因出现红色丘疹、脓疱,多处求治,效果不佳,病情反复发作,日久出现结节、瘢痕,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尚可,大便干,小便黄,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涩。皮肤科检查:面部散在红丘疹,部分丘疹顶端有黄白色粉刺,部分皮损已形成结节、凹凸不平的瘢痕瘢痕,触之质硬。西医诊断:痤疮。中医诊断:粉刺,辨证属痰淤互结型。治宜凉血活血消斑,消痰软坚溃结。处方:当归20 g,丹参20 g,生白术10 g,金银花30 g,夏枯草20 g,赤芍10 g,川芎10 g,皂角刺10 g,法半夏6 g,炮穿山甲10 g,鬼箭羽20 g,水蛭10 g,红花10 g,海藻10 g,昆布10 g。水煎服,1 d 1剂,分2次服用。4月17日二诊:用上方半月后,面部红色丘疹未有新增,在凉血活血消斑基础上,重用软坚散结药物,在前方基础上去皂角刺,改海藻20 g、昆布20 g、三棱10 g、茯苓20 g。5月3日三诊:用上方后,面部瘢痕丘疹触之较前质软,在凉血活血消斑、软坚基础上,重用清热解毒药物,在前方基础上加白花蛇舌草30 g、凌霄花10 g 、炒棘藜20 g。5月22日四诊:用上方后,面部皮损较前明显好转,以清热解毒凉血、软坚溃结为治则,处方:当归20 g,茜草20 g,金银花30 g,白花蛇舌草20 g,凌霄花10 g,蒲公英30 g,穿山甲10 g,野菊花20 g,昆布30 g,海藻20 g,三棱10 g,莪术10 g,皂角刺10 g,炒棘藜20 g,桃仁10 g,白茅根30 g,水蛭10 g,牛蒡子10 g。水煎服,1 d 1剂。6月10日五诊:面部皮损基本痊愈,未新增皮损,继续服用上方进一步巩固疗效。

按患者病程日久,血热日久煎灼津液为痰,伤阴血致血行不畅为瘀,郁热痰瘀互结于面部而出现结节、瘢痕。治疗时注重凉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方中当归、丹参、赤芍、川芎凉血活血;鬼箭羽、皂角刺、穿山甲、红花活血祛瘀通络;水蛭、三棱、莪术破血逐瘀力强,用于瘀血日久瘢痕难消;海藻、昆布消痰软坚;除以半夏燥湿化痰散结,应知脾虚易生痰湿,注意健脾以绝痰生之源,治疗过程中以白术益气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后期注重金银花、野菊花、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的运用。冯教授治疗此病,着眼于瘀、热、痰互结,以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软坚、健脾化痰祛湿为原则,适时调整用药,以期达到良好疗效。

6小结

粉刺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痤疮,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本病易诊难治,易反复发作。冯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粉刺临床辨证分为肺胃湿热证、气滞血瘀证、痰淤互结证,与湿、热、痰、瘀等因素有关,与肺、胃、脾、肝、肾等脏腑有关。在临床治疗方面,采取清热除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治法,并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方,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编辑马虹)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3-0057-03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3.29

收稿日期:2015-11-18;修回日期:2015-12-21

猜你喜欢
中医药疗法痤疮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疗效观察
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现状
方邦江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经验体会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