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莉
东北解放区的第一个儿童节
文/何莉
众所周知,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6月1日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儿童节还曾被称之为“四四儿童节”,顾名思义,就是以每年的4月4日作为儿童的节日。
“四四儿童节”最初是由上海中华慈幼协会发起,在1931年正式由国民政府确定下来的。只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儿童节只能是少数有钱人家的孩子精神上的点缀品,并不能为所有人家特别是广大穷苦人家的孩子所知晓、所拥有,儿童节对于大多数孩子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儿童节真正成为所有孩子的节日,始于1947年4月4日的东北解放区,这也是东北解放区的第一个儿童节。
1947年4月4日上午10时,在哈尔滨兆麟公园,哈尔滨特别市48个小学、7个中学学生约4万人,市民群众8万人,齐聚一堂,为东北解放区的第一个儿童节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中共东北局副主席高岗、嫩江省政府副主席车向忱、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冯仲云以及哈尔滨市教育局长蒋南翔等出席了会议,9名小学生代表胸前佩戴红花列席在主席台上。
会场之中锣鼓喧天,会场周围彩旗飞扬,由东北政委会、民主联军总部和中共哈尔滨市委所赠送的三面旗帜在煦暖的春风中尤为引人注目。旗帜上题写的“儿童是新民主新芽”“新中国主人”“时代精英”等字样,诠释着党和政府对儿童们的殷切厚望。
车向忱老先生非常关心教育事业和儿童的成长。他于当天最先到达会场,并率先发表了讲话。车向忱在讲话中提醒大家不要忘了蒋统区挨饿受冻、愁眉不展的小朋友们,要帮助他们获得解放。冯仲云则肯定了孩子们在以往的抗战中“送信,送粮食,放哨,传消息”为抗日联军所做出的贡献。蒋南翔号召到会的小朋友们在家要做个好子弟,在学校成为一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的小先生。
15岁的哈市女中学生佟丹代表学生发言。她说:“‘八一五’以前,因为蒋介石出卖了东北,我们成了一群没有祖国的孩子,我们过的是亡国奴的生活。现在我们刚刚得到了解放,蒋介石又想让我们当第二次亡国奴,我们一定要打败他。”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共鸣,大家齐声高呼:“反对蒋介石卖国!”
会议结束后,儿童们举行了庆祝游行。
早在3月15日,开学伊始,哈尔滨的儿童们就在市教育局和“四四”筹备会的组织下,着手准备儿童节纪念活动,组织了儿童秧歌队37个、儿童节宣传队100余个,排练《小放牛》《兄妹开荒》《土地还家》和《姑嫂劳军》等剧目。他们不但在校内出壁报宣传,还走上街头演出。
庆典当日,各学校的秧歌队在街头出演了秧歌剧,在市政府门前举行了秧歌汇演,然后分别返回所在区继续游行。参加游行的儿童中,年龄最小的是公园学校的乔乔,只有6岁;年龄最大的是哈市中学的周德胜,16岁。孩子们穿上了过年的新衣,每个人脸上都是甜得化不开的笑容。安广小学和经纬小学的女教员们也化了妆,在游行队伍中指挥,老百姓笑称她们“先生做了一天儿童”。
纪念庆典的游行持续到当日下午5时结束。这一天,尚志大街上的电车停滞了5小时,市政府前的群众达7万之众。据统计,有13家铺子干脆没有开门,连马车上都挤满了兴奋的民众,整个城市都被儿童们的幸福感染着。
社会各界纷纷向儿童们表示祝贺。在哈尔滨市,兆麟、莫斯科等电影院免费向儿童开放2天。各公营书店、商场儿童书籍和玩具集体减价。松浦公安局向松花国民学校赠送美浓纸50大张,区政府特拨2500元作为该校儿童节活动经费。4月12日至14日,哈尔滨市组织儿童演讲会,希望借此让儿童对自己加以认识,父母对儿童加以爱护,一方面增强新儿童是小主人的观念,另一方面唤起全社会对儿童的注意与重视。在松花江市,各中小学校校际间联合开会,学校与家长举办恳亲会,广泛交换对儿童教育的意见。整个社会都沉浸在尊重儿童、爱护儿童的氛围之中。
