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幼文
(浙江海洋大学招生就业指导处,浙江舟山316022)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与借鉴
徐幼文
(浙江海洋大学招生就业指导处,浙江舟山316022)
美国是世界上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他们具有长远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完善立体的课程体系、与市场联系紧密并有强有力的保障条件,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值得借鉴。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比较分析,剖析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经验借鉴的视角提出了深化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举措。
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借鉴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决策,引起空前的关注和重视。美国是世界上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最早、最成功的国家,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对中美两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客观地审视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有效举措。
(一)具有明确而长远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美国的经济发展深受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它为美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和文化保障。美国各高校根据自身的使命和定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经过70多年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直接驱动力之一,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体系的蓬勃发展。[1]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一大重要原因是对自身明确而长远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坚持。他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创新和创业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思维和能力,并且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坚守“为了每个学生的自由发展服务”的理念,各个环节都展现着人性化、个性化的特点,全方位地为每一个学生进入社会做准备和支持。
(二)具有完整而立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一个完整而立体的系统,并拥有完善的课程体系。首先,从课程体系发展的时间维度来看,以1947年哈佛商学院开设《新创企业管理》为起始标志,至今美国高校已经开设了超过5000门的创业课程。创业课程不仅覆盖所有高校,还诞生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特色的高校和可以授予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学位的创业专业。其次,从课程开发的维度来看,美国高校创业课程的开发经历了“从单一课程开发、专业课程开发、到课程群开发”的逐步发展过程。[2]2004年,美国创业教育联盟发布了《全国创业教育内容标准》,各高校围绕这一标准,结合自身资源和特色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使得美国高校创业课程具有标准化和个性化共存,外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变性和学校教育目标、理念的稳定性相结合的特点。最后,从课程内容的维度来,美国高校创业课程体系主要分为基于创业过程的创业通识教育课程群,围绕创业专业、依托专业知识的创业学科教育课程群,以及针对特定主题开展的创业活动教育课程群,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课程体系,既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又深刻地贯彻面向全员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市场联系紧密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深受市场经济影响,与市场的推动密不可分。首先,美国高校创新创业师资与市场紧密结合,很多美国高校商学院的教授曾经有创业的经历,曾经或者仍然在一些企业任职,这些经历一方面使得他们与市场保持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使得他们对创业的实践、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拥有良好的洞察力;企业的管理者也是高校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常能为学生带来最前沿的企业管理资讯以及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其次,课程内容贴近市场,与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区域经济结构、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区域创业政策等因素紧密结合,保持同步更新。最后,美国高校的许多创新创业实践项目通常由行业协会或企业组织举办,这为高校与市场建立了最为直接的交流平台,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直面市场,更容易获得企业的资助、风投,这也是美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高的一大原因。
(四)强有力的创新创业教育条件保障
美国诸多高校能够成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典范,与其周全的条件保障密切相关。在政策支持方面,许多高校给予教师自由、宽松的条件,例如:允许教师到企业兼职、允许脱离岗位1~2年的时间创办公司;对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的收益,学校只提取小部分比例(约10~15%);针对创业的学生实行弹性学制,允许1~2年时间休学创业。在机构设置上,高校通常设有专门负责学生创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部门,负责合同签署和管理,为师生提供专利申请和许可等相关服务。在资金支持方面,各校设有各种创业基金、孵化资金、奖励基金等,构建了多层级、多维度的资金支持体系,例如斯坦福大学为了支持创新性的科研想法,设立了“研究激励基金”;为了资助已初步成型但尚未获得许可的技术,设有“鸟饵基金”;为了资助那些有商业前景但较难获得许可的发明,设有“缺口基金”等。[3]同时,美国高校非常重视校友的资助,强大的校友支持对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在内的学校的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理念
在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从基础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整个教育体系。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创新创业类的活动、竞赛经历是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整体教育理念当前正处于变革期,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国高校普遍比较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在认知上还存在误区,仍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突击培训或者强化训练的方式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在高等教育阶段以选修课或专门培训的形式来开展,且过于注重用短期成果来衡量成败,尚未渗透到整个教育理念之中,因而很难把创新创业理念系统化地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必然造成影响,这与美国明确而长远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着质的区别。
(二)课程体系
美国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开始研究创业课程的开发,至20世纪80年代已初具现代课程体系形态,课程的类型和形式、教学的目的与方式均呈现多样化态势。之后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至今形成了一套从中小学到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创业课程体系,并逐步拓展其广度和深度。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创新创业课程的出现是在2002年教育部确立了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后,这些院校相继开设的包括《创业学》、《大学生创业基础》等数门课程。[4]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仍然比较零散,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群,主要表现在:课程与课程之间关联度不够高,没有形成相互衔接的有机整体;课程内容相对滞后,与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脱节,且广度与深度都不够;课程开发门槛低,缺乏统一标准,自主性、专业性、系统性不够;与高校自身特点关联度低,校本课程数量少。
(三)师资队伍
美国高校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离不开专业化程度高、知识结构丰富、规模庞大的师资队伍。正是由于创新创业教师的持续钻研,构建了当前美国领先世界的创新创业教育局面。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师的知识面、专业结构、年龄梯队等要求极高,并给予教师优越的条件支持和宽松的人事管理制度。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师资数量稀缺,专业化程度低,来源结构单一。这些问题与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间短存在一定关系,但主要原因是创新创业教育被视为高校的一种辅助教育、突击培训,使得相关制度、政策保障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师资结构上,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师,尤其是创业指导教师主要以校内教师兼职为主,缺少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校外企业管理人员虽有兼职,但难以投入过多时间从事教育工作。二是在专业化建设上,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并未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专业存在,因此在我国高校的教师职称体系中,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理论上就难以专业化发展。三是在考核制度上,我国高校常常单一地把学生短期内获得的奖项作为指导教师的考核依据,缺少长远的战略引导。
