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登溢++孟思月
摘要: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是一个既有理论价值又具有时代意义的现实问题。本文立足文化视角,探讨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主要从“职业形象、职业价值观、职业使命和职业规范”四个维度阐释了高校辅导员职业文化的内涵,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文化与职业发展的内在关联,从高校顶层设计和辅导员自身发展需求层面提出策略思考,以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文化;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024-03
一个完整的生活领域是渗透文化的复杂的有机整体。文化是人类有机体的正式成员,是职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社会整体的物质部分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现代社会,人人都拥有“职业”,相应地也都需要职业发展。就高校辅导员职业而言,加强辅导员职业文化研究,不仅是作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支点,而且对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发展乃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文化的内涵概论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门职业,有其自身的本质特性和发展规律。辅导员奋斗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既是引导他们坚定政治信念的人生导师,也是陪伴他们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精湛的职业技能,同时需要充分掌握和领会优秀的职业文化。积极正面的辅导员职业文化可以培养辅导员的自重自爱,增强自尊自信,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激发他们拓展创造力、提升职业美誉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辅导员职业文化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体系,其核心内容是辅导员对自己职业形象、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规范的自觉承认与自愿遵从。
1.职业形象。辅导员的职业形象是辅导员内在素质的外在表象,是思想素质、外表形象、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反映。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的重任,内容繁杂、日新月异的学生工作需要辅导员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这一形象决定着辅导员能否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一支富有朝气的骨干精英,能否为大学生的良好成长和健康发展进行指导和帮助,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教育工作开展的好坏。
2.职业价值观。一般将辅导员职业价值分为外在的社会价值和内在的个人价值,一方面,外在的社会价值是现实中辅导员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所承担的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热爱学生等职业使命以及所做实际贡献的社会评价。充分认识辅导员的外在社会价值,可以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使命感,促进辅导员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的形成。另一方面,辅导员职业内在的个人价值由于具有隐匿性,很少被人关注或真正理解,经常被忽略。辅导员职业内在的个人价值反映辅导员个人在社会系统和职业体系中精神的满足(如获得社会地位、权利等)和物质的满足(如获得报酬、待遇等),以及在高等教育领城内独立进行创造获得的内在尊严与生命价值。
3.职业使命。辅导员隶属于教师队伍,专业性强、素质要求高,其工作职责也不仅限于简单的学生事务管理、学生的“高级保姆”、“勤务员”,也不是短暂的临时性工作。我们应以一种与时俱进、全面科学的观点来看待辅导员的职业使命。首先,从管理的角度看,辅导员的核心职责是组织、实施和管理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并且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一核心来开展。其次,从教育的角度看,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科研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更应该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新时期,辅导员应当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去教育和帮助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各类问题,以使他们适应高校学习环境、面对成长的挑战,而且要主动积极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全方位的素质;最后,从服务的角度看,辅导员要发现并重视学生合理的需要和诉求,以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际困难,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4.职业规范。“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因此,辅导员职业规范首先体现为其专业性,它要求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职业技术,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和专业性;其次体现在其系统性,高校辅导员职业规范是由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管理学生事务的规范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规范三个方面有机构成的一个标准体系;再次体现在其发展性,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职业规范是随着辅导员职业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成熟的,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职业规范也促进辅导员职业发展;最后体现在其评价性,高校辅导员职业规范作为衡量和约束辅导员的标尺,是检验高校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的过程是否合乎规范的标准,评价性是辅导员职业规范显著的特点。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文化与职业发展的内在关联
如果我们只是把辅导员职业文化看成是学校和社会对辅导员的一种规范和约束,那么辅导员只能是学校的代言人;但是如果把辅导员职业文化看成是一种幸福的、崇高的职业,辅导员就能够从内心不断进行自我发展,自我提升,丰富自身的生命意义。
塑造积极向上的辅导员职业文化,引导辅导员深入体会和认识职业文化,不仅能增强他们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认同感、责任感和期待感,又能整合辅导员过去的职业发展进程,从而确保辅导员在未来职业道路上的自我发展。
1.辅导员的职业形象与职业发展。对于辅导员而言,良好的职业形象不仅能展现辅导员自身的修养,赢得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认同,还能产生强大的影响力,使受教育者信任和信服。一方面,从辅导员自身修养而言,辅导员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多读书,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责任感、道德感等,使自己拥有安静的心绪、平和的心态,在各种场合展现出文明、积极、健康的职业形象,才能用良好的修养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一定基础;另一方面,从大学生教育角度而言,辅导员的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每天的高校学生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位辅导员要保持良好的形象,因为辅导员的职业形象事关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辅导员应充分展现自己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自觉抵制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率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榜样,做好大学生的向导,才能真正发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
2.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发展。辅导员职业文化的一个成熟表现就是辅导员群体拥有一种共同而正确的职业文化价值观,这些文化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影响着辅导员的工作举止行为,并且有益于辅导员自身的发展和成长。辅导员职业价值观作为职业文化的一部分,往往并不容易被辅导员自身意识到和报告出来,它常常以一种无意识形态引领着辅导员的教育行为,对辅导员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缺失、动摇或者瓦解,不仅会导致辅导员精神失落,也会使其在教育实践中出现许多失误。辅导员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职业的无限热情以及持久的工作积极性,是辅导员成长和发展的支柱。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变化是最具有深远意义影响的最深层次的变化。因此,辅导员追求什么样的职业价值观才能奠定成长的坚实基础,才能使得教育富有生机和活力,这是辅导员必须思考和面对的现实问题与时代诉求。
