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基刚
徐启原,无锡市滨湖区蠡湖街道夏家边社区一名普通居民,先后荣获无锡市“十佳新人新事”“无锡好人”“江苏好人”“中国好人”等荣誉。他中等身材、头发花白,一身半旧的衣服,常年挎着一个藏青色的帆布包,在人海茫茫的大街上,再普通不过。但是,就是这位68岁的老人,在短短10年间,多次自费前往陕西略阳贫困县,走遍丛林沟壑,访遍山区40多所中小学,资助的贫困学生从1名扩展到1050名,并牵线新建两所希望小学。同时,他利用街道侨台联谊组组长的身份,奔波于无锡的四面八方,鼓励各界人士加入助学队伍,使得这支队伍从最初的3人扩展到现在的700多人。以他为核心的“夏阳助学团”也从小小的“爱心驿站”发展为无锡知名的“爱心助学会”,架起了一座无锡滨湖和汉中略阳的“爱心桥”。如今,他的善举,在无锡市、汉中市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
最心酸的心事缘起于“雕牌女孩”
喜欢走山访水闯天下的徐启原打算在自己退休后趁腿脚方便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10年前,一次好友的略阳之邀,彻底地改变了他的人生。在陕西略阳盘弯的道路上,迷蒙中,一个八九岁背着包囊的女孩引起了他的注意。仔细瞧,那缝着两根布条的“双肩背包”竟是一只雕牌洗衣粉编织袋,山里的孩子居然连只像样的书包都没有。问起略阳朋友,对方回答,背蛇皮袋上学的孩子很普遍,贫困家庭的孩子辍学很常见。徐启原的心在震颤,从那一刻起,他一直闷闷不乐。回去的路上,他向同行的两位朋友建议:“要不,我们资助这个孩子上学?每年出个几百块钱对我们并不难。”就这样,一个人的点子,两个人的响应,助学之举像星星之火一样慢慢燃起。从略阳归来,徐启原在夏家边乡邻里游说,鼓励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2006年10月,徐启原再次踏上了去略阳的火车,同行的助学小团队成员们每人都带了一个新书包,书包里装满学习用品。其中,有一只崭新的书包就是给“雕牌女孩”的。
最感动的心事是略阳家喻户晓的名人
10年来,徐启原十七次赴略阳,每次都走访六七所学校,一为看望学生;二为了解助学款落实,带回孩子签名、回信、学校评价;三是摸底新的助学对象。徐启原的助学程序非常规范,向学校了解谁是最贫困的学生,谁最需要帮助。他将这些孩子的姓名、学校、班级、联系方式、家庭困难情况写在表格里,一份留给学校保管,一份附上照片带回无锡,供爱心人士选择、结成对子。爱心人士捐赠的每年500元助学费或交爱心助学会代理或自己邮寄,对这些徐启原都要记录在册。在“夏阳助学会”,这些登记簿一页又一页,厚厚几大叠。你可以查到最早资助对象现在的情况,或者继续就学,或者出去打工。
每次徐启原去略阳,略阳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和教育局局长都会亲自到车站去接站。徐启原在略阳是“名人”,因为略阳大街小巷的出租车司机都认识他,都叫他“徐老”。所资助的学校只要听说徐爷爷来了,孩子们奔走相告,家长翻山越岭也要来见一面。尽管当地贫穷,但乡亲们对这位来自无锡的徐爷爷捧出了最珍贵的心:腌了一年的腊肉、深山里采集的黑木耳……他们恳求徐启原收下,不然不放他离开。
最激动的心事那一声“爸爸”珍藏一辈子
2012年2月2日,泓历王朝酒店喜气洋洋,这天是蠡湖街道“夏阳助学团”“嫁”女的大喜日子。新娘刘文高挑秀丽,一脸幸福,是夏阳爱心助学会在陕西略阳资助的学生,现在无锡市湖滨商业街一户商家工作;新郎陈国军敦厚稳重,热情迎客,是一位装修小包工。夏阳助学团对两人的恋爱一路把关,情暖助得花灿烂,两位年轻人终于喜结良缘。在婚庆仪式上,助学团的爱心大使——徐启原为这对新人祝辞,而新人也感激地喊他一声“爸爸”!
徐启原不仅是刘文一个人的“爸爸”,也是几百个孩子的“爸爸”!为了拓宽山里孩子的视野,2010年暑假,由徐启原牵头组织了“走进大上海,略阳孩子看世博”主题夏令营,11位结对贫困生不但参观了上海世博会,还参观了无锡现代城市景观,与企业家、机关干部、居民群众等资助者互动交流。2011年元旦,这些参加夏令营的孩子在老师的组织下,在略阳举办了“向您介绍无锡”的主题班会,通过演讲、展示游历图片、介绍无锡土特产,为没参加的师生打开认识无锡的窗口。
茫茫人海,因为贫困面临失学或难以接受更多教育的孩子还有不少,相对这样一个群体,1050位被救助的学生犹如沧海一粟。不过,对这1050位孩子而言,因为徐启原等爱心人士的帮助,正接受着更多的教育,得以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培养起远大理想。他们立志走出深山,走出略阳,学习知识,回报祖国,并努力经营美好的未来。他们已成为一颗颗爱心的种子,将爱的讯息撒向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