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生兰
(门源县种子经营管理站,青海 门源 810300)
青海省门源县青稞田杂草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马生兰
(门源县种子经营管理站,青海 门源 810300)
青稞是门源县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青稞田杂草危害逐年加重,杂草种类越来越多,发生范围越来越大,对青稞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杂草与青稞争光、争肥、争水,造成青稞个体发育不良,穗变小,穗粒数减少,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同时易倒伏,严重影响青稞的正常生长发育,给青稞生产带来大幅度的减产。为此,对全县青稞田杂草的发生种类、发生特点、防治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提出了有效的防控措施。
青稞;杂草;防治
青藏高原是青稞的原产地之一,青藏高原冷凉湿润的独特高寒气候条件十分适宜青稞的生长发育,加之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辐射强、雨热同季等气候优势,十分有利于青稞干物质积累而形成高产。青稞是青海省特有的优势作物和高寒地区不可缺少的主栽作物,在海拔2 000~3000m的地区均可种植。门源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祁连山盆地,平均海拔在2300~2 900m之间,区内地势平缓,土层深厚而肥沃,是青海省青稞主产区。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受施用除草剂品种单一、青稞品种调运频繁、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等因素的影响,青稞田杂草的种类和种群演变加速,严重影响了青稞田生产安全。为此,对全县青稞田杂草的发生种类、发生规律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提出了有效的防控措施。
门源县分为脑山、浅山两个不同生态区,2014年4-9月,对门源县10个农业乡镇进行调查,每个生态区选具代表性的青稞田,随机取样60个,记录样地内所有杂草的种类。据调查,门源县青稞田常见杂草主要有19个科41种,禾本科有5种,十字花科5种,菊科7种,石竹科3种,旋花科2种,唇形科3种,豆科3种,蓼科2种,车前科、茜草科、蔷薇科、紫草科、伞形科、木贼科、锦葵科、酢浆草科、萝摩科、马齿苋科各1种。所有发生杂草中,一年生杂草占比近42%,越年生及多年生杂草占比45%。从杂草发生种类来看,双子叶杂草是目前青稞田的主要杂草。
2.1 青稞田杂草的发生规律
调查结果显示,在门源县浅山生态区,青稞田杂草一般于4月中旬出苗,6月中下旬结束,历时50d左右,出苗高峰期在5月中下旬;在脑山生态区,青稞田杂草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苗,6月下旬结束,历时40 d左右,高峰期在5月下旬。因此,5月中、下旬是青稞田杂草出苗高峰期,也是杂草防除的关键时期。
2.2 青稞田杂草的危害
调查结果表明,门源县青稞田杂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而且危害严重,从青稞田杂草种类来看,脑山和浅山生态区无大的差异,各种杂草两区均有分布,分布数量不同。
脑山生态区对青稞危害比较严重的杂草是旱雀麦、野胡萝卜、小蓟、野燕麦、播娘蒿、灰绿藜、苣荬菜、荠菜等,其中以旱雀麦和野胡萝卜发生密度最大,平均分别为23株/m2、16株/m2,其次是小蓟、野燕麦、播娘蒿,平均分别为6株/m2、10株/m2、9株/m2,灰绿藜、苣荬菜、荠菜平均分别为4株/m2、5株/m2和7株/m2。
浅山生态区危害比较严重的是薇孔草、荠菜、苦荬菜、野燕麦、小蓟、薄蒴草、密花香薷、猪殃殃,其中以猪殃殃和密花香薷发生密度最大,平均分别为27株/m2、22株/m2;其次为野燕麦、小蓟、薄蒴草,平均分别为16株/m2、13株/m2、11株/m2;薇孔草、荠菜、苦荬菜平均分别为8株/m2、7株/m2、10株/m2。
杂草与青稞争光、争肥、争水,造成青稞个体发育不良, 杂草根系发达,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养分,影响作物前期正常生长,尤其是植株高大的杂草例如野燕麦、播娘蒿等,生长速度很快,对青稞生长发育有很大威胁。有些杂草虽然植株不高大,但单位面积内数量太多时,例如密花香薷、猪殃殃也会严重干扰青稞的正常生长发育。后期杂草丛生,影响青稞光合作用,导致灌浆强度低,穗变小,穗粒数减少,致使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同时易倒伏,严重影响青稞的正常生长发育,给青稞生产带来大幅度的减产。
多年生产实践证明,杂草密度8~15株/m2时可造成作物减产3%~5%,杂草密度20~35株/m2时减产7%~14.1%,杂草密度50株/m2以上时减产25%~40%,个别发生草荒的地块,甚至绝收。杂草还是害虫虫卵、病原菌的寄生和越冬场所,为后期病虫害大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受气候、土壤质地、灌溉条件、耕作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青稞田杂草优势种类差异较大。同时,因播期、施肥、灌水等管理和作业水平的不同,同一区域内不同田块的杂草种类也不尽相同。因此,青稞田杂草的防除,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结合草相选用相应除草剂进行化学防除。
3.1 农业综合防治
3.1.1 合理轮作倒茬 将青稞、油菜轮作倒茬种植,优势互补,改变杂草适生环境,减轻草害发生。调查表明,实行青稞与油菜、马铃薯轮作倒茬,交替使用除草剂,可有效防除青稞田杂草,并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促进增产。
3.1.2 提倡深秋翻 深秋翻是消灭青稞田杂草的有效措施,实行旋耕灭茬,通过机械耕翻将表层草籽翻入土壤深层,减少杂草发生基数。清除田埂边、路边、沟边、渠边的杂草,防止杂草种籽传入青稞田,优化和净化青稞田生态环境,
3.1.3 精选种子 杂草种子随青稞种子传播是杂草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青稞田杂草多与青稞同时成熟,加之机械收割碾打,像野燕麦等较大的草籽极易与青稞粒混杂,因此,对播种用的种子必须进行种子筛选。
3.1.4 施用腐熟的农家肥 当地农民喜欢给青稞田上家畜的粪尿,这其中均不同程度地带有杂草种子,如果这些农家肥不经腐熟而施入田间,所带的杂草种子势必也会进入田间继续繁殖和危害,因此农家肥必须经过长时间腐熟处理,闷死或烧死混在肥料中的杂草种子,才能施入田中。
