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肠梗阻的中医防治进展

2016-01-25 01:02:39钟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癌性承气汤肠梗阻

钟岗

恶性肠梗阻的中医防治进展

钟岗

恶性肠梗阻又称癌性肠梗阻,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仅次于粘连性肠梗阻,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的阅读,简述恶性肠梗阻的病因、病机,并对其中医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恶性肠梗阻;中医;防治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为病因而造成的肠道梗阻,是消化道癌症的常见并发症。既包括了原发性肿瘤所致肠梗阻,也包括了肿瘤复发转移导致的肠梗阻[1]。国内张楠等[2]分析了近50年的5923例肠梗阻,发现腹部恶性肿瘤导致肠梗阻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2.8%升到近10余年的32%,病因排名也从第7位升到第2位,呈进行性升高的趋势。手术仍然是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主要手段[3]。周总光等[4]认为,恶性肠梗阻应强调个体化治疗。但对于一些肿瘤晚期和体质虚弱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或不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在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给予中医综合治疗还是十分必要的。

1 病因、病机及症候分型

1.1病因肠为六腑,六腑主传化,其功能泻而不藏,以通降下行为顺,滞塞上逆为病。“关格”病因概括分为气、血、寒、热、湿、食、虫等。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对其病因,证治作了详细记载:“阳明病,澹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能食者,但硬尔”,“宜大承气汤下之”。《医贯》“关者不得出也,格者不得入也”,与梗阻之不能进食,大便闭塞不通相似。

1.2病机肠腑气机痞塞,肠道不通,不通则痛;气阻于中,水谷精微不能上达,浊物不能下降,则腹痛痞满膨胀,肠腑闭阻。恶性肠梗阻的根本病机主要是肠道内液体“分泌-吸收”平衡遭到破坏,肠道分泌的大量肠液不能被肠壁正常吸收,肠内容物增加,导致肠管严重扩张,肠道继续分泌消化液,使恶性肠梗阻患者形成“分泌-扩张-再分泌”的恶性循环,大量消化液被“丢失”在肠道中,血液循环量下降。肠内容物的进行性增加,使近端肠管受到扩张的刺激,强烈收缩运动,使梗阻肠段肠管的“扩张-分泌-运动”导致临床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如不能及时解除肠道梗阻,则恶性肠梗阻进入到“分泌-扩张-分泌”、“扩张-分泌-运动”的恶性循环中。

1.3症候分型研究发现,中医证型与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有相关性,未接受手术治疗者实证居多,以湿热蕴结和瘀毒内结为主;术后患者表现为虚证,以脾肾亏虚,肝肾阴虚、气血虚弱、脾胃虚弱多见。而从患者手术前后比较来看,证型表现为由实证转为虚实夹杂或是虚证的转化过程。接受化疗的患者多出现脾肾、肝肾、脾胃功能的损害,出现正气损伤,主要表现为虚证。证型还与恶性肿瘤发病部位呈相关性,右半结肠恶性肿瘤以气血亏虚证较多见,直肠癌以脾肾亏虚、湿热蕴结较多见,左半结肠恶性肿瘤以脾肾亏虚型较多见。

2 中医治疗

恶性肠梗阻患者中,肿瘤复发转移所致肠梗阻多为中晚期肿瘤,病程长、体质差、预期生存时间短,多数患者已经失去手术机会,中医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同时,对于那些已行肿瘤根治手术的患者,术后中医治疗还能有效的预防肿瘤复发及手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2.1心理治疗中晚期肿瘤患者,由于病程长,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症状缓解不明显,常常在忍受巨大的身体疾病痛苦的同时,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为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对治疗的抵制情绪,不能很好与医护人员配合,对自身疾病的恐惧和焦虑。这就要求医生和护理人员在正常的医疗活动中,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要向患者详细讲解治疗方案和治疗目的。在情志护理上,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状况及心理变化,及时开导有恐惧、焦虑心理的患者。此外,还要叮嘱患者放松心情,严格卧床休息,严禁进食,并给予胃肠减压[5]。

