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查理
驾驶证、身份证都有有效期,为什么结婚证不能有有效期?面对难以抵挡的第四次单身潮和现在与日俱增的离婚率,近日,某学者提出一种大胆而令人惊叹的声音:结婚证应设置7年有效期,到期自动离婚,这样一来,许多社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12月8日人民网)
这两天,微博认证为“专栏作家”的鲁先生,就解决“单身潮”说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给结婚证加个7年有效期,到期后婚姻自动解除。这样,人们能尝试多段感情,解决单身问题,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女性经济独立,降低离婚率,孩子也能受到更多关爱。当然,7年后人们也可自动续约。毫无疑问,鲁先生和抛出“光棍合娶老婆”“理论”的浙江财经大学教授谢作诗一样,遭到网民的口诛笔伐。
能够想象结婚证像驾驶证、身份证一样有一个有效期限吗?可有的人就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出这样的观点。虽然婚姻有“七年之痒”之说,也有的年轻人出现闪婚闪离情况,但这并不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们提出给结婚证设期限的理由。
专家学者提出的观点,三番五次令民众咋舌。譬如,茅于轼的“廉租房不应该配独立厕所”,以及呼吁火车票提价,就引起了强烈反对。孙东东“老上访专业户至少99%精神有问题”的言论遭到抗议。时间久了,民众就跟专家学者势不两立起来,将其贬低为“砖家”、“叫兽”。同时,在专家学者眼中,民众也就成了无药可救的乌合之众。
就具体的社会问题而言,专家学者和民众分歧真到了非黑即白的地步?未必如此。专家学者根据知识背景得出符合学术逻辑的结论,民众根据柴米油盐感知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双方都能自圆其说。就拿“廉租房不应该配独立厕所”来说,看似不人道的建议却符合经济分配原理,后来部分廉租房成为特权房也为现实所证明。为结婚证设一个7年期限,其逻辑也不复杂,即婚姻原是财产权的延伸,在追求男女平权的时代,婚姻从长期保障变成短期博弈,也是大势所趋。鲁先生将其和7年之痒挂钩,可结婚证和婚姻不存在对等关系,结婚证有无期限意义不大,当成玩笑话即可,没必要如此反感。
双方之所以无法交流,一是专家学者过于专业的话语门槛形成阅读障碍,再加上网络掐头去尾的碎片化传播,被提炼出来的核心观点很突兀,容易被误读了;二是专家学者的动机不一,有的是出于社会责任,有的是分享学术思考,但有一部分则哗众取宠,甚至借机向权力献媚,这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互相不信任的两个群体,哪里还肯耐心分析对方的逻辑和论据,只要观点不合我意就分外眼红。
网络舆论场是分层次的,如何打通不同层次的舆论场,让专家学者和乌合之众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为解决购票、社保、上访等凸显的社会问题提供良策?笔者认为首先,要有容人之量,也要敢于认输。尊重不同观点的表达权利,这需要双方在网络平台上不停磨合。其次,要说对方能懂的话,尤其是专家学者,用接地气的语言重新包装观点,让民众能更好地了解其逻辑。再次,鼓励更多专家学者对公共问题发言,学界诸多观点的碰撞,可以开拓民众的眼界,也会把媚俗和媚上的“鸡汤”淘汰掉。
最重要的是,在讨论社会公共问题时,无论是谁,属于哪个群体,都应当遵守像罗伯特议事规则那样的公共规则。显然,学者、民众的交流莫患“七年之痒”,追求共识,尊重分歧,这样的舆论环境才能让符合时代的中国版议事规则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