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南
大学副教授张康,不光在学校受欢迎,在公司也大受老总器重。顺风顺水的他,身处异乡包养了情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救助了一对四川母女。当他的事迹在电视台播出后,他与情人的关系也随之泄漏。
于是,做了好事的张康意外陷入了生活绝境:妻子离开了他,二奶也被他赶走,事业几乎全毁了……面对这出乎意料的结果,张康不禁仰天长叹……
成功男,包情人
45岁的张康曾是扬州大学老师,婚姻失败后,他带着3岁的女儿与离异的扬州女子程萍再婚。再婚后,一家人过得平静而幸福。
2013年初,因职称没有评上,张康义愤难当,决定辞职另谋出路。因他在专业领域取得过不少成果,还拥有几项技术专利,很快河海大学聘他为副教授。离开时,张康搂着妻子,告诉她,自己只要立住脚,马上就接她们母女过去。
到新校后,张康很快受到学生欢迎,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同时,他还在猎头网站上登记了自己的资料,想利用业余时间多赚点钱。
5月底,南京华阳建筑公司聘张康为技术顾问。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他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此后,以工程总监的身份加盟了公司。
张康顿时忙碌了许多。程萍感知丈夫辛苦,也尽量不让张康再为家里的事操心。
不到一年,张康银行账户里的钱越来越多。他想,再拼搏两年,就足够一家人生活一辈子了,那时再买套复式楼,把妻女就接到南京来。
刚到南京时,因为孤独,张康在网上结识过一位女网友高优,是家宾馆的领班。她漂亮性感,但张康却嫌她层次低,很久没来往。
现在,张康有钱了,想找个情人,突然想到高优。高优听说他已成大款,几乎没任何犹豫,就与他见面了,还很自然地跟他滚到了一张床上。
2014年6月20日,张康租了套公寓两人同居。尽管高优知道张康有家庭,但她并没要求他离婚,只提出两人拍张婚纱照,并请她的朋友们吃顿饭,表示她已经结婚了。
张康当即应允。尽管他偶尔想到妻女,但面对性感的高优,仍一头扎进“新生活”中。
张康一直不回家,程萍担心起来。她打电话给张康,张康却推说自己太忙,没时间回去,并拒绝程萍来探望:“南京你人生地不熟,我又没时间陪你,你来干什么呢?”
有情人陪伴的日子很开心,虽说高优每次跟他谈论的话题离不开钱,这多少让他有些反感。但每次带她出去,因为她的漂亮,令张康的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他也曾怀疑过,自己来南京发展就这目的吗?但他很快便释然:别人能这样,我为什么不能?和其他人比,自己算收敛的呢!
2014年11月初,因思念丈夫,程萍毅然带着女儿来到南京。在大学分配给张康的宿舍里,程萍发现丈夫变了,她忍不住问:“你是不是有别的女人了?”张康很恼火:“你就会胡思乱想,所以我根本不想让你来南京,我哪有时间找女人?”说完,他以公司有事为由摔门而去。
无奈之下,程萍带着女儿怏怏地回了老家。尽管心里有愧疚,可张康很快就又释然了。
学雷锋,救母女
此时的张康,学校公司都顺畅得意,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2015年3月的一天,张康在去公司的路上,无意中看到一对农村母女。年约16岁的少女肚子竟大得像怀胎七八个月,一旁母亲正跪在地上哭诉,女儿子宫里有瘤子。她在四川看到报上说南京有医院可以治疗这病,于是拿着家里仅有的3000元带着女儿来看病,可花光了所有的钱,病也没治好,现在她们不但没钱看病,连回家的路费也没了,只有沦落街头……
凭直觉,张康觉得她说的是实话,可怜人太多了,怎么帮得过来?张康走了。
第二天,张康再次看到那对母女,她们躺在大街上,那么孤独和无助。母亲连哭泣的力气都没了,女儿闭着双眼,牙齿紧咬,苍蝇正围绕着她们嗡嗡地转。
突然张康觉得自己该帮她们,“你们要信任我,就去我家吧,我来负责帮你女儿治病。”四川母女俩有些不相信,张康掏出工作证,“你们不会给我增加多少负担。”母亲跪下来就磕头,张康不顾她们身上的异味,搀扶女孩到了家。
张康让母女俩洗澡后换上高优的衣服,并做了些吃的,然后告诉了高优。高优在电话那头大骂:“你哪根筋搭错了?就不怕她们把财产席卷一空?”这女人太没同情心了,他冷冷地说:“我已决定了!”
张康的通话,令母女俩非常不安,她们拎起行李就要离开,张康拦住她们:“你们哪有地方去?看完病再回老家!”
高优回来后,发现母女竟穿着自己的衣服,和张康大吵大闹,张康非常生气,将高优一把摔到了床上,突然想起如果是程萍,她肯定不会反对。他们曾联手帮过好几个下岗工家庭的孩子,尽管那时他们也不宽裕,但他们却幸福。张康发现自己想念妻子程萍了。
多年前张康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来南京后,也坚持写。他有个梦想,等到退休后要写本自传,日记是最好的素材。为了不让任何人看到,每天张康都带着日记本上下班。
第二天早上张康上班前,再三嘱咐高优,一定要好好善待这对母女。可他晚上回来发现,高优已令母女俩换下她的衣服,一天只给了她们几个馒头。面对张康质问,高优不屑:“我为什么要做饭给她们吃?她们影响了我的生活,只有你这傻瓜才学什么雷锋。”
张康无比失望:当初怎么会看上她?他出门给母女买回了盒饭,同时警告高优:“你要是再对她们不客气,我就把你赶出去!”高优再次爆发,“你为她们要赶我走?我不活了!”她闹到半夜,张康恨不得跟她分手。
这个家里,毕竟是张康说了算。他拿出三万元将女孩送进江苏省人民医院,而她母亲,白天在医院照顾,晚上则回张家借宿。得知张康竟给这对素不相识的母女花了三万,高优大骂:“你什么时候给我花过这么多钱!我要跟你分手!”张康非常恼火,包个二奶竟这么窝囊!