儿童节前夕,哈尔滨召开了儿童团成立大会,提出的口号是“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小主人”。为纪念节日,1947年3月31日,新华社东北分社还发了专电。1947年4月4日的《东北日报》为儿童节特别出版了纪念特辑,儿童们踊跃投稿抒发感想。当时,正处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总决战的前夕,东北解放区的儿童们刚刚从日本帝国主义操纵的伪满洲政府统治中解脱出来,恢复了活泼的
天性。他们明确了自己是未来小主人的身份,理解了自己的责任,于是在无限热忱地将儿童节作为自己的解放日来纪念与庆祝的同时,更把回报社会与人民作为己任。花园小学的王惠武在文章中表示:“我们东北儿童们,已得到了解放,我们要做一个解放区的好儿童……要有爱国的思想,我们今后的读书是为着国家人民大众去服务,不但预备将来参加社会服务,就是现在也要发挥我们儿童的能力……要忍苦耐劳,帮助家庭……要好好学习新的东西。”王惠武认为,民主联军为老百姓去打击反动派的进攻,是保护老百姓的,所以“拥军劳军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义务”,要有组织地和大人一样做些爱国保卫家乡的工作,要“参加社会活动”。哈市四中的王志敏自豪地表示:“儿童们团结起来也是一份力量。”哈市四中的陈军无限虔诚地在文中说,“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才对得起毛主席”。
孩子们把他们的热情真实地投入到实际行动里。仅儿童节当天,哈尔滨市儿童就筹集慰问金431649元,制作慰问袋3305个。慰问袋中装着面包、烧饼、纸烟、糖果、瓜子、毛巾、牙刷以及孩子们心爱的画片,他们要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都送到正在前线上征战,他们爱戴与尊敬的解放军战士们手中去。孩子们给前方将士发去慰问信,表示要以努力读书、工作来支援前线。他们还组织慰问队,分赴各伤兵院进行慰问活动。《东北日报》为此发表社论,肯定了孩子们自抗战以来所做的工作,并感慨:“在有了民主的地方,连儿童们也变得勇敢与聪明多了。”
东北邮电管理总局通告
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发行的儿童节纪念邮票
《东北日报》出版的儿童节纪念特辑
时驻哈尔滨的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向社会征集儿童节邮票图案,以印制《四四儿童节纪念邮票》。后因时间紧迫,设计邮票画版的任务落到了承制这套邮票的广发印刷所员工张修平身上。1947年4月4日,东北邮电管理总局按时发行了《四四儿童节纪念邮票》。
《四四儿童节纪念邮票》一共3枚,面值有东北币5元、10元、30元三种,分别为粉红、浅绿、橘黄三种颜色,图幅规格29×22毫米,胶版,水印绢丝纸质。张修平设计图案,由哈尔滨广发印刷所印制。邮票主图是一队前进的少年儿童,领队的头戴解放军帽,另一孩子手执飘展的旗帜,旗上写有“儿童拥军慰问队”字样。5名儿童均身着长袖衬衫、短裤,斜挎书包或红十字药箱,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儿童团员积极参加拥军活动的场面。旗帜上方自右向左印有“四四儿童节纪念”字样,呈半弧状。票图以剧场舞台边框为饰,上首留白处写有“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八个字,下底有“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一行字对应,面值分别标注于邮票四角。
这是我国最早发行的一套儿童节纪念邮票,距今已有68年。邮票的发行,极好地烘托了节日的气氛,而解放区民主政府爱护儿童、重视儿童教育和儿童工作的理念,由此也可见一斑。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采用“六一国际儿童节”为新中国的儿童节,同时宣布废除旧有的“四四儿童节”,“四四儿童节”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使命就此结束。
□本栏编辑/牛泽群
本栏目与辽宁省档案局(馆)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