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明联,杨正富,余绍伟,字德华,李根泽*,李劲峰,杨兆春,王 佐,张云云,段正培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昆明650205;2寻甸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云南寻甸655200;3腾冲市农业技术推广所,云南腾冲679100;4临沧市临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临沧677099)
低纬高原稻后油菜免耕移栽高效栽培技术
符明联1,杨正富2,余绍伟3,字德华4,李根泽1*,李劲峰1,杨兆春3,王 佐3,张云云1,段正培3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昆明650205;2寻甸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云南寻甸655200;3腾冲市农业技术推广所,云南腾冲679100;4临沧市临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临沧677099)
摘 要:针对以腾冲市界头镇为代表的低纬高原水稻—油菜水旱轮作茬口紧张、养分不平衡、病虫害严重、生产效益低的问题,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建立扣种稀植培育幼壮苗、免耕移栽、综合防控病虫害的稻后油菜免耕移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现6. 67 hm2平均产量2937 kg/ hm2的连片高产,产值达到13 216. 5元/ hm2,生产效益达到9346. 5元/ hm2,比非示范区和全市油菜生产分别增效1. 19倍和2. 01倍。
关键词:油菜;免耕移栽;低纬高原区
水稻、油菜一年两熟栽培模式是我国油菜主要生产模式之一,也是我国利用冬闲田发展油菜生产的主要模式,在促进油菜产业发展、提高食用植物油脂安全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稻后油菜生产,我国已开展了很多研究,集成了稻草覆盖栽培秋洋芋套作油菜栽培技术、稻后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稻后油菜施肥技术、稻茬油菜免耕稻草覆盖移栽技术、谷林套作技术等实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并有稻后油菜单产1710、2430、3423 kg/ hm2等报道[1~6]。
腾冲市界头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海拔1400~3780. 2 m,地理位置N25°25′~25°29′,E98°37′~98°38′之间。年降水量1650 mm,年平均气温14. 8℃,年均日照时数2758 h,年均日照百分率62 %,全年无霜期长达260 d。耕地面积1. 43万hm2,人均耕地面积1. 24 hm2,其中水田面积近1万hm2,具有得天独厚的油菜生产自然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万亩油菜田间风光”在国内享有盛誉。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使界头镇成为云南省油菜主产乡镇,常年油菜种植面积近0. 9万hm2,其中稻后油菜面积0. 7万hm2,是典型的低纬高原油菜生产区。
针对界头镇水田油菜生产需求,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与当地农技部门紧密合作,依托相关项目的实施,集成了稻后油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在2014~2015年集成示范样板建设中,实现6. 67 hm2平均产量2937 kg/ hm2的连片高产,有效带动了区域油菜产业的发展,对南方低纬高原稻后油菜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1. 1 品种选择
稻后油菜存在茬口矛盾,加之界头镇森林覆盖好,油菜生长期间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根肿病和菌核病等病害时有发生,宜选用早熟(生育期180 d以内)、抗病性强的优质(含油量≥43 %、芥酸含量≤3%,硫苷含量≤30 μmol/ g饼)油菜品种。通过从中国各育种单位征集品种展示,筛选出德油早1号、云油杂10号、云油杂4号、种都油998、云油杂15号等适宜品种。示范样板中选用了云油杂10号和种都油998。
1. 2 壮苗培育
(1)苗床地选择与培肥。选择耕作层深厚,土壤肥力高,交通便利,近两年来未种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田)块育苗。清除苗床地杂草后深翻,1. 2 m开墒,结合土表平整每公顷施用腐熟农家肥3000 kg、NPK含量各10%的三元复合肥450 kg作为底肥培肥苗床。
(2)适时扣种稀播。最佳播种时间为9月22~ 28日,移栽苗龄控制在30 d以内。建议以生产合作小组为单位相对集中统一育苗,种植面积在0. 5 hm2以上的农户,建议分2次播种,间隔时间5~7 d。大田∶苗床≤20∶1,播种量≤1 g/ m2。
(3)苗床管理。油菜出苗至子叶平展期间用辛硫磷或高效氯氰菊酯防治1次跳甲,出苗15 d对水浇施尿素30~45 kg/ hm2提苗,3片真叶定苗,留苗密度150株/ m2。
1. 3 免耕早栽
水稻收获后,清理排灌沟。播种前一天,开沟分墒,墒宽1. 5 m。10月25日左右(苗龄25~30 d)移栽。拉线宽行条栽,行距60~70 cm,株距25~30 cm,移栽密度6. 0万株/ hm2。
1. 4 科学施肥
增施农家肥(15 000~22 500 kg/ hm2),控制化肥用量(总化肥用量:尿素675~750 kg/ hm2、普钙450~525 kg/ hm2、硫酸钾120~180 kg/ hm2,硼砂30 kg/ hm2)。其中,移栽时,将全部农家肥、普钙、硫酸钾、硼砂和1/3的尿素混合施作种肥;移栽后10~12 d,对水浇施75~105 kg/ hm2尿素提苗(可用人粪尿或沼液替代,下同);移栽后25~28 d,对水浇施120~150 kg/ hm2尿素二次提苗;移栽后45~50 d,结合除草,追施225~300 kg/ hm2尿素作为蕾薹肥。
对于缺硼土壤,在抽薹期、现蕾期、初花期各用100倍硼液叶面追施;为促进油菜籽粒充实,提高千粒重,花角期结合药物防治蚜虫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2~3次。
1. 5 大田管理
移栽后5~7 d及时选用嫩壮苗添补和更换缺塘、损伤幼苗,油菜抽薹至苗高40 cm打薹封顶促进分枝生长,花期放蜂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春节前视墒情灌水1~2次,春节后(油菜花角期)每20~25 d灌水1次。
1. 6 病虫害防控
以农业、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无公害生产,优化产品质量。化学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腾冲县界头镇油菜主要虫害为蚜虫,主要病害为根肿病,生产上主要针对这两种病虫害进行防治,其余病虫害基本不发生,不影响油菜生产,可不作防治。
(1)蚜虫。清除田间及埂边杂草,减少寄主;黄牌诱杀;以村为单位人工养殖蚜茧蜂,在蚜虫繁殖高峰期放飞蚜茧蜂;交替使用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三氯氟氰菊酯等农药统防统治[7]。
(2)根肿病。选择无病地块(近几年无十字花科作物种植)培育壮苗。大田进行油菜与小麦轮作;田间注意开沟排水;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并加石灰覆盖深埋;发病田块在油菜3叶期用敌克松500倍液、TH88 300倍液、菌毒清200倍液、复方多菌灵600倍液,每10 d灌根1次,连续防治2~4次[8]。
1. 7 适时收获
