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静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221116)
从《音乐之声》看电影音乐的艺术功能
王艺静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221116)
电影《音乐之声》堪称电影史上的传奇佳作,在此之前,音乐的表达效果只是作为影片的修饰,而电影《音乐之声》独辟蹊径完美地将音乐打造成灵魂融合到电影中,贯穿整个故事和场景,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给人强大的触动和感染。本文作者将从意境营造、剧情发展、形象塑造、主题揭示等方面来探讨分析影片中音乐的艺术功能,以期为电影艺术表现形式的突破提供一定参考。
电影;音乐之声;音乐;艺术功能
影片《音乐之声》作为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佳作,当年获奥斯卡金像奖十项提名,五项大奖,其影响力和感染力至今仍经久不衰。影片根据实事改变,讲述了1938年二战前夕发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的故事——修女玛利亚被派到退役军官特拉普上校家里做七个孩子的家庭教师,妻子早逝,上校以管理军人的严格方式教导孩子们,以致整个家庭笼罩着阴郁的气息。热情开朗的玛利亚打破了这个局面,她教导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享受生活,并最终与上校幸福结合。影片最后,上校一家为摆脱德国侵略者的控制,在音乐会上高亢激昂的歌曲中与亲人们告别,奔向自由。
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说过,“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1在《音乐之声》中,音乐的流动为影片营造了一个又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意境。影片开始,壮丽巍峨的阿尔卑斯山脉,波澜不惊的湛蓝湖水和一望无垠的高原从视觉角度冲击着观众的感官,加之玛利亚的美妙歌声,生机勃勃,包罗万象的大自然便流畅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玛利亚为了引导孩子们敞开心扉,大胆生活,她带领着七个孩子到大自然里去游玩,在平原上骑自行车,在湖水里轻摇船桨,在阳光下欢快歌舞,一扫之前的压抑与阴霾,孩子们童真爱玩的天性得以释放。玛利亚教孩子们唱《Do.Re.Mi》,简单的比喻和欢快的旋律使孩子们深深爱上了音乐,荧幕上轻松的音乐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完美融合,给人强大的感染力。孩子们在玛利亚的指导下,用优美的歌声欢迎男爵夫人来做客,惊艳了所有来宾,也融化了上校冰封的心,这个家开始慢慢改变,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温馨而和睦。这不禁令人感叹音乐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在不知不觉中给一个冰冷的家庭带来温暖和幸福。后来,玛利亚与上校相爱后,她在花园独自唱起《一些美好的事》,回忆着与上校甜美的点点滴滴,周围鸟儿轻鸣,花儿盛开,玛利亚的歌声清脆悠扬,余音绕梁,渲染出一幅幸福美妙的婚后场景,这与后来德国侵略者入侵后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两人相爱后不久,二战爆发了,上校被侵略者勒令为德国服务,上校义正言辞的表示拒绝,于是他们一家人准备趁音乐节逃往他乡。音乐节上上校一家在侵略者面前倾情演唱奥地利经典歌曲《雪绒花》,平缓柔和的旋律渲染出一幅祥和安稳的画面,使人们深深地陶醉在自己美好的家园中,但面对侵略者的步步紧逼,上校又不得不割舍这浓浓的爱国之情,其中的悲壮与无奈令人动容。影片最后,上校一家成功逃出后,镜头再次转向广袤无垠的阿尔卑斯雪山,人们对和平和自由的向往再次得以体现。
影片的开始是玛利亚独自演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奠定全局以音乐为主线的发展模式,音乐作为别样的灵魂贯穿整个影片,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变化。2《玛利亚》是由修道院修女合唱的歌曲,她们向院长诉说玛利亚的叛逆,不守规矩,这为玛利亚被派出去做家庭教师奠定基础。歌曲《我有信心》,是玛利亚在第一次去往上校家的途中自己唱的歌,她知道她将面临七个淘气顽皮的孩子和一位严厉保守的家长,于是她鼓励自己要勇敢面对,做到最好。接下来玛利亚开始了与孩子们的艰难相处,淘气的孩子们不断地捉弄她,她不仅不责怪,反而全心地去包容引导他们,带他们出去游玩,学习音乐、舞蹈。