2.2中药内服对于肿瘤导致的不全性肠梗阻或已放置肠梗阻导管者,此时肠壁水肿逐渐消退,肠管吸收功能慢慢恢复,此时根据八纲辨证,辨证施治,给予相应的中药内服治疗可加快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中药内服应根据症候分型,癖毒热结证,治则为化癖解毒通腑,方剂为桃核承气汤加减(大黄、芒硝、桃仁、积实、厚朴、木香、槟榔、丹皮、丹参、蒲公英);气机阻滞证,治则为行气通腑,方剂为小承气汤加味(大黄、积实、厚朴、木香、槟榔、乌药);阴津亏损证,方剂为增液承气汤加减(大黄、芒硝、生地、玄参、麦冬、积实、火麻仁);寒结肠腑证,治则为温里通腑,方剂为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大黄、附子、细辛、肉从蓉、积实、乌药)。

刘艳等[6]认为,大承气汤和大陷胸汤是治疗恶性肠梗阻较好方剂,方剂中的大黄对炎性因子和补体有拮抗作用,能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防止肠道细菌易位,调节免疫;芒硝具有泻热软坚、泻下通便作用,与生大黄相伍,泻热除积;厚朴、枳实行气除满,协助硝、黄荡涤积滞,对细菌的内毒素有灭活作用。杨士民等[7]在成功放置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后,使小肠肠腔深部得到充分减压,肠管吸收功能恢复后,再内服中药复方大承气冲剂,可避免中药被肠腔内积存的肠液稀释,同时能被肠壁吸收,药物直达梗阻部位,达到通里攻下、荡涤肠胃、攻实祛瘀、泻热逐邪的疗效,可使肠梗阻迅速缓解。丛珊亭等[8]以口服大承气汤加保留灌肠主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的急性肠梗阻,方剂为大黄、芒硝、厚朴、炒莱菔子、枳实、桃仁、赤芍。结果39例中29例完全缓解,7例行急诊手术,3例自行出院,有效率达74.1%。

张健等[9]将收治的中晚期肿瘤所致肠梗阻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予以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鼻饲益气健脾通腑方(黄芪、炒白术、厚朴、炒莱菔子、枳实、生大黄、芒硝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为86.7%,明显好于对照组的53.3%。孔颖泽等[10]将收治的58例癌性肠梗阻患者,除相应的西医治疗外,将活血承气合剂(生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木香、乌药、沉香、桃仁、桂枝、红藤)水煎取,口服或胃管注入。总有效率达96.6%,临床效果满意。

2.3中药外敷恶性肠梗阻多是由于恶性肿瘤占据肠管或压迫肠管导致的机械性肠梗阻,多从不全性肠梗阻逐渐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患者无法经口进食水,因此在没有放置肠梗阻导管或肠道金属支架时,无法内服中药治疗。内服中药可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增加肠内容物,加重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的症状。此时可采用外敷中药治疗,通过中药的透皮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脐中为神网穴,神网穴位于脐中深部为小肠,为中下焦之枢纽,系任脉之要穴,是与督脉的命门穴相对的禁针穴。神网穴位于任脉,而任脉属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统管人体诸经之百脉,脐又为冲、任脉循环之所,且任脉、督脉、冲脉为一源三歧,故三脉经气相通,故脐与诸经百脉相通,故可从脐调治全身及脏腑气血。从解剖学上看,脐周部位皮肤薄弱,同时脐部的神经及血管组织分布丰富,且互相连通,药物较易吸收,这一解剖特点形成了经脐给药治疗的基础。脐疗既有药物或温热对经穴起良久的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被吸收后的直接作用。肠梗阻即为气血凝滞,通降功能失常,痞塞不通所致。故各医家已将脐疗法用于临床治疗肠梗阻,并取得显著疗效。

