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生 涂小云 罗益群
姬小蜂在赣南已暴发成灾,为摸清其种群在赣南的发生规律,详细调查研究了其种群消长动态及其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桉树林内成虫羽化高峰期为4—8月,呈现3个主高峰(5月上旬、5月下旬、6月中旬)和1个次高峰(8月),虫瘿形成的高峰期则相应延后20~30 d,为5—9月,虫瘿数量较多的时间为5、7、9月,呈现3个峰型。成虫羽化及虫瘿数量消长动态规律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1 年发生 3~4 代,世代重叠严重,危害高峰期为6—9月。2014年6月调查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无性系DH201-2上主要在树冠中层危害,虫瘿数量和羽化孔数量主要分布在树冠枝条的中层,其次是树冠上层。这一结果为该虫的野外调查、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准确定位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赣南;种群;消长动态;虫瘿
中图分类号:S763.4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178-02
收稿日期:2014-11-07
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32BBF60035)。
作者简介:陈元生(1967—),男,江西信丰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昆虫生物学及害虫综合治理研究。E-mail:cys0061@163.com。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her & La Salle)是危害速生桉树种的致瘿性害虫,属膜翅目(Hymenoptera)姬小蜂科(Eulophidae)昆虫,严重危害桉属(Eucalyptus)植物嫩枝、嫩梢、叶柄和叶片,形成虫瘿。自从2009年传入江西省赣南之后,在全区发生蔓延速度很快,目前已经基本覆盖赣南速生桉树林区。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可危害多种桉树品种,但对不同品种危害程度并不相同,研究该虫在不同寄主的危害表现和成虫羽化量,可为控制该虫危害提供依据[1]。
目前关于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研究大多关注在生物学特性、防治与管理、寄主及抗性等方面[2-8],但其在特定区域下的种群动态情况研究较少。徐家雄等研究了广东省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发生规律与空间分布格局,认为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为聚集分布,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9];杨秀好等研究了广西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发生与温度的关系,发现温度是影响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突变的主导因子[10];黄锐等通过对海南岛8个气候区内桉树枝瘿姬小蜂数量在尾赤桉(E. urophylla × E. camaldulensis)湛201、巨尾桉(E. grandis ×E. urophylla)广林9号和窿缘桉(E. exserta)3个海南常见桉树品(种)系上的消长动态进行了1年的观察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在3个品(种)系桉树上的虫害暴发期均为每年3—10月[11]。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已暴发成灾,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发生规律及年消长动态尚未见相关报道。
研究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桉树主要品种(系)上的种群动态,对于该蜂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研究选取江西赣南广泛种植并受危害较严重的桉树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调查研究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动态及其空间分布情况,以期为遏制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的大规模暴发蔓延、田间调查与监测、化学及生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时间、地点及品种
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校园内桉树林、江西省赣州市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调查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比较严重的1~2年生的巨园桉(E. grandis ×E. tereticornis)DH201-2。
1.2试验方法
1.2.1虫瘿的采集与观察调查期内每月15日、30日在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区内采集巨园桉DH201-2枝条各1次,每样地随机调查 10株,共30株,每株在东、南、西、北4个方位各取1枝,分别装袋、标记,观察、记录有无虫瘿及虫瘿发生数,计算出平均每枝条上的虫瘿数,统计各月新增虫瘿数即为各月虫瘿数量的消长动态。
1.2.2成虫的收集与监测每隔5 d 采集接近羽化期的虫瘿技叶,用食品保鲜袋装好、扎紧。每天可以透过光线观察袋内是否有小蜂羽化。每天收集或观察记录羽化孔数,统计小蜂羽化数量,了解全年不同月份虫瘿的成虫羽化变化和总量。
采用黄色黏虫板进行成虫诱集、监测[12]:釆用佳多牌黄色黏虫板悬挂在DH201-2桉树林内,在上述2个调查地点,每隔10 m悬挂1块,统一悬挂在2 m高度西南方向。每隔5 d检查、记录黏虫板上成虫数量,统计每月成虫数量。
1.2.3林木生长与虫瘿发生调查参照文献[1,13]的方法,选择校园内受害较重的1~2 年生的无性系DH201-2 生长高度不同(2~3 m)的植株进行系统调查,每15 d每调查点不少于3株,其中3 m以下进行弯曲枝干调查,不能弯曲枝干或过高的,用高枝剪剪取上、中、下3个部位,每部位在东、南、西、北4个方位各取1枝,选取中部35 cm长的枝条分别装袋、标记,观察有无虫瘿及虫瘿发生数,统计每根枝条上的虫瘿数(包括枝条、叶片、叶脉、叶柄上的虫瘿),计算每样枝(35 cm长)的平均虫瘿数,统计树冠不同层次的枝条上虫瘿数量与羽化孔数量。
1.2.4数据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和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2结果与分析
2.1虫瘿数量消长动态
从图1可见,在赣南,5、7、9 月新增虫瘿数量最多,呈现3峰型,即5月为第1个高峰,平均每样枝新增虫瘿数达8.08个;随后虫瘿新增数量逐渐降低,至7月上升,新增虫瘿数量达到最大值,为9.11个,呈现出第2个高峰;其后又逐渐降低,至 9月上升,每样枝新增虫瘿数7.17个,呈现出第3个高峰,1—3月几乎不出现新的虫瘿。