孩子们渐渐向她敞开心扉,一首《Do.Re.Mi》体现了孩子们当时欢快愉悦的心情,也预示着他们已经完全地接纳了玛利亚,并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对音乐的热爱。为了庆祝男爵夫人(上校的女朋友)的到来,玛利亚教会了孩子们《音乐之声》,这首歌融化了上校冰封已久的心,让他再次感受到家的温暖,对玛利亚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孩子们在舞会上表演的《孤独的牧羊人》诙谐幽默,在舞会的最后,上校一家和玛利亚一起演唱了《晚安,再见》,玛利亚和上校的默契和情感开始升温。但当晚玛利亚就被男爵夫人劝回了修道院,由于身份地位的悬殊,玛利亚的自卑心理使得她怀着压抑的心情回到了修道院,院长劝她要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幸福,回去的路上她唱着《翻过每一座山》,可见当时她复杂无奈的内心纠葛。回去后,玛利亚与上校的感情迅速升温,在花园里,她唱起了《一些好事》,流露出处于热恋中欢喜娇羞的心情。影片最后,上校一家和音乐节现场听众一起演唱《雪绒花》,所有奥地利人民愤慨激昂的爱国之心溢于言表,将上校对家乡和亲人的不舍表达的淋漓尽致,影片达到高潮。
影片利用音乐将玛利亚和上校的鲜明个性加以清晰地诠释。开篇玛利亚的引吭高歌——《音乐之声》,“千百年来,群山因为音乐而生机勃勃,因为音乐而感受到我的心跳……”表现了玛利亚对自然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接下来修女们合唱的歌曲《玛利亚》,她们向院长诉说玛利亚的叛逆和不守规矩,作为一名修女,玛利亚淘气顽皮,经常外出探险游玩,向往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这也体现了她有一颗渴望拥抱生活享受生活的心。《我有信心》《翻过每一座山》,是玛利亚分别第一次和第二次去上校家时唱的歌,表现出她强大的内心,她清楚的知道自己将面临的困境,但她不退缩,不放弃,“我可以做到最好”,既然选择去做,就要做到最好,于是对孩子们的淘气顽皮她用自己的善良和温柔去包容和原谅,最终赢得孩子们的喜爱和信任;面对上校的感情,尽管未来有诸多的不确定,她仍然告诉自己提起信心,努力克服心底的恐惧和不安,勇敢地去面对,去拼搏一把,这些刻画出一个内心美丽而坚强的女子,令人敬佩。3为了帮助孩子们克服对雷电的恐惧,玛利亚为孩子们唱起了《我最喜爱的东西》,孩子们对她表现出完全的信任和依赖,她教导他们去想像一些美好的事情来打破眼前的恐惧,可见玛利亚的内心充满了光明与美好,积极与乐观,生活在于美好的事而不在于短暂的阴霾。影片后来,上校深情的弹唱奥地利民谣《雪绒花》,一度哽咽,并介绍说这是一首“情歌”,表现了上校坚韧不拔,刚强不屈的军人形象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精神。《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是大女儿丽莎悄悄和邮差约会时唱的歌曲,欢快甜蜜,充满了孩子对长大的好奇和对爱情的向往,令人不由自主想起自己青春年少时的样子。在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举办的音乐会上,孩子们唱起了民谣《孤独的牧羊人》,旋律轻快而清新,孩子们的表演幽默风趣又不失礼节,表现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心和对音乐的喜爱。
“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伟大的作家雨果曾这样定义音乐的价值。4音乐能用听觉结合视觉来带动所有的感官细胞,使人联想构造出美妙和谐的画面,如身临其境,刻画延伸影片的主题思想。影片的开头,俯视的镜头里连绵不绝的阿尔卑斯山脉宏伟磅礴,湛蓝宽阔的湖水平静而沉寂,在荧幕上蔓延开来,使人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壮大气。紧接着是玛利亚的出现,她身着长裙,笑容满面,玛利亚对自然的歌颂与热爱之情伴着动听的歌声和欢快的舞蹈在蓝天碧野里回荡,“群山因为音乐充满生气,唱了千年的歌……”给人回归自然畅享自由的快感,以此来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上校回到家中时,玛利亚教孩子们唱《音乐之声》来欢迎父亲和男爵夫人,孩子们甜美的歌声华丽的演出,令上校动容,他没有想到自己的淘气孩子们竟然如此可爱,多才多艺,他再次找到了家庭的归属感,来启发人们重视身边的亲人,努力营造家庭生活的和睦幸福。《Do.Re.Mi》是玛利亚在教孩子们基础声乐时唱的歌曲,“鹿,是鹿,一只母鹿;光,是金色的夕阳;我,那是我的名字……”她将音符与日常生活的食物联系在一起,既满足了孩子们对新鲜事物的新奇感,又将音符正确巧妙地教给他们,于是他们对新鲜事物就不会太抵触,接受起来也相对容易。这启导了儿童教师们要充分了解孩子们童真爱玩的天性,切忌死板的灌输式教育,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雪绒花》自影片上映以来,作为奥地利的经典民谣,在全世界广为传颂,经久不衰。5雪绒花是奥地利的国花,雪绒花虽小但洁白无瑕,傲然生长在阿尔卑斯山脉,即使在恶劣贫瘠的环境,小小的雪绒花仍能坚强的生长,它象征着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渴望和平,坚强不屈的精神。