李曼等[11]用高陆、木香、炒紫苏子、姜厚朴各20 g,冰片3 g,研成粉末后用麻油混合成膏体,每次取适量外敷于脐,每天1次,治疗恶性不全性肠梗阻效果良好。黄克江等[12]为52例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自制中药润肠通膏(干姜50 g,苦参30 g,大黄35 g,蜈蚣4条,乳香25 g,没药25 g,全蝎30 g,五倍子35 g,血竭20 g等研末,用鸡蛋清60 mL,白酒100 mL、米醋适量调制而成)适当加热(45℃左右),贴敷于肚脐上,外敷塑料纸,胶带固定,每12 h更换1次。配合针灸治疗,效果明显,总有效率达到96.6%。阎皓等[13]使用理气消胀方(檀香、香附、木香、乌药、青皮、大腹皮)理气药为主,配伍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病外出之品为引,外敷于脐部。对于腹部中晚期肿瘤导致肠梗阻选用生猛峻药以攻之,这类药大都易于吸收,且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促进炎症吸收及抗肿瘤等作用,临床效果满意。

对于调制外敷脐部药膏的液体,国内学者使用的调和剂都不同,有白酒、黄酒、米醋、香油、麻油、蜂蜜等,大多根据个人的经验或从老中医那里传承下来的,究竟使用哪种调和剂治疗效果最佳仍存在争论。陈宏等[14]将73例住院恶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敷脐治疗,对照组中药调和溶剂为米醋、蜂蜜、植物油,试验组中药调和溶剂为米醋、蜂蜜、芥末油、黄酒、鲜姜汁。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1.08%)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陈宏认为,在中药敷脐法治疗恶性肠梗阻时,调和溶剂应加入辛香走窜之品,可以更好的发挥中药药物作用。

中药外敷脐部是一条不经过胃肠道的给药途径,而针刺治疗为不全性肠梗阻提供另一个有效治疗途径,中药外敷脐部联合针灸治疗癌性肠梗阻效果更佳。羌曹霞[15]收治56例癌性肠梗阻的患者,将葱白30 g切细,中药粉末(苦参、大黄、蜈蚣等),鸡蛋清适量,白酒(56度以上),面粉适量。将以上原料和在一起,做成一个不沾手的圆饼,贴敷在肚脐上,外覆塑料纸,用布带加以固定。12 h更换1次。同时配合腹针(引气归元、腹四关),双天枢,双支沟,双阳陵泉,双上巨虚为主,结合临床病情,辨证用穴。效果明显,总有效率达94.64%。

2.4中药灌肠腹部中晚期肿瘤导致的肠梗阻多为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经口进食或饮水能够加重腹胀及恶心呕吐等症状。通过中药保留灌肠,使中药能够通过直肠粘膜吸收,达到了与内服中药一样的效果。中药保留灌肠其实源于张子和《儒门事亲》的“下”法思想,通过肠道直接吸收药物有效成分。当以通腑泻下、解毒消瘀为法,临床应用时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辨证论治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马少军等[16]将79例中晚期肿瘤导致肠梗阻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相应内科治疗外,还使用复方大承气汤(大黄15 g后下,芒硝10 g,厚朴30 g,炒莱菔子30 g,枳实10 g,桃仁10 g,赤芍10 g)煎至400 mL保留灌肠,1次/d;对照组使用肥皂水500 mL灌肠,1次/d。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可有效改善恶性肠梗阻症状。段建华[17]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腑散(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大腹皮、白术、炙甘草、党参、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蜈蚣、全蝎、莪术)结汤保留灌肠,1次/d,6 d为1疗程。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77.4%)明显高于对照组(51.6%)。杨贤渊[18]使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晚期癌性肠梗阻9例,有效率100%。魏征等[19]采用加味小承气汤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效果满意。为80例恶性肠梗阻患者使用加味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大腹皮、莱菔子、苏梗、藿梗、炒白芍、醋元胡、姜半夏、炙甘草)经肛管保留灌肠,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达87.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等临床症状,以及腹部压痛、肠鸣等治疗后明显改善。

对于中晚期肿瘤所致肠梗阻,单纯治疗肠梗阻是不够的,肠梗阻缓解后容易复发且肿瘤未得到治疗,本着“治病求本”的精神,针对恶性肿瘤浸润、转移引起的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可以联合应用化疗。周浩等[20]将44例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以辨证应用中药导管滴入结合化疗,对照组以大承气汤经导管滴入治疗;7 d为1个疗程,均治疗1~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梗阻症状缓解率(55%)明显高于对照组(25%),治疗组治疗后的平均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临床效果满意。

