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间音乐文化所表现的核心价值观,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重要资源,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所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但山东民间音乐也面临危机,而危机的实质是山东民间音乐生态的危机,应对危机的策略是传承民间音乐的精神内核,构建立体式保护系统,实施动态性保护,才能重建良性的民间音乐生态环境。
山东民间音乐;音乐生态;民间音乐保护
齐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础之一。山东人民淳厚质朴、实干敦行,这些都与齐鲁文化在民众中积淀的优秀传统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山东民间音乐作为齐鲁文化的重要资源,发挥着塑造精神文明与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已经构成了一种绵延数千年的文化记忆,成为山东文化与山东人的象征符号。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山东民间音乐正面临生存危机,其实质是山东民间音乐生态遇到了危机,民间音乐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而想要重振山东民间音乐,就必须重建山东民间音乐生态及其生态系统。
一、山东民间音乐生态
(一)山东民间音乐
山东又称“齐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文化的交汇之地。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齐鲁文化与三晋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而由于其形成的时代和地域环境的差异,又有自身的特色和精神气质,形塑了圣人之地、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
齐鲁文化兼容并包,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儒释道法等各流派在山东都得到了充分发展,尤其是把鲁文化的重德隆礼、人道和合思想与齐文化的崇法重利思想融合了起来,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文化思想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和民间音乐艺术等传播开去,尤其是随着各种喜闻乐见的民俗庆典活动和戏剧表演而深入到民众生活中,塑造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人们的精神财富和行动指南,成为了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和标志。
与齐鲁文化的总体特征具有高度一致性,山东民间音乐兼具守成性与创新性的特点,在传承中得以延续和创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守成性并非落后性,是任何文化艺术都必须具备的品质,而创新性是文化艺术得以引导时代发展的必要条件。总体而言,当下的山东民间音乐的守成性不足,没有完整地继承民间音乐文化的精神内核,创新性更有待提高,从形式到内容都还没有形成一种理性的创新机制,而民间音乐所归属的生态系统需要着力重建。
(二)山东民间音乐生态系统
笔者曾著文将音乐生态系统分为三维九要素[1],民间音乐就是文化系统、自然系统、音乐系统三维构成的生态系统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生态环境下使山东民间音乐与其他地区音乐以及山东各地民间音乐①之间形成了同源异流或同流异源的多种音乐共存的文化现象。
民间音乐的文化系统包括语言、受众和民俗等要素,随着山东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系统发生了质的变化。山东省齐鲁音乐文化生态造就了齐鲁音乐文化,但其特殊性逐渐被其他地区文化所同化。单就山东省而言,各地区文化之间也有差别,主要就是因为它们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不同造成的。从语言上来看,山东方言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别,且山东省内各地方言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声母与韵母方面,山东话与普通话也存在差异。由于语言不同,对山东民间音乐及山东各地民间音乐的“依字行腔”产生了重要影响,其音乐风格明显地带有各地语言特色与生活环境的烙印,这些特点塑造了山东民间音乐及山东各地民间音乐的特点。
民间音乐的自然系统主要指音乐所处的环境,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称为环境因子,包括区位地理、自然地理、社会环境等。作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一,音乐相比其他文化现象与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民间音乐发展进程中的方式、方向、形态很大程度取决于自然因素。民间音乐‘生态也是自然‘生态的反映。”[2]山东地处衔接中国南北政治经济中枢的特殊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的交汇之地。山东省自然地貌多样,陆地海洋、丘陵平原兼有,对山东各地的民间音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清新的沂蒙山小调、浑厚的山东大鼓等都是山东民间音乐的代表。
林 琳山东民间音乐生态的危机与重建
民间音乐的音乐系统包括音乐族群、音乐个体、音乐人等要素。山东民间音乐是山东民间音乐生态系统的基础,山东民间音乐生态系统是决定山东民间音乐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文化生态不同,山东各地区音乐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据统计,山东省有民间歌曲8000余首,民间乐曲4000余首,戏曲30余种,曲艺20余种,歌舞100余种,②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流派纷呈。山东省有鲁西南鼓吹乐和聊斋俚曲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方面说明山东的文化遗产丰富,另一方面说明山东文化遗产危机重重。山东各地不同的音乐种类之间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一度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但与国内民间音乐的现状一样,山东民间音乐也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二、山东民间音乐生态的危机