自《音乐之声》获得前无古人的成功后,电影界逐渐开始重视音乐在影片中的表达效果,越来越多的导演将音乐这种听觉享受与视觉效果融合起来,打造完美的视听盛宴。在中外影坛,我们不难发现,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有其表现影片灵魂的代表歌曲,《速度与激情》的《See you again》,《泰坦尼克号》的《永恒的心》等。同时,音乐也成为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形式之一,《海上钢琴师》就是很好的例子,它将钢琴乐曲与人物心情紧密结合在一起。主人公1900厌烦陆地上的人们匆忙虚伪的生活,他甘愿享受独守佛吉尼亚人号的孤独感,也不愿听从好友的劝说,踏下船去看看,在与工人们欢聚时,他弹起欢乐畅快的曲子;在看到美丽的姑娘时,他弹起恬静柔美的曲子;在暴风雨的夜晚,他弹起急促快速的曲子,每一首乐曲都是他内心流淌在指尖的情感写照,没有修饰,没有伪装。国内影坛在电影音乐上的处理也是日益进步,例如上世纪90年代末张国荣主演的爱情音乐剧《左右情愿》,其中音乐元素占很大比重,在人物形象塑造和心情刻画上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新世纪的电影《恋爱通告》中,杜明汉为宋晓青现场弹唱的歌曲《你不知道的事》,随电影的上映,红遍了大江南北,它悠扬婉转的曲调细腻的刻画了当时男女主角的心情,令人感动。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校园青春风电影,也相当注重音乐的作用,《匆匆那年》《致青春》《栀子花开》《夏洛特烦恼》等,每一部电影的上映都会有一首代表歌曲,可见音乐在现代影坛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
结语:音乐是人类的伟大杰作,音乐可以直击灵魂深处,可以表现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千百年来,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听觉上激荡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欢乐颂》和《月光》至今广为流传,它传达出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热爱音乐的人。音乐不只是听觉,它可以调动一切敏感的器官随之共舞,打造最震撼的视听享受。
电影《音乐之声》的巨大成功因素诸多,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影片在音乐上的处理恰到好处,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它是整个电影的灵魂,在意境刻画,剧情推进,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上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著名音乐《音乐之声》《雪绒花》《Do.Re.Mi》等,在影片的发展中,配合唯美的画面,渲染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给世人留下来自阿尔卑斯山脉的一曲悠扬;修女玛利亚善良坚强的内心给无数人奋斗下去的力量,心怀美好,这个世界对你就不会太差。
注释:
1.周向东,聂翔.电影《音乐之声》的音乐艺术赏析[J].电影文学,2012,16:141-142.
2.冯丽娜.电影《音乐之声》之音乐赏析[J].电影评介,2006,22:44-45.
3.张巨武.英文电影《音乐之声》的美学解读[J].电影文学,2008,15:133+89.
4.刘泓蔚.浅析电影《音乐之声》的艺术魅力[J].电影评介,2007,10:37+34.
5.罗亚辉.在音乐中感受《音乐之声》带来的无穷魅力——观电影《音乐之声》有感[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0,01:58-60.
王艺静(1992-),女,江苏徐州,硕士,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广播电视专业,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与电影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