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南苜蓿SSR标记

2016-01-27 16:10陈祥魏臻武任海龙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11期

陈祥++魏臻武++任海龙等

摘要:以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为试验材料,用CTAB法提取南苜蓿基因组,选择已开发的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引物100对,分别在一年生苜蓿SSR-PCR反应体系和苜蓿属变种SSR-PCR反应体系的基础上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进行8%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都得到了位点明显、背景清晰的条带。结果表明,南苜蓿均适合于现有的一年生苜蓿SSR-PCR反应体系和苜蓿属变种SSR-PCR反应体系,建立了一套有效、成熟的应用于南苜蓿SSR标记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南苜蓿杂交F1代的鉴定以及后期资源的遗传分析。

关键词:南苜蓿;SSR标记;PAGE

中图分类号: S540.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382-03

收稿日期:2014-11-10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BE2012340);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编号:CXLX_1429)。

作者简介:陈祥(1990—),男,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牧草种质资源评价与遗传育种。E-mail:yzdxchenxiang@163.com。

通信作者:魏臻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牧草遗传育种与种质资源评价研究。E-mail:zhenwu_wei@hotmail.com。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属于豆科苜蓿属,是一年生或越年生苜蓿,别称秧草、草头、金花菜[1-2]、多形苜蓿[3]等。南苜蓿多产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江苏、浙江等地,在安徽、江西、云南等地也有分布。南苜蓿常作为田间绿肥,也可作蔬菜和牧草。目前,随着秧草保健功能的不断彰显,多地已经形成了以秧草为主的产业。南苜蓿实现了牧草功能的延伸,是长三角生态农业新的增长点,成为我国南方草业发展的新亮点[4]。

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是重复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SSR是由1~6个核苷酸为重复单位序列组成的串联重复序列。SSR以PCR技术为基础,并均匀分布于整个基因组中。由于SSR分子标记具有共显性、涵盖范围广、标记数量丰富、所揭示的多态性高等优点[5],已经在分子育种、指纹图谱构建、种子纯度鉴定、基因定位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6-7]。同样,对于遗传背景缺乏、没有测序信息的植物,SSR仍然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是一种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介质的常用电泳技术。由于其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都比较高,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上不可缺少的试验技术,特别适合SSR标记扩增产物的检测[8-9]。本研究在张丽芳等模式植物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SSR标记的PCR反应体系[10]和Eujayl 等苜蓿属变种PCR反应体系[11]的基础上,建立一种适用于南苜蓿SSR标记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检测的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本试验所用的南苜蓿材料由扬州大学草业科学研究所野外搜集所得(表1),于2014年4月种植于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实验地,在植株成型后取嫩叶研磨,提取的叶片DNA作为PCR反应的模板。试验所用的MgCl2、dNTP、Taq聚合酶试剂均购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其他常规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DNA提取

南苜蓿叶片基因组DNA提取采用魏臻武的CTAB法[12]。取10~15张叶片在液氮中迅速研磨成粉末,用于后续DNA的提取,提取的DNA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质量和浓度。样品稀释10倍放入4 ℃冰箱备用,原液放入-70 ℃冰箱长期保存。

1.3引物

引物来源于扬州大学草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100对蒺藜苜蓿SSR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引物粉末用超纯水稀释,保证引物的浓度高于10 μmol/L。待完全溶解后在漩涡混合器中混匀,离心,放入-20 ℃冰箱中保存待用。

1.4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

SSR反应体系[10]为10 μL(每孔添加量)。10 μL PCR体系含0.24 μL dNTP (10 μmol/L),3 μL Primer(10 μmol/uL),0.16 μL Taq polymerase(1 U),1.5 μL 10×buffer (1 μmol/L),3 μL DNA 模板(20~90 ng/μL),0.9 μL Mg2+(20 mmol/L),1.2 μL ddH2O。

一年生苜蓿PCR扩增程序[13]:94 ℃预变性3 min;95 ℃变性1 min,,55 ℃退火1.5 min (不同引物退火温度不同),72 ℃延伸1min,共循环35次;最后72 ℃保温8 min,4 ℃保存。

苜蓿属变种PCR扩增程序[11]:95 ℃预变性10 min;95 ℃变性50 s,55 ℃退火50 s(不同引物退火温度不同),72 ℃延伸90 s,共循环40次;最后72 ℃保温10 min,4 ℃保存。

1.5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PCR扩增产物中加入l L loading buffer (溴酚蓝缓冲液),在8%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PAGE)上,于100V电压电泳0.5 h,200 V电压电泳1 h,然后银染检测。

1.6图片处理

电泳照片用Adobe Photoshop CS2 9.0进行裁剪;引物信息采用Excel 2003整理。

2结果与分析

用100对蒺藜苜蓿SSR引物进行亲本母本温岭材料和父本楚雄材料及其杂交F1代多态性分析,筛选出8对多态性较好的作为南苜蓿特异性SSR引物,引物信息如表2所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产物,最后银染上色,其结果见图1、图2。

试验结果表明,蒺藜苜蓿SSR引物MtB152、MtB34、MtB147、MtB18、MtB21、MtB50、MtB16、MtB8在一年生苜蓿SSR-PCR反应体系中和苜蓿属变种SSR-PCR反应体系中均能扩增出条带,但条带质量有差异。具体表现为一年生苜蓿SSR反应体系扩增出的产物经电泳检测后得到的谱带要比苜蓿属变种的SSR反应体系扩增出的谱带背景更加清晰,多态性位点更易于辨认,但扩增出的位点明显少于苜蓿属变种SSR的反应体系。在2种反应体系中,引物MtB18、MtB147、MtB50、MtB8扩增出的条带数明显多于其他引物,多态性好于其他引物。

