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凯,张 瑛
(青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山东 潍坊 262500)
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医学护理方法
钟 凯,张 瑛
(青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山东 潍坊 262500)
高血压这种疾病具有很多的并发症和很高的病发率,以及存在比较高的致残几率,已经被人们所认知。将医学护理应用于高血压病人身上,以使其病痛降低,减少发病的次数,这是广大的护理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为此,本文阐述了高血压病人护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高血压患者的科学护理方法。
高血压;医学护理;问题;方法
基于不断地发展现代医学和科技的影响之下,人们逐步地明确了导致高血压的原因是心理问题、社会环境的影响、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在国内,老年群体是高血压病的多发群体,而中老年群体因为不能够全面地了解自身的病情,也不清楚治疗与预防,进而形成的心理问题而加重病情[1]。而对高血压患者开展医学护理,以降低他们的病痛、舒缓其心理压力、减少复发的概率,这业已变成护理工作者面对的一个大问题。
1.1 防治意识差,不能够有效地认知高血压病
因为受到传统防治高血压患者思想的制约,医学护理工作者会盲目地感觉大大地降低患者的血压会导致器官缺少供血,因而造成心脑血管病,且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状。事实上并非如此,只有实现患者血压水平的降低,才可以避免出现高血压病症,从而使出现心脑血管病及其有关并发症的概率大大地减小。
1.2 患者用药时间断开,存在强效降压的倾向
对于高血压患者要求快速降压的情况下,护理工作者常常会借助迅速起效的降压药[2]。尽管患者需要长时间地服用降压药物,可是为了更加保险,需要通过短效降压药物来降低血压。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当中的一种,高低不定的血压会损害患者的身体技能,从而使病情加重。实际上,对于多年高血压患者来讲,不需要迅速地降低血压,而是需要实现降压的平稳性。并且,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技能下降,且不适宜服用起效快的降压药物。不少高血压患者因为急切治疗,常常在吃一种降压药不长时间之后,感觉到难以实现理想的降压效果,就想要换吃其它的药物,如此一来,会导致血压的不稳定与波动化,因而难以实现治疗的目的。
1.3 太过依靠药物进行治疗,忽视了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在生活实际当中,不少患者太过依靠药物,而不重视非药物治疗的方法。事实上,防治高血压需要以非药物治疗的方法作为主导,从而开展主动地防治。非药物治疗方法重点涵盖体育锻炼的加强、不良习惯的克服、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限酒戒烟等。可是,绝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感觉吃药就能够实现治病的效果,不重视非药物治疗方法的价值和意义,往往有人在服用降压药的期间不断地抽烟喝酒。不但不利于药效的吸收,而且增加身体的负荷与严重危害身体健康。这就务必需要护理工作者管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习惯、调整作息方式,倡导低脂低盐的食物和体育锻炼,即实施非药物的治疗护理方法。
2.1 监督高血压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为了防止高血压患者病情的不稳定性,护理工作者需要严密地监督病人的生活方式。具体来讲,需要做到下面几点:(1)应当科学地组织生活,劳逸结合,要求患者形成良好的早睡早起习惯,尽可能地确保患者精神状态的良好、情绪的轻松和稳定,防止疲劳和紧张情况的出现。引导患者锻炼身体,从而实现免疫力的提升。(2)实现饮食结构的合理优化。高血压患者需要尽可能少吃盐,并且多吃一些瓜果蔬菜、谷物,少吃一些腌制和油脂的食物。(3)监督患者限酒戒烟。针对患者而言,吸烟与饮酒会不但会提升自身循环动脉压,提高血管的脆性,还会阻碍降压药物的吸收和导致其它的一些不良现象。因此,监督患者限酒戒烟非常关键。
2.2 高血压患者服用药物的科学指导
对于患者不科学服药和乱用药的情况,护理工作者需要引导患者合理与科学地服药。大部分的患者都需要降压药物,然而务必基于医生的指导服用降压药物[3]。与此同时,紧密关注患者血压的改变情况,确保血压的稳定性,禁止升高血压才开始吃降压药以及降低血压之后就迅速地停止服用药物。护理工作者在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下面几点:(1)针对老年患者,需要将其服药时间和服药多少做出清楚的标识,防止遗忘吃药。(2)实现药剂量的适度改变,确保降压的稳定性与缓和性。
2.3 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强化
绝大多数患者因为重复地出现病情、血压变化不稳定而心情抑郁和情绪紧张,如此的现象多见于老年患者当中。这是因为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容易激动、容易生气、容易烦躁,以及在受到一些刺激的情况下,时常出现抑郁、焦虑、孤独的心理,如此的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恢复,还可能影响老年人的身体机能。
总而言之,作为医学护理工作者来讲,需要转变一些实际护理的误区,科学、合理地引导患者,让患者可以清楚高血压的特点,且注重管理自我,以及保持轻松和稳定的心情,从而使高血压的并发症和复发性降低。
[1] 施帆帆,成都市某社区老年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22).
[2] 袁雄英.社区老年居民中医保健知识认知状况及干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01):1.
[3] 杨志盛.社区卫生服务在慢性病治疗中的优势[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62):1.
本文编辑:吴宏艳
R544.1
A
ISSN.2095-6681.2016.2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