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红艳
儿童画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天真无邪、歪歪扭扭、粗粗细细、曲曲直直,这正是任何成人作品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也是儿童画特有的美感。在西方,儿童画被认为是“儿童真正的最自主的活动”。伟大的艺术家毕加索曾说过:“当我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可以像拉斐尔那样作画。后来我花费了很多年来学习如何像一个孩子那样画画。我毕生努力追求的,就是把我的作品画成儿童画般的纯真。”我想,大师追求的“儿童画般的纯真”正是儿童画中真挚、朴实夸张的美,是那一份童言无忌的“大胆”,是那可贵的童心!荷兰著名画家凡·高之所以与众不同,也是由于他特殊的心理和天生的儿童气息,这些画后来产生的巨大影响与其中蕴藏的特殊童趣密不可分。这些绘画大师画里的童趣是他们取胜的法宝,它也使我们不得不再度认认真真地去认识儿童画,去赏识儿童画。那么,如何保护与发扬儿童画的童心之美呢?
一、了解幼儿的创作,呵护童心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画画动机,了解他想表现什么,理解孩子才能理解他的创作,这就要求我们把孩子的画与他的生活经验和他的认识、情感联系起来。由于幼儿认知、情感、视觉、动作技能等与我们成人不同,故他们的作品表现与我们成人有着本质的不同:他们的作品在于将一些无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让不会说话的物体具有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按自己的理解去夸张和取舍。虽然这种天真无瑕带有许多主观、不合理的形式,但是幼儿创作的每一条线条、形状和色彩都是一颗颗纯真童心的自然流露和展现。如:《海底医生》中幼儿画了一个小姑娘提着医药箱在海洋世界里穿梭,原来海洋里的动植物生病了,医生正忙着看病呢;又如,茜茜用油画棒和水粉相结合创作的《我爱爸爸》,爸爸的形象是高大又很威武的长辈,她把自己画得很小,在爸爸的宽大臂膀庇护下,温馨快乐地成长着。“稚到拙时亦为美”,不懂绘画技法而随意涂鸦的儿童画,反映的却是最真的情、最纯的童心。
二、尊重幼儿的作品,感受童心
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为教师,我们的目光应该是等待和希望、鼓励和引导,爱护和欣赏。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我们成人所看到的世界肯定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用绘画所表现的我们成人也应该以他们的眼光和心态来评价,不拘泥于划一的标准,不以自己的想法来推测孩子的想法。儿童画在造型、构图上带有很大的变形因素和主观随意性。每个幼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得清。儿童在作画时,并不像大人一样缜密构思,经营布局,也不考虑透视、明暗等艺术效果,往往是信手落笔随意为之。有时候,画面上会出现很滑稽又很“现代”的情趣:比如在描绘一个人的侧面脸型时,他们会把看不到的第二只眼睛也画上去。又如:画面上会飞的房子、彩虹桥、长翅膀的人…… 尽管在有些大人的眼里简直就是不像画。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原始的“涂鸦”,才会有将来惊人的创造和想象。千万不能小看或打击这种可贵。
对于幼儿的绘画作品,只要他在认真地表现表达,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唯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与孩子共同享受绘画的乐趣。
三、指导幼儿的创作,放飞童心
儿童画就像是一幅幅儿童生命的图像,儿童画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是他的思想的表现,内涵着他情感的变化,反映着他的经验和感受,体现着他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内涵丰富的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孩子自身,最重要的是绘画的过程及其发展历程。重视儿童画的发展过程首先要把注重点放在儿童的绘画活动中,注意他是如何表现其内心活动的,是怎样反映他的周围环境的,也就是要了解孩子的绘画意图,引导他将绘画与生活联系起来;第二,要看重孩子的劳动和努力。不可否认,孩子绘画存在着水平上的差异,差异本身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绘画热情、绘画兴趣和努力程度,特别是他的创造精神;第三,要重视孩子自身的提高。可以说评价儿童画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不要将孩子的画与范画比较,也不要把眼光放在孩子之间的比较上,需要的是珍惜孩子自身的发展变化,随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给孩子以力量,推进他的创造性活动。
四、倾听幼儿的作品,解读童心
低幼年龄的儿童,他们对形状和色彩的感觉都是出自一种非常原始的、真挚的情感流露,只要你能够耐心下来的时候,学会倾听他们绘声绘色的解释。他们的画“画中有话”: “我用三棱镜看到的是彩色阳光,怎么不能画五颜六色的太阳。”不习惯听从于他人,不人云亦云,敢于表现自己独立的意志,正是21世纪新人所要具备的创新精神,对于幼儿的出格行为,教师不必急于纠错,可问问幼儿,听听他们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如:琪琪小朋友画一架飞机,还有小鸟、太阳,整个画面表现出孩子造型稚拙天真,线条奔放自由,当他欣赏的时候,却又在太阳一边加了一块乌云,把太阳挡住了,接着整个画面涂得线条横飞,孩子说飞机遇到大雾,迷失了方向,这些线条是飞机摇摆时走的路线,儿童这种敢想敢画的素质,其实更应得到保护和发展。多让孩子介绍他的画,可以理清孩子的思路,让他表达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绘画内容。又如在社会活动《洪水来了》后,美术区里涛涛画了一大片蓝色海面,上面有一圈圈黄色的光芒,他说: 这个“魔环”可以罩住洪水,这样洪水就不会危害我们人类了。通过观察与倾听,我们会发现孩子心中的花朵更鲜艳,微缩的世界更精彩,幼小的心灵更敏感而富创意。儿童绘画让我们发现另一个美妙的世界。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保护童心,尊重童趣,用他们自己的笔说“画”,用自己的心来画“画”,用自己的眼来欣赏“画”。
儿童画虽然显得幼稚和笨拙,往往却是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思维的萌芽。从抖动的线条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的稚气;从歪斜的形象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的童真;从随意的涂鸦色彩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的纯真浪漫……教师只有用心感受,用心呵护可贵童心,解读儿童画,才能使孩子画出心中的画,使孩子“无意”地流露童真的色彩组合,在“自由”幻境、自我世界中,努力表现和揭示人类自然自本质,让我们同样以纯真的童心共同来呵护这块净土吧!
【作者单位:苏州市高新区文星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