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劲松
摘要:课堂高效,简单地说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实际教学效率最大化。这里的实际教学效率不能简单地指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种解题方法,而应结合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知识)、过程与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全方位评判。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脱脱的学生,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更好地接受时代与社会的挑战。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提高生物学素养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在各种压力之下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便需要我们生物教师去研究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们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学生物;高效课堂;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275-02
笔者认为,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实现高效教学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省:这节课学生应该有什么收获?我是否可以在讲台上挥洒自如?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或者说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后的反思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这节课学生应该有什么收获
备好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直白地讲就是在备课时要备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大纲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要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备课要备教法,也要备学法,要备教学设计,也要备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备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而开展,因而提前预知学生的学习基础、情感动态、价值取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爱好等,都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通过谈话、调查问卷等方式,立足大多数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找到适宜的教学切入点,采用适当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认知水平上解决课堂教学主体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知识预知与生成问题,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力的保证。
2.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中心部分,是教师实现教学的知识载体。备教学内容就是要把课本知识和其他的教学资源有效的整合,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以及生物发展信息,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新进展,并且与课本知识实现有效结合。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生殖类型”一节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有的同学见过月季花,杨树,柳树,马铃薯以及草莓的繁殖,利用这些日常熟悉的生物学现象来解释什么是无性繁殖,以及无性繁殖的类型。还可以利用科技书刊介绍的有关高新农业信息,讲解组织培养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
3.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手段,包括启发式教学、演绎推理、讲练结合、分组讨论教学等。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章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以便把所要讲述的内容简单、清晰、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如在学习“减数分裂”一节时,教师可以根据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些问题:(1)人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2)发育的起点是什么?(3)受精卵是怎么形成的?(4)精子和卵细胞有没有可能通过有丝分裂形成?如果可能,结果会是怎么样的?(人的后代染色体会越来越多)。以这些问题启发设问,解释减数分裂的概念,再以课件、动画、幻灯片、图表、挂图等为载体设计减数分裂过程的学习。当然教学方法的设计还要考虑怎样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怎样实现有效引导,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环节的流畅有序,使课堂教学看似发散,却能够得到有效驾驭,获得预期的效果。
二、我是否可以在讲台上挥洒自如
一个心胸宽广、关心爱护学生、博学又业务精湛的教师才能够在三尺讲台上自信满满。我们要有一颗爱生之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了解他们的特点和差异。教学策略上要因材施教,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要了解他们的差异,又要理解并宽容他们的差异。一个好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心情愉快,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们的爱戴和认可。在这种良性循环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已有水平上更上一层楼。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严谨的思维,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已知”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未知”,让学生体验到面对问题时的困惑和解决疑问后的喜悦。
2.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有效的教学手段也能使繁杂、抽象的生理过程变得更加简洁、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在学习“细胞呼吸”一节时,用动画或者幻灯片来反映细胞呼吸的不同阶段、过程和每一阶段进行的场所,同时教师解释每一阶段所需的条件、原料、产物、产生能量的多少等,可使学生对这一动态变化过程有更加清楚的了解。
3.教师流利严谨的语言,富有表情的笑容,和蔼可亲的态度,严密的教学逻辑,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等,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三、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或者说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
这个是我们重点考虑的问题。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讲述法、实验法、探究法、问题法、直观教学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它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讲述法可以提纲挈领,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在知识的落实上是卓有成效的,但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不足。当然对于一些通过讨论、探究都得不到答案的,讲述法可谓是最好的一种方法,比如:内环境的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元素等内容的讲解。实验法给学生以最直观真实的感受,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获得真知,建构性地学习。教师要尽力创造条件去进行实验,实验可以分为学生实验、课堂演示实验、课后小实验。通过亲身体验得到的结论,学生会有更多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本身的乐趣。
案例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结合插图的概念教学
教师们可能已经发现,在本节中出现了大量生物学术语:两性花、杂交、自交、自花传粉、人工异花传粉、去雄、相对性状……本节的重点在于通过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体会遗传因子是独立颗粒不想融合,体会分离定律。如果花费大量时间去进行术语的解释,必定费时又费神。在教学中,我换了一种方式来进行:将术语学习放在观察插图的过程中。我将这个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读图,理解豌豆是两性花,它的花瓣紧紧包裹着雄蕊和雌蕊,因此在自然状态下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是很好的观察杂交的材料;人工杂交应该怎样处理?去雄时间,去雄后怎样处理?通过读图,这些概念很容易理解,并且结合图示的理解会比单用文字印象更深刻!这种利用插图的直观教学方式既能增加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能在短时间内很好地掌握这些生物学术语,一举两得。
案例二:精子的形成过程——多种体验方式强化记忆
抽象的一个过程,通过探究、实验是不太现实的。怎样将这样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给学生,是我们需要思索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笔者采取了如下方式:第一节课通过多媒体动画呈现减数分裂全过程,给学生以总体认识,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画板图,学生在下面跟着画,了解减数分裂的细节;第二节课进行复习,用事先做好的教具(硬纸板制作两对同源染色体)方便师生共同展示减数分裂过程,接着再结合课本上的插图与卵细胞形成进行比较。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参与染色体的变化,亲身体验了减数分裂的过程,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通过动手动脑动眼强化了记忆效果。
案例三:红绿色盲遗传方式的判断——巧妙的问题串帮助建构新知识
红绿色盲是学生熟知的一种遗传病。通过图谱观察,发现规律,进而判断其遗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这里的提示,就是设计合理的问题串。这个问题串是连接学生已有能力和即将获取能力之间的一个桥梁,协助他们够到高处“桃”的阶梯。让他们感觉到发现问题的喜悦,又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获得真知。这里的设计就要符合建构理论的观点,层层递进,拨开迷雾。结合课本的红绿色盲遗传图谱,设计问题如下:(1)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答案:男性,与性别有关)(2)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答案:3号和5号)(3)Ⅰ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答案:没有,因为Ⅰ代1号传给Ⅱ代2号的是Y染色体,如果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Ⅱ代2号肯定是色盲患者)(4)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答案:因为Ⅱ代3号和5号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而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被显性的正常基因所掩盖)(5)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通过这样一个设计,学生最终推出红绿色盲为伴X隐形遗传,并且总结出伴X隐形遗传的特点。在以后的练习中,同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思路来进行判断。
教与定法,具体到每一节课,可以有多种教学方法,总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合适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和改进。同时我们要多去关注同行的处理方法,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灵感。要想实现课堂高效,不是一时的事情。只有从学生出发,才会有永恒的动力不断反思改进,实现高效的四十分钟。每一位有职业荣誉感的教师,都应该把它当作一生的事业来追求。这样的教师教学生命才是常新的、永恒的。