3.辅导员的职业使命与职业发展。实现辅导员职业发展,需要辅导员适应其职业角色、承担其职业使命。高校辅导员队伍应当是一支与时俱进的队伍,辅导员只有不断学习和领会不同时期赋予这一职业的新内涵和新使命,使工作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加贴近高校实际、贴近学生,实现从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服务的过程中,辅导员不仅为社会培养了优秀的人才,也在积极地发挥主体能动性,自觉地创造职业价值、维护职业尊严,从而实现职业发展。
三、文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瓶颈分析
高校辅导员是进行大学生管理、教育和服务的骨干力量,为稳定校园秩序、培养优秀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党和国家逐渐加强对建设辅导员队伍的重视,出台了很多纲领性意见和文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也纷纷响应、探索和实践相应的举措,如在文化建设方面制作了“辅导员之歌”、修订了“辅导员誓词”等,但这些还未能形成一个全面多维的文化体系。从职业文化视角看,高校辅导员仍面临着一些职业发展困境,成为其职业发展亟待突破的瓶颈。
1.树立良好职业形象的意识不足。辅导员应成为大学生的榜样,做好大学生的向导,但从当前情况来看,部分辅导员树立良好职业形象的意识还不足。首先,辅导员在实践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抵制不正之风等方面的意识仍有欠缺。其次,在举止行为上,有些辅导员思想模糊,不注意细节,注重小事,存在从自我做起的态度,有些人行为不规范、欠妥当。对于这些小节,如果平时不注意会使辅导员的职业形象大打折扣。
2.职业价值取向片面。目前,高校辅导员在职业价值取向上出现重视自身利益的一种倾向,甚至有一部分人倾向于推崇“合理的利己主义”。很多高校辅导员有这样一种观念,认为辅导员只是一种临时职业,辅导员岗位只是一个过渡岗位。客观来讲,一方面,辅导员由于相对年轻、职称较低、且没有固定教学任务,地位和收入不如同校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岗位上又缺乏完善的职称评审体系,职业晋升道路很窄;另一方面,辅导员的工作往往很忙、很苦、很累,两方面一比照,造成的后果就是辅导员队伍经常流动,人员配置很不稳定,很多辅导员工作几年后就谋求转岗、外出读书深造,甚至直接辞职。主观方面,很多辅导员没有能够树立积极正面的职业价值观,过分注重个人的发展和前途,导致他们爱岗敬业精神欠缺,缺乏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往往造成他们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不到家,工作效果差。
3.对职业使命认知程度不足。辅导员需要管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方各面,工作量大、事无巨细。在繁杂的工作面前,辅导员往往被事务所累,造成做得多、思考得少,很多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渗透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高校教育要求辅导员仔细钻研学生的特点及需要,用新知识、新途径、新方法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成为空谈。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了解不透彻,认知不足,使一些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使命产生困惑,自然就无法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管理。
四、文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策略思考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其职业形象的塑造、职业价值观的正确与否以及职业使命的认知程度不仅关系到自身职业发展的程度,还会影响大学生受到教育的层次。
(一)高校层面
1.遵循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和辅导员资格认定制度。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包括辅导员职业准入规则和资格认证标准等在内的辅导员教育标准体系、辅导员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制度等,使这一岗位的录用、教育、培养和管理形成完整一体的生态链,实现法制化、体系化、规范化。而高校则应当在辅导员职业准入、资格认定、继续教育上把好关、铺好路,从而为塑造良好的辅导员职业形象创造充分的外部条件,同时也有助于使辅导员自身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自觉规范职业形象。
2.合理定位和引导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高校应当对辅导员职业外在的社会价值予以科学定位,对辅导员自身的内在价值的实现给予足够重视,要让辅导员充分认识到,这一岗位一方面需要服务社会,一方面需要完善自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即要求高校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之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辅导员职业价值观教育,要将辅导员职业价值观教育工作纳入到日常教育工作中,通过科学定位辅导员职业价值观、明确教育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对辅导员不合理的职业价值观进行科学引导,以帮助他们理性认识自身职业,在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实现上获得平衡和统一。
3.拓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辅导员在高校中的职业发展路径是指高校为辅导员设计的成长和晋升的道路,指明了在高校中辅导员可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方向。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讲,职业晋升道路过窄、发展路径不清晰一直是其职业发展的主要困境之一。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拓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建设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的管理机制,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现实条件和动力支撑,使其明确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
(二)辅导员自身方面
1.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辅导员的职业形象不仅要体现在自身的外在表现上,如精神焕发、举止文明、思想感情高尚,同时又要综合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事业以及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观等方面。辅导员要注意文明举止的养成和积累,如检查寝室轻敲门、接听电话先问声好、碰见学生主动打招呼、与学生谈话认真倾听等,时时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处处做到文明、得体、大方、自然、成熟、稳重、不做作,在小处、细节处展现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职业形象。
2.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这就决定了人的发展离不开与外部社会的联系。在发展的过程中,人需要获得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在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时,人应当优先考虑社会价值。因此,辅导员要端正对职业内在自我价值的追求,坚持社会价值具有更高地位的职业信念。事实上,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又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即辅导员在为社会培养人才、奉献付出、发挥其社会价值的同时,又会获得社会给予他们应有的荣誉和物质回报,满足他们的自身需要,实现了个人价值。辅导员不能孤立地去追求职业的自我发展、物质报酬,应把个人价值融于社会价值之中,不被权势、金钱俘虏,在为学生、社会的贡献中体味职业价值和乐趣。
3.践行崇高的职业使命。辅导员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分子,他们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优秀的人才,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服务,也就是肩负着教育人、塑造人和转化人的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深入到大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去,对学生要尊重、真诚、热心,充分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状态,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多关注、生活上多关爱、学习情况多关心,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断增强自己工作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