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承
(西吉县林业局扫竹岭林场,宁夏 固原 756200)
林业生态建设存在问题及林业生态效益建设的基本措施探析
张继承
(西吉县林业局扫竹岭林场,宁夏 固原 756200)
生态效益是林业的基本效益,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大力建设林业的生态效益,恢复生态环境,才能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保证其他各项经济效益的发展。分析了林业的生态效益和其他各项效益的关系,并提出了建设林业生态效益的基本措施。
林业;生态效益;措施
生态效益是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效益。没有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就会出现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气候条件恶劣等各种自然灾害。而没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地区,也就不适宜人类居住,更遑论生态效益。建设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产生生态效益的最基本要求,必须大力发展林业,只有林业发展了,森林覆盖率提高了,才能防止水土流失,改变当地的气候条件,从而产生生态效益。因此,生态效益的产生是建立在林业发展基础之上的,没有林业的发展,生态效益就是空谈。在社会经济的各项发展中,林业的生态效益应该是各项效益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只有优先发展林业的生态效益,才能给其他的各项社会经济效益提供发展的动力。
生态效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这是由生态效益自身的特性决定的,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其他的社会经济活动都会受到抑制。在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这两个因素中,二者是一种对立统一、相互矛盾又相互依靠的关系。提高了生态效益,那么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会因为资金短缺或者发展受限而比较缓慢。
要大力发展生态,就必须要有充足的物力、人力、财力,而且生态环境的改变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资源,这些都对社会的各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但是如果不发展生态效益,而是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那么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可是这种不顾及生态效益的发展方式,无法形成长期的效益,最终会因为忽略生态发展而付出巨大代价,而这种代价很可能使整个社会发生巨大退步,甚至导致社会文明的覆灭。如果在发展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效益建设,就会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在注重两个效益的同时,更要积极地、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认真思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确定一条合适的发展之路。
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中,要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即既相互促进又相互矛盾。过度注重生态效益,没有社会经济的支持,这种生态的发展也会因为没有基础而出现滑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难以提高;而过度重视经济效益,又会因为经济发展而破坏生态,得不偿失,所以要找到二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观点,对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有很大的帮助,认真解读其中的涵义,对认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有良好的效果[1]。
生态效益经济是在以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它包括以下5层意义:其一,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二,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三,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四,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五,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社会再生产活动。
从以上生态效益经济的定义和涵义可以看出:首先,生态效益经济的落脚点在“经济”上,它追求的是一种经济效益,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其次,它又是一种“再生产活动”,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实践中的对策[2]。
这些年来,西吉县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对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2.1 林农结合式
应用和推广区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经济兼作。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最终使退耕还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良机,同时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
2.2 造林规模化
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力度明显加大。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
2.3 造林多样化
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有的以发展苗木养林,有的以发展林木加工养林,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农民还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生态效益的基础是林业建设,只有大力开展林业建设,才能恢复生态,形成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效益,而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林业发展的生态效益,不可能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发展的空间,甚至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效益。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不注重生态效益而能使社会经济效益可以长足发展的先例,只有林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才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建立起良好的生态效益,才能给其他各种效益提供保障。在具体实施时要有合适的技术措施,上述林农结合式、造林规模化、造林多样化模式都是在西吉县多年的具体林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经验,值得推广和分享。
[1]黄河亮,陈钦.林业可持续利用管理问题初探[J].林业经济问题,1999(4).
[2]郑四渭.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持续性[J].林业经济问题,1999(1).
1005-2690(2016)09-0042-02
:F326.2
:A
201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