2.5针灸、电针及穴位注射治疗针灸疗法源于中医,是体现中医精髓的特色疗法之一,它以体内经络学说为依据,通过针刺或电刺激等方式刺激人体穴位,促进机体的“气”在经络中循环、流动,从而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理气机等。针灸腧穴可以增加肠蠕动。电针对胃肠道的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高张力、运动亢进的肠道运动有抑制作用,能解除病理性肠道痉挛;对低张力、运动弛缓的肠道有兴奋作用,可促使肠道蠕动[21]。针灸的优势是非消化道途径治疗且副作用少,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22],可以作为治疗癌性肠梗阻重要的辅助手段。王慧明等[23]将收治的64例癌性不全肠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了针灸疗法,取穴合谷、天枢、气海、足三里、上巨墟;恶心、呕吐加内关;食欲差加中脘;肝气不舒加太冲,以上穴位均直刺,有腹水的病人腹部穴位平刺,虚弱病人取单侧穴位,留针30 min,1次/d,10 d 1疗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19%)明显高于对照组(71.19%)。汪全新[24]通过对32例术后针灸内关(双)、天枢(双)、足三里(双)的观察,发现针灸穴位可促进胃肠道的蠕动。陈颐等[25]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MEDLINE等的17篇RCT,共500例病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对促进胃肠蠕动是有效的。但Garydeng[26]认为,针刺治疗不能降低结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的发生。他将因结肠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安排患者在术后3 d,每天接受两次为时30 min的针刺治疗或假针刺治疗。81例患者接受了治疗,其中39例患者为针刺治疗组,42例患者为假针刺治疗组,结果未发现两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电针法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的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它的优点是,在针刺腧穴的基础上,加以脉冲电的治疗作用,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故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能准确地掌握刺激参数;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电针的选穴与毫针刺法的选穴方法大致相同,即循经选穴、局部选穴、经验选穴与按神经分布选穴。但须选取两个穴位以上,一般以取用同侧肢体1-3对穴位(即是用1-3对导线)为宜,不可过多,过多则会刺激太强,患者不易接受。吕鹏等[21]将60例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和上巨虚,留针20 min,2次/d,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自主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穴位注射是将中医经络的优势与西医药物直达患处的优势相结合,这种完美结合使治疗效果得到成倍增强。其中药物注射双侧足三里穴位治疗恶性不全性肠梗阻的优势就是可在穴位上产生持久的刺激效果,能充分发挥针刺足三里和注射药物的双重功效,从而提升胃肠功能及强壮体质,有利于机体恢复。宇明慧等[27]治疗30例恶性肠梗阻患者,在积极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大承气汤灌肠,每次100~150 mL,2次/d,同时加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蟾酥,每次每穴2 mL,1次/d。结果梗阻完全缓解11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为80%。

2.6其他治疗经络内络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具有通达内外、联络肢节的作用,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脏腑之气通过经络输注于体表而为腧,刺激相应腧穴可调节脏腑功能。此外,当人体内脏功能失调,相应腧穴经气不利,表现出局部充血、扩张、变形等病理变化,故重点选用大肠、小肠、脾、胃等相应腧穴部位的皮下结节刺血拔罐,调节肠道以通为顺的功能,临床观察在禁食水、静脉营养支持、醋酸奥曲肽抗分泌治疗基础上,刺血拔罐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能迅速缓解肠梗阻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田叶红等[28]将收治的40例癌性不全性肠梗阻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予禁食水、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抗分泌、止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刺血拔罐疗法,取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皮下结节(主要在脾俞、胃俞、大肠俞、小肠俞等穴附近)用泻血器刺血,火罐吸附于局部,留罐10 min,3 d 1次,2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7 d后肠梗阻改善率差异及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1.4%)明显高于对照组(42.1%),治疗组KP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孙洪雨等[29]认为,腹部热敷可以辅助治疗晚期恶性肠梗阻,方法是热水袋用毛巾包裹,放于腹部热敷,可促进肠蠕动及肛门排气,但外敷时应避免腹部皮肤烫伤。