2.2成虫种群动态
采集虫瘿枝叶、肉眼观察记录成虫羽化情况,结合黄色黏虫板林间诱集成虫,获得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消长动态(图2),从图2可见,该蜂在赣南的成虫羽化出孔高峰期为5月上旬至8月,呈现出3个明显峰和1个不明显峰,成虫羽化出孔的3个明显高峰分别为5月上旬、5月下旬、6月中旬,1个不明显峰出现在8月。成虫羽化产卵高峰期与嫩梢、嫩枝生长同步,危害高峰期为6月上旬至9月下旬。
调查还发现,每年11月中旬至翌年4月上旬为该蜂在赣南的越冬期,对处于冬季的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进行解剖发现,该蜂在赣南多以幼虫和蛹在虫瘿内越冬,且多为高龄幼虫或蛹,卵和低龄幼虫在冬季的存活率较低。
2.3林木生长与虫瘿发生动态
对1~2年生的无性系DH201-2树冠不同层次的枝条上虫瘿数量与羽化孔数量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在赣南桉树无性系DH201-2上,桉树枝瘿姬小蜂主要分布在树冠中层,多集中在中层危害、形成虫瘿,平均35 cm枝条上有16.69个虫瘿,其虫瘿数量占全株树虫瘿总数量的 61.38%;其次是上层,平均35 cm枝条上有8.17个虫瘿,占30.05%;下层虫瘿数量较少,仅占8.57%。中层、上层、下层3者之间的虫瘿数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从树冠上羽化孔数量的分布情况可见,羽化孔主要分布在树冠中层,平均35 cm枝条上有33.11个羽化孔,占总羽化孔数的69.21%,与上、下层羽化孔数的差异也达显著水平(P<0.05),上、下层羽化孔数分别占19.61%和11.18%,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桉树林内成虫羽化高蜂期为4—8月,呈现3个主高峰和1个次高峰,虫瘿密度高峰期则相应延后20~30 d,为5—9月,新增虫瘿数量较多的月份为5、7、9月,尤其6月中旬成虫数量最高,所以7月份新增虫瘿数量最多。成虫羽化及虫瘿数量消长动态规律进一步证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1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严重,危害高峰期为6月上旬至9月下旬。
本研究显示,在赣南桉树无性系DH201-2上,桉树枝瘿姬小蜂主要集中在树冠中层危害,虫瘿和羽化孔主要分布在树冠中层,这和徐家雄等的报道[9]部分相似;巨桉羽化孔主要分布在中层,而巨尾桉广林9号的虫瘿和羽化孔则主要分布在上层,与黄锐等的报道[14]不同;尾赤桉湛201、窿缘桉和巨尾桉广林9号上该蜂主要在树冠上层形成危害、出现虫瘿和羽化孔。这些结果的差异与品种有关还是地理变异所致,有待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主要危害1~2年生桉树幼林和苗圃苗木,1~2 m的桉树枝叶虫瘿最多,3~4 m的叶片最茂密,距离地面不高、受气流影响较少,也适合小蜂入侵并形成虫瘿,4 m以上桉树基本不受其害,这与蒋金培等的报道[1]相似。
研究该蜂在赣南的种群数量消长动态及在树冠上的分布规律,有利于为野外害虫调查和现场防治工作找准目标提供指导,也为下一步生物防治工作把天敌释放在树冠中层、建立天敌种群及化学喷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蒋金培,罗基同,王缉健,等. 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羽化量的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2011,40(1):31-33.
[2]蒋金培,王缉健,陈江,等. 化学农药控制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羽化初试[J]. 广西林业科学,2009(3):137-140.
[3]林明生,徐家雄,赵丹阳,等. 虫线清乳油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试验[J]. 广东林业科技,2009,25(1):41-44.
[4]吴耀军,奚福生,罗基同,等. 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特性及控制技术[J]. 广西植保,2009,22(2):5-8.
[5]罗基同,蒋金培,王缉健,等. 广西博白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2011,30(4):10-12.
[6]朱方丽,韩鹏飞,任顺祥,等. 寄主植物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应用昆虫学报,2011,48(5):1451-1457.
[7]张华峰,肖华,陈顺立,等. 不同桉树品种(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适合度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35(5):956-961,969.
[8]黄咏槐,张宁南,何普林,等. 不同桉树品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抗性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4,30(3):316-322.
[9]徐家雄,任辉,赵丹阳,等. 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发生规律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2008,24(6):50-57.
[10]杨秀好,陈尚文,秦江林,等. 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发生预测与温度关系初步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17(22):74-76.
[11]黄锐,程立生. 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动态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5):978-983.
[12]刘慧清,金启安,韦曼丽,等. 海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羽化量的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12,32(9):57-59,63.
[13]陈华,黄志平. 桉树枝瘿姬小蜂对桂中桉树幼林的危害调查及防治[J]. 广西林业科学,2014,43(2):158-163.
[14]黄锐,沙林华,程立生,等. 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情况与分布型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14,34(6):44-47,53.刘会宁,姚晓雯. 葡萄霜霉病抗性与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
: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