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娟,王丽娟
(郑州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家庭协同式护理干预模式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
陈娟娟,王丽娟
(郑州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郑州450000)
目的 探讨家庭协同式护理干预模式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满足相应要求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0例作为调查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家庭协同式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行为异常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家庭协同式护理干预可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家庭协同式护理干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理干预行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病多发生于身体耐受性差的学龄前儿童,需引起临床重视[1]。病毒性心肌炎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又因为患者年龄小,自诉病情不清楚等原因,在治疗及护理上较为棘手[2]。加之许多患者家属对于相关知识的缺乏,在配合程度上不高。针对这一情况,我院对部分患者实施家庭协同式护理干预模式,并进行下述报道。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满足相应要求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0例作为调查对象,纳入者满足下述标准:(1)患者家属对于本次调查情况知情,愿意积极配合调查;(2)纳入者年龄3~12岁;(3)无肝肾功能异常等。以随机分配法对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5.5±2.3)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5.7±2.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入院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安排患者的作息时间,改善患者饮食结构等。
观察组患者接受家庭协同式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交流沟通
积极与患儿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向其讲解病毒性心肌炎的有关知识,希望患者家属不要紧张、焦虑。许多患者家属因对于患者过分疼爱,在进行相应的护理中习惯性的陪伴左右,有时会耽误护理人员的相关操作。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讲明,并在护理过程中向患者家属展示相应的护理操纵要点,使得患者家属由被动变为主动,协助进行家庭协调护理。
1.2.2心理护理
患者因年龄较小,内心对于医院大多抱有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喜好,如喜爱看动画片、喜爱唱歌等,护理人员可在病房内组织相关活动,如播放动画片,进行歌唱比赛等,使得患者在院内的生活同样的丰富多彩。指导患者家属也积极观察患者的情绪,表达出对患者的关心,爱护等,不要使得患者性格出现孤僻、焦虑。同时当患者出现情绪波动时,希望患者家属能够进行理解,尽量不要责备患者,而是包容、鼓励患者[3]。此外,患者家属也不要刻意的表现出过分关心患儿,而是仍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使得患者感受到异常。
1.2.3日常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有密切关联,因此需加强对患者进行消化系统的护理,从根源上控制病情。注意患者的饮食卫生,不要摄入刺激、辛辣的食物,随着天气变化为患者增减衣物,做好相应的保暖措施。对消化系统感染进行预防,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需做好抗感染治疗,并将患者隔离。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维持良好的病房环境。鼓励患者进行日常的锻炼,循序渐进进行,不要超负荷进行。多摄入新鲜的瓜果蔬菜,预防发生便秘等。
1.3观察指标
评价患者之间的心理行为异常率与护理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心理行为异常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理行为异常率为6%(3/50);对照组患者心理行为异常率为2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10,P<0.05)。
2.2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6%(48/5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12,P<0.05)。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该病由病毒感染侵犯所致,并以心脏感染最为严重。病毒性心肌炎可表现出胸闷、心悸等感受,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可转化为慢性心肌炎,影响患者后期生长发育[4]。但由于患者年龄较小,在治疗及护理方面均与成人存在一定的差异,需加以重视。在本次调查组,我院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家庭协调护理,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因患者生病原因往往无法正常上课、游戏,久之患者会感觉到与他人之间存在不同,进而产生一定的异常心理,且伴随患者病程延长,心理异常行为也将加重。而通过家庭协同式护理,可使得患者尽量的恢复至正常生活状态,患者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后,性格不易出现波动,情绪得到基本的控制[5]。
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在心理行为异常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调查结果提示,家庭协同式护理的应用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对于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家庭协同式护理干预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1]李 娟.家庭协同式护理干预模式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67):10-11.
[2]金利萍,吴鹏英,黄丽华,等.计划性电话回访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康复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5,(9):1144-1146.
[3]吕慧娇.小儿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及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239-240.
[4]李今女.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及家庭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1):287.
[5]周 英,相亚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家庭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2,33(30):6705-6706.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72
B
ISSN.2095-6681.2016.04.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