当然,综合使用各种中医药治疗手段,效果更佳。白建平等[30]将恶性不全性肠梗阻患者分为中药组和针灸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中药组加用中药外敷、灌肠治疗,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相近,针药组KPS评分较中药组改善明显。因此,综合应用中药外敷、灌肠、针刺结合治疗癌性不全性肠梗阻,结果疗效更加确切。孙雪菊等[31]认为,恶性不全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长、反复发作肠梗阻,日久导致患者机体更加衰竭、体质更差,且可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这部分病人采用内服复方大承气汤加减(厚朴、炒莱菔子、枳实、桃仁、赤芍、大黄、芒硝粉);病情较重而体质较好者可加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病久体虚明显而津液明显不足者可加柏子仁和麻仁。配合将木香、生大黄、姜厚朴、炒紫苏子、冰片共研细末加麻油调制成膏体外敷脐部。再配合针刺攒竹、内关、中脘、气海、足三里等综合治疗,临床治愈率可达90%。丁蓉等[32]将36例恶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单用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联合中药(木香、沉香、乌药、枳实、红藤、大黄等)肛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1.10%),临床效果满意。

3 预防

中晚期肿瘤导致的肠梗阻多是由于腹腔肿瘤的复发转移导致,控制了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就可以明显减少恶性肠梗阻的发病率,从根本上解决了恶性肠梗阻病因问题。中医药在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能够兼顾整体观念和坚持局部,重视整体上杀灭癌细胞,充分体现扶正培本、标本兼治的原则。中药主要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使机体自身抗肿瘤能力增强来实现的,这是防止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条件。李卫东等[33]认为,肿瘤的形成是机体的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所致,正气虚损伴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及预后的全过程。扶正培本治则中医药可防治肿瘤复发转移,扶正培本治则治疗肿瘤的方法包括健脾益气法、益气养阴法、健脾益肾法,通过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及抑制肿瘤细胞的分化来达到防止肿瘤复发转移的目的。齐元富等[34]认为,大肠癌的病因病机多是由于阴阳失调,七情内伤等原因导致,而这些因素常导致气滞血瘀;而血瘀证与大肠癌的进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其本质体现在血液循环障碍、外周循环异常、高黏滞血症性以及凝血机制异常等方面。活血化瘀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酶活性、改善微循环、抗炎等作用从而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抗血栓形成。其作用不仅能够抗肿瘤转移,也使抗癌药和免疫活性物质更易进入癌细胞产生治疗作用。张良登等[35]研究发现,活血化瘀中药的有效组分能够靶向治疗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

恶性肠梗阻是腹部中晚期肿瘤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医学-社会-心理相关的问题。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治疗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尤其对于中晚期肿瘤复发转移导致肠梗阻,不能禁食水时,中医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提供了许多非口服途径,包括中药灌肠、外敷、针灸、刺血拔罐等,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治疗目的,使大部分患者从中受益。同时中医药提倡“治未病”,也为预防恶性肠梗阻发生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在临床上应大力推广中医药对恶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案。

[1]于世英,王杰军,王金万,等.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J].中华肿瘤杂志,2007,19(8):637-640.

[2]张楠,周振理,徐斌,等.5923例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学变迁及中西医结合诊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19(6):615-618.

[3]Krouse Rs.Surgical management of 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 [J].Surg Oncol Clin N Am,2004,13:479-490.

[4]周总光,尹源,于永扬,等.癌性肠梗阻个体化治疗策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34(1):41-44.

[5]杜月梅.芒硝敷脐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观察[J].药物与人, 2014,27(6):210.

[6]刘艳,蒋霆辉,陈越.中医药在恶性肠梗阻治疗策略选择中的联合作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8):246-248.

[7]杨士民,周振理,陈鄢津.中西医结合三阶段治疗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2):1329-1331.

[8]丛珊亭,毕文,李文美.大承气汤治疗恶性肿瘤并发急性肠梗阻39例临床观察[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5,5(7):512-513.

[9]张健,刘晓燕,段丽.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的中医治疗[J].光明中医,2011,26(10):2046.

[10]孔颖泽,张伟兴,杨宇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源性肠梗阻5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12):1022-1023.

[11]李曼,黄巍,李延秋.癌性不全肠梗阻的中医治疗与护理14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2):137-138.

[12]黄克江,赵丽华.润肠通膏结合针灸治疗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1,28(4):115-116.