在他一再警告下,高优的态度终于好了些。
女孩被确诊为卵巢囊肿。做完手术,3月28日,她出院了,母女俩准备回四川,张康却劝她们再到南京玩几天。母女俩感激不尽:“您的恩情,我们只有来生再报了。”看着女孩健康的模样,张康很开心。
撵情人,赔夫人
张康没料到,这母女想回报他,而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悄悄给南京电视台打电话,诉说了她们对恩人张康无尽的感激。4月5日,南京电视台《法制现场》的记者立即赶到张家采访。遗憾的是,张康正好出差了,于是他们采访了这对母女和高优。
面对记者,虚荣的高优顿时换了一副面孔,她不但以张康的妻子自居:这次善举是我跟老公的共同选择,我百分百支持他!记者的摄像机在他们家一通猛拍,墙上的婚纱照也被摄入了镜头。采访结束后,四川母女启程回家。
记者离开后,高优不但给朋友打了电话,还给出差的张康也打去电话。张康听说后,立即赶回南京,想阻止播放。
可一切都晚了。2015年5月16日晚上8点,南京电视台《法制现场》播出了这则报道,张家墙上的婚纱照,甚至给出了长达10秒的特写。人们为张康行为感动不已。
这则新闻,程萍和女儿也看到了。“新闻中男主人公的名字怎么和老公的一模一样?”接着看到了墙上的婚纱照,她愤怒了!这时,女儿也认出爸爸,“爸爸又结婚吗?”
程萍立即拨打张康的手机,可他始终关机。程萍做梦也没想到,丈夫会在外包二奶。第二天,程萍匆匆带着孩子赶到南京。
程萍知道,要把丈夫出轨的证据拿到,她带着结婚证找到电视台,要求将录像带提供给她,她的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她又带着结婚证到了河海大学,张康在扬州就有把日记锁在办公桌内的习惯。进了张康的办公室后,她立刻把他抽屉撬开了!
翻开日记本,张康的外遇情形如同电影般回放,程萍不由大哭起来。自然,这惊动了张康同事,大家才得知张康的私生活,一同事告诉了她张康的住址。
敲开门后,看到高优,程萍满腔怒火,两人扭打起来。张康闻讯赶回,程萍气不打一处来,顺手给了他一记耳光,三人再次扭打在一起……在邻居们的劝说下,程萍便带着那几本日记离开了。
尽管张康多次给程萍道歉,再三表示:他要离开高优,把她接到南京来,一家三口好好过日子。可程萍根本不理。回到扬州后,她将张康日记中的片段整理出来,并冠上“喜新厌旧”、“忘恩负义”等标题,寄给了他的家人和学生!然后,向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法院提出了离婚诉讼。
很快,张康成为河海大学名人,走到哪里,都有人对他指指点点。
而他的苦恼还远没结束,因为出轨证据确凿,2015年6月,广陵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程萍与张康离婚,扬州家中的主要财产,归程萍所有。
这个结局是张康本不希望看到的,可高优却高兴,“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在一起了。”看着高优,张康无比厌恶,他拿出20万,与她了断了关系。
这时,学校系主任找他谈话,请他做好思想准备,学校欲结束他的聘用合同。
张康一次次地跑回扬州,请求程萍跟他复婚,“我现在依然常常做好事,说明我本质上还是个好男人,你就不能原谅我一次吗?”可程萍态度非常坚决。
得不到程萍的原谅,张康非常痛苦。而他所在公司老总此时告诉他,欢迎他解决好自己的私事后,再回公司。其实,公司已找到另一个同专业教授,顶替了张康。
2015年8月,张康向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提出起诉,要求程萍归还他的几本日记,同时赔偿其精神抚慰金100元整,他还同时提出了一个要求,只要程萍答应跟他复婚,他就立即放弃起诉。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程萍回到自己身边!可程萍的态度依然坚决,对这个男人,她已彻底死心。
如今的张康把全部希望都放在了这场官司上。公司没了,大学也呆不下去了,回家是他唯一的希望!目前,法院已受理了此案,并将于明年元月开庭。
接受采访时,张康说,他之所以会犯错误,固然有自己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尽管他犯了错,但他踏足商海的初衷毕竟是为了妻女。如今,他的生活中只剩下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回到程萍身边。他说他知道错了,今后绝对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只要能让他回家,他做什么都愿意……
可是,对于他的请求,程萍至今没有松口,接受法官调解时,她只重复一句话:“我对他,彻底失望了,哀莫过于心死。”
南京市都市心理咨询中心的周正猷主任,针对主人公身上非常矛盾的两面,他说,人都是有两面性,包养情人的男人也不一定就是坏人。但所有阴暗的行为都一定要付出代价,张康正在为他的举动付出代价。其实他身上有很多优点,可也有致命的缺点,这就像著名的“木桶理论”所说,箍一只木桶需要许多木片,尽管其它木片都很长,但有一片特别短。而正是这最短的一片木片,毁掉了主人公一生的幸福。
编辑/杨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