(四)保障体系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拥有完善的保障体系,核心要素包括政策保障、资金保障、实践平台等。在政策保障方面,美国拥有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使得大学生的任何一个创意或者创新产品都有可能成为创业的资本,而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显然不够健全。美国高校对教师、学生的创新创业也给予尽可能的鼓励和支持,教师校外兼职或者企业管理人员到高校兼职非常普遍,对创业的学生在管理和考核上也给予较大的选择空间。[4]尽管当前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支持高校教师创业,但主要针对拥有一定科研成果的教师,对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到校外兼职或者参与创业实际上难以实现。在资金保障方面,美国高校体制灵活,资金来源渠道多,并且资本市场成熟,种子基金和风投基金多。我国高校资金来源单一,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通常只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行,很难拿出一大笔资金来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在实践平台方面,美国高校与企业相互开放程度高,大部分高水平大学都为私立大学,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承担重要使命,为创新创业教育创造了优良的实践平台。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为公办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往往通过项目来进行,即各取所需的双赢合作,但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这类短期难以产生效益的服务来说,企业通常积极性不高。
(一)转变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方向。高校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必须树立明确而长远的教育理念,通过科学的教育理念来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来完善教育环境、构建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等。一是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办学应有之义的理念。通过落实教育主体责任,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二是树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核心举措来看待,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能力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实行分类施教,着力强化实践训练。三是树立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学生价值观塑造,引导学生以德修身,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良好意志品质、健全人格、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四是树立以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为检验标准的理念。创新创业教育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产业布局、科技发展动态等紧密结合,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适应性,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对社会贡献度和社会的满意度。
(二)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实施的基础。要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设计好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在突出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开发和构建“专业+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一是课程群的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一个学科或者专业的教育,必然要求有系列化的组成课程,包括围绕创新创业基本知识的通识教育、提升创新创业广度和深度的专业教育以及以项目或活动为主题的实践教育等设置的课程组合,各课程之间需要有良好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是课程的开发。我国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标准问题,即作为进入高等教育课堂的课程应达到一定的标准或者认定,在此基础上组织国内外专家设计核心课程,并指导和鼓励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校本教材。三是课程内容要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与社会经济密切结合并形成联动。通过对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的重构,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互为融合,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实现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引导学生关注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及其发展状况,促使学生深度理解本专业可创新、可创业的知识点。
(三)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师资质量决定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迫在眉睫。借鉴美国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制定鼓励创新创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策,主要包括在人事制度上逐步开放高校和优秀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出台创新创业教师职称晋升办法,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独立的学科或专业系列。二是全面提升现有创新创业教师教学水平,通过选送教师到国内外高校或专业机构进修学习,提高教学实践能力;选派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参与生产、经营和管理全过程,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引进和选聘一批经验丰富的创业者、成功的企业家或技术专家,来充实和优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三是推进师资队伍向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研究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结构、梯队,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充分创造条件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为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有效实施,完善的保障体系必不可少。一是政策保障,要建立和完善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各类制度和政策,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法律法规。二是条件保障,政府层面应提供相应的资源保障,高校层面应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主要包括校内的有效发掘和作用发挥,利用好各类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园、创客基地、社团组织等资源。同时,积极拓展校外资源,通过校友组织、校企合作项目、公益捐赠等途径争取各类资源。三是评价体系,高校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具有长远引导作用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综合考虑教师个人成就、学生个人成就和校友成就,校内贡献和社会评价,近期成绩和长期成绩等因素。
(五)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外部环境的营造,对教育的实施具有内生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对教育实施项目的认识。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的营造,并非面上的形式宣传,而是需要通过宣传政策、好经验好做法、成功创业典型,通过举办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讲座,通过大范围组建创新创业学生团队,通过完善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途径,探索创新创业文化与传统文化、区域文化、校园文化之间的共生、共促的衍化。要积极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氛围。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有利于推动形成全校、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
[1]周玲.营造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大学怎么做[N].文汇报,2015-07-17(7).
[2]张卫民,母小勇.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4(9).
[3]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2).
[4]赵中建,卓泽林.创新创业美国高校这么做[N].中国教育报,2015-07-08(11).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XU Youwen
(Admission and Employment Office,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22,China)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U.S.A.is rather successful.It has a long-term educational concept, perfect and solid curriculum system and strong market-related guarantees,which offers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a.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and thoroughly expo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a.Moreover,with reference to the U. S.experience,it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solutions to furthe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experience;reference
G647.38
A
1008-8318(2016)03-0087-05
2016-04-03
徐幼文(1978-),女,浙江舟山人,助理研究员,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