[13]阎皓,王辉.中医辅助治疗在腹部肿瘤肠梗阻中的应用[J].河北中医,2013,35(5):691-693.

[14]陈宏,刘书红,刘香第,等.不同溶剂调和中药敷脐法对恶性肠梗阻的干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07-108.

[15]羌曹霞.葱白面饼合并针灸治疗癌性肠梗阻5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745.

[16]马少军,张洁,单丽珠,等.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恶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8):74-75.

[17]段建华.自拟益气通腑散结汤灌肠治疗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31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7):44-45.

[18]杨贤渊.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晚期癌性肠梗阻9例[J].中国乡村医药,2013,20(11):35.

[19]魏征,张俊萍,蔡小平.加味小承气汤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8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8):847-848.

[20]周浩,郑坚,沈克平.辨证应用中药导管滴入结合化疗治疗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6):37-39.

[21]吕鹏,张居元,周振理.电针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6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1):82-83.

[22]王慧敏,樊志敏.针灸促进快速康复外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2):2108-2109.

[23]王慧明,谭晶,周广申.针刺治疗癌性不全肠梗阻[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9):26.

[24]汪全新.针灸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J].河南中医, 2014,34(5):952-953.

[25]陈颐,黄健玲,贡欣,等.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相关文献的系统评价[J].陕西中医,2012,33(3):310-313.

[26]Gary Deng.针刺治疗不能降低结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2,1(2):8.

[27]宇明慧,吴飞雪,许晓洲.中药灌肠加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恶性肠梗阻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3):50-52.

[28]田叶红,张巧丽,刘为易.刺血拔罐治疗癌性不全性肠梗21例[J].中医药导报,2014,20(3):57-58.

[29]孙洪雨,张武,郑维锷,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肿瘤恶性肠梗阻96例[J].福建中医药,2013,44(3):31-32.

[30]白建平,朱燕娟,吴万垠,等.针药兼施治疗晚期癌性不全性肠梗阻23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960-961.

[31]孙雪菊,李学.癌性不全肠梗阻的中医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 2010,5(8):141-142.

[32]丁蓉,霍介格,王小宁,等.针刺配合六磨汤肛滴治疗恶性肠梗阻18例[J].陕西中医,2010,31(2):208-209.

[33]李卫东,花宝金.扶正固本治则中医药防治肿瘤复发转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3):509-511.

[34]齐元富,刘歆,李慧杰.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大肠癌及其肿瘤转移的理论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8):1802-1804.

[35]张良登,张月,逯阳.活血化瘀中药防治恶性肿瘤复发与转移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146-147.

(收稿:2015-12-10修回:2016-02-26)

(责任编辑齐清会)

的具体要求

投稿本刊的论著、实验研究都必须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采用结构式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撰写,字数在400字左右,目的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直接明了;方法应简明具体,语句间应有逻辑性,方法中必须有研究的主要内容或观察主要项目。结果应按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记述,并给出重要的发现和数据,不应对结果加以评论和解释。专家论坛、临床报道、综述、述评、讲座等可采用非结构式的叙述性中文摘要,字数限定在200字内。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我们”、“作者发现”等术语。对摘要内容冗长、格式错误、重点不突出的文稿,将被退修。

英文摘要的内容应相对具体,一般在600个实词以内,统一采用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格式。英文摘要前列出英文标题、前三个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氏字母均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和第一作者的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及国名。三个以上的作者用“et al”表示,如“QIU Qi,CUI Nai-qiang,WU Xian-zhong,et al.Department of Surgery,Tianjin Nankai Hospital,Tianjin(300100),China.”。

R656.7

A

1007-6948(2016)02-0196-05

10.3969/j.issn.1007-6948.2016.02.028

天津市南开医院胃肠外科(天津 300100)

钟岗,E-mail:zhonggang1979@126.com

猜你喜欢
癌性承气汤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医学概论(2022年3期)2022-04-24 16:38:34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9:06
麝蟾镇痛膏治疗150例癌性疼痛的系统评价
消癥止痛外用方治疗癌性疼痛38例
中医护理干预控制癌性疼痛的应用
增液承气汤临床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