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新课标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还处在不稳定时期,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加以重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充足的空间。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小学语文教学陷入高耗低效的局面,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应该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让学生学会质疑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问题通常都是由教师提出并回答。这种教学模式置学生于无问题意识的状态,学生对课文学习过了,也不会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在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质疑。学生只有产生了问题意识,才会在问题的驱动下去探究、思考,才会掌握探索问题的方法。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注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并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时,笔者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并且在阅读的同时找出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学生们通过阅读提出了“生活习性不同的两种鸟儿为什么在大榕树中能够和谐相处?当地农民为什么能和鸟儿和谐相处?作者描写大榕树时说大榕树的叶子好像新的生命在‘颤动,在这里用‘颤动一词有什么好处?作者只单纯想描写‘鸟的天堂吗?作者描写‘鸟的天堂,想告诉我们什么?”等问题。接着就是课堂的探究环节,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探究,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二、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对字词段落条文缕析的阅读模式,由知识的灌输向学习方法的渗透转变,也就是要注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这比在课堂帮助学生解决几个知识点更加重要。例如在学习《中彩那天》时,教师摒弃了对课文条分缕析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一上课就与学生们商量:“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彩那天》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这篇课文呢?”有的同学说,首先要阅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的语境中加以理解;有的说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体味课文人物的思想品质;还有的说通过阅读课文,仔细体会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通过阅读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启示?这样,学生与教师一起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任务,接下来学生进行阅读,逐个解决这些目标任务。实际上,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的时候,还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阅读的方法。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课文的解析与讲解层面,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探究
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和发展的桎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特点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程序,让学生热情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在活动中提升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笔者组织了一场课堂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我们要保护地球环境,保障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反方的观点:地球环境恶化不适合于人类居住,可以开辟新的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搜集支撑各自论点的资料。学生们通过网上查询、阅读相关科技书籍等,在展开辩论的时候,学生们有理有据,有的甚至还展示图表来说明问题。通过采集资料,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视野。通过辩论,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使学生认识到逻辑的语言必须要有逻辑的思维来支持,从而引起学生对增强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可见,课堂语文活动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地热情参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四、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可以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使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此,笔者注重抓了学生的课外预习环节,使课堂教学更富有针对性与实效性。例如在学习《詹天佑》一文前,笔者布置学生课外利用各种渠道对本课进行预习。学生在课外利用语文工具书、网络查询等渠道进行预习。在课堂正式学习本课时,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学生对本课生字新词都掌握得很好,对于詹天佑修建铁路的相关历史资料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在课堂上学生把预习中的问题提出来进行探讨。例如学生提出了:“为什么帝国主义认为中国人修铁路是一个笑话?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什么中国人提出修自己的铁路,却遭到帝国主义的嘲笑?为什么这种嘲笑却成为詹天佑修建铁路的动力?我们从詹天佑艰苦修建铁路的历程中,可以明白哪些道理?”等问题。课堂成为课外学习产生疑问后集中解决问题的场所,课堂、课外都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空间。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置课堂互动环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将课堂学习与课外预习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桦甸市夹皮沟镇中心校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