(一)山东民间音乐的生存现状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山东民间音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其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部分地区民间音乐艺人断层现象严重,传承人数量急剧下降;另一方面,民间音乐的市场逐渐被通俗、流行音乐所取代,民间音乐的影响力急剧下降。而最为重要的是民间音乐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失去平衡,这就使得民间音乐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境地。
城镇化进程使得山东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间艺人的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艺术表演缺乏氛围,艺术创作的激情缺乏动力,造成民间音乐的自我放逐,民间音乐失去生存资源、生存空间与自身的完整性。
虽然许多民间音乐团队还存在,但不再是为古老的民俗庆典或祭祀活动而存在,而多从事拍电视、搞企业庆典等商业活动。多数民间音乐已经悄无声息,而仅存的少许活跃的民间音乐已经融入到经济大潮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但传统形态中所饱含的发自内心的激越、虔敬、豪放、欢快、真情等变得少而又少,其中所张扬的真善美的“人性”也黯淡无光了。从形式上来看,民间音乐团队的规模越来越小,缺少演出场所、缺少观众、缺少资金、缺少关注,生存非常困难。endprint
(二)山东民间音乐生态危机的原因
山东民间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系统中的一部分,只能延续存留在人们的文化生活当中,并依赖于当地文化生态环境而生存,也会随着人们文化生活习惯的变迁而变迁,若保护不力甚至是人为的破坏,这种文化资源就会逐步枯竭。“某种文化样式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其核心、其实质最终还是‘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3]民间音乐团体的土崩瓦解、曲终人散是人们对民间音乐遗产的最大不负责任,而人的不作为是导致优秀民间音乐告别历史舞台的直接原因之一。
在知识全球化的时代,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软实力是非常重要地域间文化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随着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山东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正在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部分地区对于民间音乐的保护仅限于商业模式,着眼于其经济利益,一些民间音乐的文化精髓被人为的“嫁接”与“拼贴”,使山东民间音乐的精神内核遭到破坏,使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丧失了自身特色,最终导致民间音乐在群众中的影响力降低。
三、山东民间音乐生态的重建
(一)保护山东民间音乐的意义
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积淀下来的精神产物,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一定意义上,保护和传承好民间音乐就是保护民族精神。当前不少优秀的民间音乐正在逐渐消亡,传承好民间音乐,使优秀的民间音乐得以不断延续和良性发展,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民间音乐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发展历史进程和状况的镜子,它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已经成为一个地方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而民间音乐的没落,意味着该地区民族文化的衰落。“在东西方文化都需要进行反省和‘文化自觉的今天,中国的文化不能再甘当西方文化的复制品,一定要找到自己‘原生型文化的‘根。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不光要注意一个外部的物质世界,还要关注人的内心,人的灵魂。灵魂的荒芜比自然界的荒芜更为可怕,尤其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荒芜。”[4]20山东民间音乐是反映山东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风貌,是山东文化独具特色的载体。山东民间音乐可谓是我们“原生型”文化的“根”,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它,并赋予它崭新的时代意义。
(二)重建山东民间音乐生态的策略
所谓民间音乐文化生态保护就是使民间音乐文化赖以生成的内外部条件不受破坏,能够正常传承,并不断适应外部社会环境的要求而与时俱进。文化生态保护不是原样地维持,而是保护该文化之所以成为其文化的最为主要条件,即民间音乐的精神内核。
1.传承民间音乐的“精神内核”
要使民间音乐的“光晕”(aura)永存,必须保存并传承它的精神内核。民间音乐是区域或群体共同的文化情感表达,它能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和文化价值上的认同。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各种民间音乐衰落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人们的道德下降、功利趋强,伦理观念趋于淡薄。大而言之,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正在消融。当然这种多元化文化生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问题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就当下而言,我们需要有利于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音乐文化,而优秀的民间音乐是宝贵的资源。然而,令人担心的是,我们追求的是民间音乐文化外在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了其内在的价值理性③,这种重器而轻道的文化取向正是制约“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羁绊。现在,我们要大力开发和利用民间音乐文化的道德资源,而不是仅仅看中它的商业资源和经济价值。学者方李莉更是把道德文化看作一种经济资本,颇有新意。她说:“在现代经济中,道德文化也能成为一种社会资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美德构成了他们用以实现现代经济目标的重要资本。进而言之,道德文化实际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经济资本。”[4]20民间音乐文化可以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但不能盲目追求其经济价值,更要追求其精神价值。