基于一年生苜蓿SSR反应体系和苜蓿属变种的SSR反应体系,分别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对南苜蓿进行SSR标记检测,均能够得到稳定、易辨、背景清晰的谱带,是一套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3结论与讨论

由于SSR的诸多优点以及技术的日趋成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分子标记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多个领域。在农作物中,水稻(Oryza sativa)[14-15]、小麦(Triticum aestivum)[16-17]、玉米(Zea mays)[18]、大豆(Glycine max)[19]、大麦(Hordeum vulgare)[20]等都已进行了SSR标记的研究。

南苜蓿早期作为蔬菜和田间绿肥推广[4],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还没有相关的文献报导,导致其遗传背景缺乏,试验工作无法借鉴,给遗传育种工作带来了困难。试验证明,根据南苜蓿的分类学地位,将其作为一年生苜蓿属植物的属性来研究,能够开展SSR分子标记的研究。根据引物之间的通用性,已开发的蒺藜苜蓿SSR引物,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在一年生苜蓿SSR-PCR反应体系和苜蓿属变种的SSR-PCR反应体系的基础之上,能够扩增出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谱带,可以用于南苜蓿试验分析与交流。

要想获得清晰可靠的条带可以改变引物的退火温度、Mg2+浓度以及反应的循环数[21-22]。基于一年生苜蓿SSR反应体系的谱带要比苜蓿属变种的SSR反应体系的清晰,但是扩增出的位点数要少于苜蓿属变种的反应体系,这可能与各自的反应体系的退火温度及循环次数有关,需要进一步设计试验来摸索证明,才能最终得到位点数多而且条带清晰可靠的SSR-PCR反应体系。

参考文献:

[1]王 栋.牧草学各论[M]. 南京: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1956:170-171.

[2]陈默君,贾慎修. 中国饲用植物[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579-580.

[3]南苜蓿[EB/OL]. [2014-10-02]. http://www.eflora.cn/sp/Medicago%20polymorpha#map.

[4]曹德明,魏臻武,虞珍萍,等. 扬中金花菜产业发展新模式——南方草业的新亮点[J]. 草原与草坪,2012(5):79-82.

[5]徐兴兴,梁海永,甄志先,等. 苹果SSR反应体系的建立[J]. 果树学报,2006,23(2):161-164.

[6]Cook D R. Medicago truncatula—a model in the making![J].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1999,2(4):301-304.

[7]常金华,夏雪岩,张丽,等. 高粱抗蚜基因的遗传分析和SSR标记定位[J]. 草业学报,2006,15(2):113-118.

[8]宋显军,张伟,曹萍,等. 大豆SSR标记PAGE银染方法的改进[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22-3923.

[9]张芳,权军利,单卫星.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致病疫霉菌SSR标记方法改良[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06-16607.

[10]张丽芳,魏臻武,杨占花. 蒺藜苜蓿SSR反应体系优化及在一年生苜蓿种质鉴定中的应用[J]. 草地学报,2007,15(5):429-436.

[11]Eujayl I,Sledge M K,Wang L,et al. Medicago truncatula EST-SSRs reveal cross-species genetic markers for Medicago spp.[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4,108(3):414-422.

[12]魏臻武. 利用SSR、ISSR和RAPD技术构建苜蓿基因组DNA指纹图谱[J]. 草业学报,2004,13(3):62-67.

[13]屠德鹏,魏臻武,武自念,等. 蒺藜苜蓿EST-SSRs分布特征及标记的开发[J]. 草业科学,2011,28(5):746-752.

[14]Wu K S,Tanksley S D. Abundance,polymorphism and genetic mapping of microsatellites in rice[J]. Molecular & General Genetics:MGG,1993,241(1/2):225-235.

[15]Akagi H,Yokozeki Y,Inagaki A,et al. Microsatellite DNA markers for rice chromosomes[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96,93(7):1071-1077.

[16]Ma Z Q,Rder M,Sorrells M E. Frequencies and sequence characteristics of di-,tri-,and tetra-nucleotide microsatellites in wheat[J]. Genome,1996,39(1):123-130.

[17]Plaschke J,Ganal M W,Rder M S. Detection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closely related bread wheat using microsatellite markers[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95,91(6/7):1001-1007.

[18]Taramino G,Tingey S.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for germplasm analysis and mapping in maize[J]. Genome,1996,39(2):277-287.

[19]Akkaya M S,Bhagwat A A,Cregan P B. Length polymorphisms of simple sequence repeat DNA in soybean[J]. Genetics,1992,132(4):1131-1139.

[20]Liu Z W,Biyashev R M,Maroof M A. Development of simple sequence repeat DNA markers and their integration into a barley linkage map[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96,93(5/6):869-876.

[21]Smulders M K. Use of short microsatellites from database sequence to gene rate polymorphisms among Lycopersicon esculentun cultivars and accessions of other Lyopersicon species[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97,97:164-272.

[22]Rychlik W,Spencer W J,Rhoads R E. Optimization of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for DNA amplification in vitro[J]. Nucleic Acids Research,1990,18(21):6409-6412.王雪,罗照明,张红城,等. 中国蜂胶胶源植物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385-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