3.2 化学防除
根据杂草发生规律,5月中、下旬是化学防除青稞田杂草的关键时期。使用除草剂时,应在弄清青稞田杂草的优势种群以及危害严重的主要种类的基础上,明确防除目标,有的放矢地选用对路有效除草剂品种。
3.2.1 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群的田块 一是土壤处理,犁地后先将地粗耙一遍,然后将40%野麦畏乳油3L/hm2,对水300~600L/hm2,混均喷于地面,或加细潮土600~750 kg/hm2,混均撒施,施药后2h内混土,深度8~10 cm,混土后可随时播种,也可隔3~5 d播种。二是生长期茎叶喷雾,青稞田生长期茎叶喷雾可防除野燕麦、旱雀麦,以野燕麦、旱雀麦,二叶至二蘖期为宜。经田间试验,采用爱秀(5%的唑啉草酯乳油)除草效果最佳,并且对青稞生长的安全性好。一般采用5%的唑啉草酯乳油900~1200mL/hm2,对水225~450 L/hm2,均匀细致茎叶喷雾。
3.2.2 阔叶杂草为优势种群的田块 青稞田防除阔叶杂草,主要采用生长期茎叶喷雾的方法。用于小麦田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大部分都能用于防除青稞田阔叶杂草。最佳施药时间为5下旬至6月中旬,此期杂草基本出齐苗,处于3~6叶期。最常用的是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用量为150 g/hm2,对水均匀喷雾,可有效防除一年生及多年生阔叶杂草。
3.2.3 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 在生产中,大部分青稞田的杂草都不是单一的,常是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合生长。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可采用生长期茎叶喷雾来防除。最佳施药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爱秀可以与很多阔叶杂草除草剂如苯磺隆,麦喜等进行混合使用,以达到一次施药防除全田杂草的目的。但要注意磺酰脲类如苯磺隆、磺酰胺类如麦喜混用时可能会降低爱秀禾本科杂草防效,因此爱秀混用阔叶除草剂时应适当提高爱秀剂量,或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0g/hm2与64%野燕枯可湿性粉剂1.5kg/hm2混用,兼治野燕麦和阔叶杂草。气温20℃以上,青稞田相对湿度达70%时,除草效果较好。在干旱少雨地区可先浇水后施药,以提高除草效果。
[1] 梅红,徐云,木德伟,等.青稞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大麦科学,2004(1):10-13.
[2] 陈彦伟.河南省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4(4):29.
[3] 程能林.溶剂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 徐客勋.精细有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5] 李祥君.新编精细化工品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乳液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1603-200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低温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19137-200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热贮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19136~200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种业导刊》再次荣获“河南省一级期刊”称号
本刊讯:近日,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下发《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河南省期刊综合质量检测情况的通报》(豫新广办〔2016〕70号),《种业导刊》荣获“河南省一级期刊”称号,受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通报表彰。此次获奖是《种业导刊》继2014年荣获“河南省一级期刊” 称号之后再次获此殊荣。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切实提高期刊出版水平,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于2015年9月7日-12月25日,组织开展了河南省第四届自然科学期刊综合质量检测工作。专门成立了评委会,对期刊的“政治质量”“综合业务质量”“依法出版质量”等几个大项近60个小项进行量化计分,经小组初评、大会复议、评审委员会投票、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并上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同意,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日前向全省各期刊主管部门、各期刊社下发《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河南省期刊综合质量检测情况的通报》(豫新广办〔2016〕70号)通报表彰了自科类河南省一级期刊,《种业导刊》再次荣列其中。
《种业导刊》之所以能连续获此殊荣,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期刊工作的结果,是编辑部认真贯彻办刊宗旨,严把政治质量、综合业务质量和依法出版质量的结果。编辑部将以此次期刊获奖为新的起点,勇于改革,不断创新,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通过加强选题策划,优化栏目结构,彰显品牌特色,从整体上进一步提升《种业导刊》的质量和水平。
S451
B
1003-4749(2016)04-0021-03
2016-03-16
马生兰(1974-),女,青海门源人,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良种的引进、繁育与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