2.构建立体式保护系统。
音乐是其音乐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单元,而音乐自身又是一个自成一体的系统,是立体的多维复合体,因此,音乐保护必须是全方位的,最重要的是音乐本身。但可惜的是,山东民间音乐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所谓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增加那点捉襟见肘的投入。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深谙此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确强调要“努力确保创造、保护和传承这种遗产的群体、团体,有时是个人的最大限度的参与,并吸收他们积极地参与有关的管理。” [5]从根本上说,民间音乐的保护,首先应该是对民间音乐创造者和传承者的保护,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笔者十分认同杰夫·特顿(Jeff Titon)等在《音乐的世界》(Worlds of Music)表达的必须建立一个同时兼具社会性与生态性的音乐文化[6],只有如此,音乐才会在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
地区文化的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该地区文化就会发生变异甚至消解。当下,由于保护不力致使民间音乐生态系统受破坏严重。因此,要有效保护民间音乐,就必须保护好民间音乐的生态系统。要保护民间音乐,首先必须保护其传承机制。要想民间音乐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有效的传承机制。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环境的变化,民间音乐文化要正常延续需要建构适应当代社会的文化传承机制,民间音乐文化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构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机制。现在,要修复和重建这种传承机制。其次,要构建民间音乐的创新机制。创新不是盲目的,更不是即时性的,要着眼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3.遵循动态性保护的原则
民间音乐保护还必须坚持动态保护的原则。民间音乐的保护绝不是仅仅给它们冠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帽子就能解决的,必须从音乐人及音乐本身来做文章。我们要树立系统发展的观念,实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协调好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民间音乐的生态系统才能够保持长期的平衡稳定,其生存与发展才是可以期待的。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近年来,山东民间音乐不断以新的形式呈现,如流行于山东的民歌《包楞调》被成功改编为合唱曲、古筝曲、大型交响乐等多种音乐形式,并受到欢迎,但仅此还远远不够。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需要政府、文艺部门、音乐工作者与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来完成。在对民间音乐的保护和继承工作中,政府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政府可以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开办教授民间音乐的机构,成立民间音乐演出团体,增加民间音乐的演出机会,让更多人真切地感受到民间音乐的人文魅力。政府还要加强宣传民间音乐,鼓励广大音乐文化工作者对散在民间的音乐元素和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对民间音乐做到全面的了解和系统的研究。同时,政府还要引导民间音乐艺人进行作品创新,使民间音乐兼具古典风范和时代特色。此外,为保护濒危音乐并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需要,建立山东民间音乐数据库、网上传承馆等,也成为非常必要而亟需开发利用的保护手段。
责任编辑:李姝
注释:
①“山东民间音乐”指的是统而言之的山东地域的民间音乐;“山东各地民间音乐”指的是山东省内各地方的民间音乐。
②“工具理性”指的人们仅仅把民间音乐文化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工具而已,如果无利用价值,就会遗弃它;而“价值理性”指的是人们珍视民间音乐文化所包含的人文价值,把它也作为我们人类存在所不可或缺的精神依靠,即使它貌似没有经济价值,仍然保护它。
参考文献:
[1]林琳.音乐生态学视角下皖北坠子的流变[J].民族艺术研究,2013(5):44-51.
[2]乔建中,洛地.土地与歌[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270.
[3]山西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风物大全[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375.
[4]刘昂.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研究[M].北京:首都大学出版社,2012:62.
[5]蔡际洲.中国传统音乐的生态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J].中国音乐,2003(2):16-17.
[6]方李莉.“文化自觉”与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重建[J].民族艺术,2002(4).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EB/OL].(2003-10-17)[2015-05-10].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3/001325/132540e.
[8]Jeff Todd Titon,Timothy J Cooley,David Locke.Worlds of Music[M]. New York: Schirmer Books,1984: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