全田植株2/3的角果现黄,是油菜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时收获能获得油菜最高含油量和最高产量。
界头镇常年油菜种植面积近0. 9万hm2,其中稻后油菜面积0. 7万hm2,平均单产1950 kg/ hm2,产值8775元/ hm2,不含劳动力投入的生产成本合计5670元/ hm2(包括种子投入120元、化肥投入2850元、机耕投入1200元、病虫害防治1500元),生产效益仅3105元/ hm2。生产效益低下已成为油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014~2015年度,利用本技术建设的集成示范样板,经腾冲市农业局田间测产验收,实现6. 67 hm2平均产量2937 kg/ hm2的连片高产,产值达到13 216. 5元/ hm2,不含劳动力投入的生产成本合计3870元/ hm2(包括种子120元、化肥2850元、病虫害防治900元),节约成本1800元/ hm2,生产效益达到9346. 5元/ hm2。与周边非示范区平均产量2512. 5 kg/ hm2比较,增产424. 5 kg/ hm2,节本增效3710. 25元/ kg/ hm2,增收1. 19倍;与腾冲全市平均产量1950 kg/ hm2比较,增产987 kg/ hm2,节本增效6241. 5元/ kg/ hm2,增收2. 01倍。稻后油菜免耕移栽高效生产技术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对本区域油菜产业发展将起到良好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退耕还林后森林覆盖率上升,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川等我国南方水稻产区,特别是江边河谷地区,均存在与界头镇类似的自然气候条件。这些产区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乡村休闲农业的过程中,油菜是冬春季节的首选作物。提高油菜生产的比较效益,是调动农户发展油菜生产积极性的必要条件。界头镇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这些产区发展油菜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许 林,邓先才,杨 洪.稻草覆盖栽培秋洋芋套作油菜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5(1):16 -17.
[2] 曾宪玉,李红丽,杨邦贵,等.油菜的主推品种和两种新技术[J].吉林农业,2014(23):57.
[3] 张乐平,廖鸿昕,刘德林,等.氮肥减施在水稻—油菜轮作中的效应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0(5):47 -49.
[4] 李晓艳,王 地,简红忠.稻茬小麦油菜免耕稻草覆盖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9(2):181 -182.
[5] 夏丽华,夏兴波,潘海云.稻油周年产量超1000 kg/ 667 m2的技术实践[J].上海农业科技,2014(6):60 -61.
[6] 刘翠莲,刘雪基.稻田套播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0):74,85.
[7] DB53/ T 520 -2013,油菜蚜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S].
[8] DB53/ T 645 -2014,白菜根肿病防治技术规程[S].
High - Efficienc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No-tillage Transplanting for Rapeseed after Rice in Low Latitude Plateau
FU Minglian1,YANG Zhengfu2,YU Shaowei3,ZI Dehua4,LI Genze1*,LI Jingfeng1,
YANG Zhaochun3,WANG Zuo3,ZHANG Yunyun1,DUAN Zhengpei3
(1 Industrial Crop Research Institute,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unming,Yunnan 650205,China;2 Agricultural Technique Extension Station of Xundian County,Xundian,Yunnan 655200,China;3 Agricultural Technique Extension Center of Tengchong City,Tengchong,Yunnan 679100,China;4 Linxiang Agricultural Technique Extension Station,Lincang,Yunnan 677099,China)
Abstract:To settle series of problems in rice - rapeseed rotation system of low latitude plateau,including seasonal stress,nutrient imbalance,serious diseases and pests and low production benefit,high - efficienc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no-tillage transplanting for rapeseed after rice were established,and the key techniques included choosing varieti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breeding high quality seedlings,no tillage transplanting,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s. Field experiment and demonstration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yield of rapeseed reached to 2937 kg/ hm2on an area of 6. 67 hm2,the output value reached to 13216. 5 yuan/ hm2,and the production benefit reached to 9346. 5 yuan/ hm2which was 1. 19 and 2. 01 times of that of rapeseed production in the non - demonstration region and whole Tengchong city,respectively.
Keywords:rapeseed;no tillage transplanting;low latitude plateau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29);云南省现代农业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符明联(1972 -),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油料作物产业研发与应用研究,Email:1191655813@ qq. com。*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2015 10 13
文章编号:1001-5280(2016)01-0086-03
DOI:10. 16848/ j. cnki. issn. 1001-5280. 2016. 01. 022
中图分类号:S565. 404. 8
文献标识码: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